廖贵红 黄健
(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贵州 贵阳 550006)
近年来,在他汀治疗基础上临床医生重新认识到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及相关的心血管风险,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子。根据2017 年《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其心血管风险管理专家共识》[1]的定义,TG ≥5.6mmol/L 为严重升高即重度高甘油三酯,且急性胰腺炎的风险明显增加[2]。我国高甘油三酯(TG)患病率高达12.7%,有大量的患者未达标,治疗尚不充分[3]。我院采用苯扎贝特联合血滞通治疗重度高甘油三脂血症,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来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120例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则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 例。其中男62 例,女58 例;年龄36 ~79 岁;平均年龄(46.8±18.6)岁。经过统计学分析,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等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①对贝特类药物过敏者;②患胆囊疾病、胆石症或原发性胆汁肝硬化者;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④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⑤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雌激素者。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有关高血脂症的相关知识的教育(饮食指导、生活方式干预,体育锻炼,限酒和减重)。对照组采用苯扎贝特治疗,每次0.2g,3 次/d,饭后或与饭同服;观察组苯扎贝特联合血滞通胶囊治疗,2 粒/次,3 次/d,疗程均为4 周,以上分组均为随机分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迈瑞Mindray BS-2000M)检测受试者空腹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TC、TG、LDL-C、等指标,定期监测血常规、血肌酸磷酸肌酶、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根据高脂血症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显效:TC 下降大于或者等于20%,另外TG 下降大于或者等于40%,HDL-C 上升大于或者等于0.26mmol/L;好转:TC 下降大于或者等于10%,小于20%;TG 下降大于或者等于20%,小于40%;或其HDL-C 上升大于或者等于0.104mmol/L,小于0.26mmol/L;无效:治疗后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观察组TC、TG 以及LDL-C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HDL-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细见表1。
经分析发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3.4%;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细见表2。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采取苯扎贝特单药治疗或与血滞通联用的治疗方案,在血脂指标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联合用药治疗组其降脂效果显著优于单药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观察组降甘油三酯及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效果更显著(P <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P <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别 n 时间(4W)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观察组 60 治疗前 5.78±0.92 8.64±2.35 3.36±0.92 0.93±0.26治疗后 4.38±0.75*△ 1.93±1.27*△# 2.56±0.82 △* 1.18±0.28*△#对照组 60 治疗前 5.81±1.06 8.55±2.32 3.32±0.86 0.91±0.23治疗后 4.79±0.92* 3.66±1.50* 2.69±0.77* 1.05±0.2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对照组6 例患者服用苯扎贝特片后出现恶心、胃肠胀气、谷丙转氨酶(ALT50mmol/L、ALT45mmol/L)轻度升高,1 例白细胞轻度减少,1 周后复查WBC 及ALT 恢复正常。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也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便秘3 例,恶心2 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TC 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 S C V 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 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 的发病及死亡危险。其他类型的血脂异常,如TG 增高或HDL-C 降低与ASCVD发病危险的升高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管理指南(2016 年修订版)》,但当TG ≥5.6mmol/L 时,强调首先应该选择贝特类药物降低急性胰腺炎的风险。为了在临床上取得更好的疗效,并且使副反应降至最低,我们想到了血滞通胶囊。因其主要原料为中药薤白,薤白别名苦蒜、野蒜,是卫生部确认的药食两用植物,薤白辛、苦、温,功效为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其中的有效成分甲基烯丙基硫、甲基烯丙基三硫和其他含硫化合物为其降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物质,其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为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肌缺氧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本资料结果显示,经过4 周1 个疗程的治疗,单独使用苯扎贝特片的患者甘油三酯水平能够降低57%左右,而联用血滞通胶囊的患者,其甘油三酯水平能够普遍降低76%左右,显著优于单药组;单药组患者胆固醇水平降低18%左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16%左右,而联合用药组的患者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分别降低24% 和升高26%左右。本研究表明苯扎贝特联用血滞通胶囊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中TC、TG、LDL-C 水平和提高HDL-C 水平,有助于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并降低胰腺炎发生的机率,而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CCSPS)及其他临床研究证实,血脂康胶囊能够降低胆固醇,并显著降低冠心病病死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少[3]。而国内有研究表明血滞通的降脂效果优于血脂康[5],间接反映了血滞通胶囊的疗效。故苯扎贝特联合血滞通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