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在骨伤科应用体会

2020-10-21 06:05祝永标翁哲芳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干姜疼痛感穴位

祝永标 翁哲芳

【摘 要】“冬病夏治”是骨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操作方便、效果显著,经济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给社区百姓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我院中医骨伤科今年开展“冬病夏治”的治疗,本文将结合冬病夏治理论,在治疗临床常见的痹证中,证型主要为风寒湿痹进行探讨,总结体会。

【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4-0064-01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我科选取风寒湿痹证进行治疗,治法祛风散寒,温经止痛。取得初步疗效及临床体会心得,现将归纳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回顾2019年07月~2019年08月我科收治的“冬病夏治”属风寒湿痹证的病人,共97例,其中男性23例,年龄33--78岁,平均(58.54±1.2)岁;女性74例,年龄31--81岁,平均(58.92±1.3)岁。

1.2部位情况 97例痹病患者,发在颈肩部46例;腰部29例;膝关节22例。

1.3纳入标准:(1)临床表现: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或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或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颈腰脊冷痛等;(2)排除疾病急性发作期及皮肤病患者。

1.4治疗方法:

以痹症常见风寒湿痹证型为基础,结合《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引甄权方《防风汤》;《金匮要略》·《乌头汤》;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薏苡仁汤》以及《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为基础方加减拟成新方,新方组成药物:羌活6g 、独活6g、防风3g、 白芷3g 、制附子3g、制川乌3g 、艾叶6g 、干姜3g 。将以上中药除干姜外,外送加工成粉,后将新鲜生姜榨汁,取适量药粉和姜汁调和成糊状,搓成芸豆大小压扁,置于敷贴上,贴于穴位上。穴位选取:(1)颈椎病:选取大椎、肩井、风池、阿是穴;(2)肩部:选取肩前、肩髎、肩髃、肩井、阿是穴;(3)腰椎病:选取肾俞,大肠俞,小肠俞,命门、腰阳关、阿是穴;(4)膝关节病:选取梁丘、膝眼、足三里、阿是穴等。每次根据部位及疼痛特点选取4--6个穴位,敷贴4--6小时,以敷贴皮肤有灼热感为好,每周敷贴2次,疗程7月16号——8月16号。治疗期间,无一患者出现皮肤过敏而中断治疗。

1.5观察指标

1.5.1疗效及判定标准根据  2017年最新《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

(1)治愈:关节疼痛、肿胀消失,活动功能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关节疼痛、肿胀减轻,活动功能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关节疼痛、肿胀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1.5.2 疼痛程度评估

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数字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2],总分为10分,0分为患者没有出现疼痛感。1-3分为患者出现轻微的疼痛感。4-6分为患者出现中度的疼痛感。7-9分为患者出现重度疼痛感。10分为患者剧痛。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患者临床疗效评价:治愈、好转81%,未愈19%。

(2)治疗 2周、4 周时的 VAS 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

3 讨论

“冬病夏治”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贴敷疗法最早见于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3]。现行国家标准《穴位贴敷》中依据此法规定“冬病夏治穴位贴敷”为“从每年入伏到末伏,每 7~10天贴 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一疗程”[4]。庞广赫等[5-6]认为冬病夏治以天之阳补人体之阳,阳虚者可借助“三伏天”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吕若琦等[7-10]认为夏日腠理疏泄,汗腺、皮脂腺组织均处于开放状态,有利于药物的循经络渗透、吸收、传导透入。

本方中羌活独活相须为用,均能散风寒,祛风湿,止痹痛,治上下全身风湿痹痛;制附子与干姜合用:干姜能减低附子毒性,附子配干姜有增效减毒之功,温里散寒,补火助阳,善治风寒湿痹;防风:祛风解表,配羌活,独活,以增强祛风除湿和止痛的效果;白芷:发散风寒,消肿止痛,有祛风湿,活血止痛之效,制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善于驱逐寒湿,温经止痛,关节疼痛;艾叶:温经止血,除湿驱寒,诸药佐使得当。全方配伍,共凑祛风散寒,温经止痛。

“冬病夏治”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特色疗法,于冬天病情加重的一类疾病,在夏天处于缓解期,通过扶正人体阳气,抵御邪气,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选风寒湿痹证,临床涉及病患广泛,冬天发病率高,现有治疗手段虽有效,但却反复发作,复诊率高。本案是在经典名方的指导下,合理配伍用药,内病外治,冬病夏治,从目前临床观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但是“冬病夏治”尚未经过系统研究和论证,疗效和治疗手段仍待进一步考证,此次治疗病例和治疗病种也有局限,需要进一步扩展研究。

参考文献

骨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1):224.

王莉红.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应用针刺结合艾灸治疗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8,33(19):2884-2885.

孙平,李廷恩,王彤雪, 等.潘小红教授谈”冬病夏治三伏贴”与”治未病”[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6):42-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 T21709. 9—2008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 9 部分: 穴位贴敷[ J]. 中国针灸,2009,29

庞广赫,刘剑,张纾难.”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择时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8,11(11):1690-1694.

高阳.别错过 冬病夏治的机会[J].健康之友,2018,(8):54-55.

吕若琦.长夏胜冬,冬病夏治[J].健康人生,2018,(6):42-43.

蔡宛儒.冬病夏治的机理与应用[J].饮食保健,2018,5(42):95.

李素春.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配合督脉灸对寒湿痹阻型膝痹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包头医学,2019,43(1):53-55.

刘强,呂志平. 中药经皮给药制剂的迸展及发展趋势[J]. 中医外治杂志,2004,13(1):31-33.

猜你喜欢
干姜疼痛感穴位
健康教育联合疼痛护理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观察
撞树养生不可靠
干姜:温中暖胃的主帅
喝酒之前揉穴位保肝护肝
“足底穴位袜”能养生?不靠谱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无痛胃镜的护理安全管理
生姜与干姜的区别是什么?
姜有干鲜,不可混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