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相关工作的推进,系统分析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存在的“脱节”现象和学校层面以及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模糊问题,结合当前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改革实践,提出学校党委要加强对“课程思政”工作的统一领导以及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思政元素”,完善协力推进立德树人的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
一、“课程思政”概述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同时指出: “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外,学生在校期间的每门课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又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一词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它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所谓“课程思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在各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施教主体所认可、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认识和政治观念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并最终传递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主体,使后者成为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提出以来,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及实践层面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二、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属于“初创”阶段,各项工作都在一步步探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模式。加之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脱节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孤岛”困境。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模糊,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他们只重视学生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方面的培养。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各级领导、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和辅导员的责任,同时,专业课教学学时紧、授课工作量大,而且教师未能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品德修养,对在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开展教书育人,在方法和手段上感到迷茫。在教育理念上,未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意识有待提升; 在管理机制上,相关部门协力推进立德树人的机制体制有待不断完善。
三、推动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路径分析
(一)学校层面要提高思想认识
“课程思政”理念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基于立德树人使命的不懈探索与实践, 更需要来自于顶层的务实设计与推动。首先,高校党委要承担构建“课程思政”长效机制、营造全员育人氛围的主体责任,做到因势而筹,应势而行,顺势而为。高校党委要站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戰略高度上,从课程标准设定、培养方案整合、教育纪律约束、教学督导听课、职称晋升激励等角度为“课程思政”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坚持做到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禁在课堂教学中散布违背宪法、歪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错误观点和言论,真正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二)教师层面要积极参与
教师对“课程思政”应有充分的理解,教师要认识到,专业课程教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内涵,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是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专业课教师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积极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 “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高职专业课教师作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者,不仅要有扎实的学识,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 在职业素养方面,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重视良好师德 师风对学生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三)教学中要积极改进方法
实施好“课程思政”关键是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主体意识与教育技能,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探索,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的主要着力点和切入点。“课程思政”并不是安排专门的授课时段机械地进行与教学内容无关的道德说教与政策宣讲,而是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授课方式,积极主动地挖掘学科文化中的育人资源,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知识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在教师备课编写教案时要了解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翻转课堂、运用新媒体和“讲故事”等,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把正确的思维方法、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传授给学生,增加“课程思政”的亲和力,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完善协力推进立德树人的机制
学校在政策上应完善协力推进“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机制,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教师申报立项研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鼓励、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堂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由专家、督导、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安排听课、与教师和学生开展座谈会等活动,除了课堂满意度之外,还要增加对“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价比重,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接受程度、成效是否达到,以及如何与时俱进对思想政治内容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在学生评教体系中体现育人评价元素,使德育元素成为学生评教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践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广大专业课教师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在明确目标的同时,更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定要站 在立德树人的高度去看待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改革。要不断提升高职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只有变简单灌输为科学“浸润滴灌”,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专业课中,才能培养德技并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 01) .
[2]骆郁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30).
[3]张宏彬.高职院校如何实施课程思政[N].中国教育报,2019-04-16.
[4]程德慧.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 03).
作者简介:
崔利宾(1981.03—)男,河南滑县人,硕士,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当代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基金来源:
本文是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9年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机制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B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