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重庆市铜梁职业教育中心
教育部2009 年1 月颁布的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首次提出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的概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送审稿)》(以下简称《课标》)将其更改为 “语文综合实践”(本文采用 “语文综合实践” 的名称)。语文综合实践是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以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以学生直接经验以及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相关职业活动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语文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语文情境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年版)》首次从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层面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课标》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职特点作了表述上的变动,本文采用《课标》的表述,即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4个方面”。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4 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方面的发展都建立在语言理解与运用的基础之上,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赋予了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更为丰富的内涵和特征,它为语文综合实践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明确了基本准则和要求。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综合实践,融合了语文综合实践内在规定性特征和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将更促进语文与生活、社会、时代的联系,更强调中职学生在多种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将更凸显语文综合实践促进中职学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和语文综合实践的自身特质,阐述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教学,为语文综合实践的有效、高效实施提供参考。
基于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分析和理性理解,作为提升职校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如下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大纲》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与阅读欣赏、表达与交流等并列的学习形式,已被赋予同等重要的地位。《大纲》明确指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实践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本活动,人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的。因此,每一位语文教师要注重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不能让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形同虚设,要防止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没有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更没有从语文学科的特质出发,通过语文的阅读与欣赏、思维与审美等实现语文综合实践的活动育人以及以活动为载体的文化育人。因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一定是以语文的方式出现的活动,是在语言的运用以及语言艺术的品鉴中习得语言能力、培养语文思维、传承文化并形成价值认同。
分析与综合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两种基本方式,但最终要归向综合。因此,要用联系的观点关注语文学科在职教课程体系中的关联度及作用,同时要注重语文学科中知识间的关系及相互作用。因此,用“跨界思维”来推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和语文能力在语文学科体系中的“综合”应用。由此可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织首先要突破语文的学科界限,要借助除传统的读说听写等活动形式之外的,包括声、光、电等技术手段以及网络信息技术,共同构建有声有色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情境。其次,要注重语文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间的跨界融合,要放大学生所学专业要素在语文学习中的促进作用,让文化中的专业文化、企业文化、工匠文化等得以彰显。第三要注重语文学科知识的综合,语文知识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点,而是在情境中以程序性知识为导引,基于事实性知识,运用概念知识进行知识的整合与创新。
人的学习是自主性学习,这就意味着学习有很强的 “具身性”。根据具身认知理论提出的“认知是具身的,而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则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然是在特定的 “情境中”展开的。因此,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必然要指向职校生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职校语文教师必须树立“资源意识”,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尤其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密切语文学习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确保职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情境中展开,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探究性学习并提升能力。
总之,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基础上,以语文知识和能力为 “骨架” 设计序列化、切合学生实际的系列活动,将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涵养内在精神、丰厚人文底蕴融为一体,让语文课程所具有的语言教育、思维教育、审美教育和价值观教育融汇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