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焕平
摘 要:融合教育强调的不是去改变学生,是去改变教育系统本身。依照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教育模式,通过与福清城小学生为期两年的啦啦操融合,用啦啦操积极向上的活力培养聋哑学生的运动热情、养成积极心态、提升自信、培建正确人格,通过与同伴互动,建立社会关系、升华人生观价值观,并对实践中的困境与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
关键词:融合;啦啦操;聋生
融合教育——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不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1]。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涵盖终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2]。
如何让教育体系结构、教育实践本身转变——融合教育。这是教育的根本性改变,具有合作性、接纳性、融合性地艰巨挑战。由于特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太大太多,有部分聋哑人排斥与正常人更深层的交涉。如何让残疾学生在平等、不受歧视下参加正常的学习——创设一个融合平台,讓特殊学生能较长时间得近距离接触正常的人群,感受外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融合啦啦操——即让残疾儿童走入正常学生的人群中,同正常学生一起学习啦啦操,借助外界的资源扩大学生视野,开展合作快乐地学习。
一、实践经验分享
1.前期准备的重要性
搭建融合项目的平台是一项严峻的工作。在经过一年多前期校内啦啦操活动的开展和研究,让参与融合啦啦操的聋生已经具备啦啦操学习的基础、32个基本动作技能、变换队形反应能力等,能理解领会啦啦操专业术语的手语和对变换队形的整体感知。在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后与城关小学学生啦啦操的融合活动才能同步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到城小学生在啦啦操动作的学习和领悟能力上反应快、动作理解速度快、学习进度快)。
2.融合初衷的定位
在融合活动时实践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难题或难以把控的事情(如:聋生跟不上城小学生的学习进度,在变换队形时的站位速度慢等),于是容易出现心理动摇,或放弃或降低目标。在实施前期制定方案时应明确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初衷这点很重要,因为本身聋生间的个体间差异大,与城小生间的个体差异更大,而参与融合啦啦操的聋生中也未必所有聋生都适宜啦啦操这个融合项目。所以,在实施目标定位时不要太大太高,应将融合的初衷定位在——适才适能的合作快乐学习。
3.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信息化
由于城小学生的学业重,可分配共同学习啦啦操时间少,合作学习时间少,聋生的学习进度慢,节奏容易出错,对啦啦操韵律上的整体感知度不强等等这些难题,需要运用多样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弥补教学中这种参差不齐的进度和教学难题。如:分小组教学、视频教学、互助学习、自主学习、微信交流。
二、普特融合啦啦操对聋生的益处
1.养成积极心态,提升自信
“哇!你比她们还厉害。”这是聋生李某打出的手语。她看到同学陈某的下腰比正常学生刘某快、稳、还好看,由衷的说出这句话。通过近一年的融合,聋哑学生们发现了她们自身的闪光点,如:劈叉、下腰、动作敏捷、反应迅速等等会比普小的一些学生做的好,她们的脸上也时常会流露出自豪的表情、流露出自信的眼神,看的出融合啦啦操给聋哑学生增添了不少地自信。
在闲暇时她们之间用文字书空、写在地上,在手机上打文字、看图片等交流方式,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了解,聋哑学生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示给普小的学生看或赠予她们,得到了普小学生的一致称赞,这更让聋哑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认清了自身的优点,发现自己除了听不见外,在很多方面是要比正常学生强很多的,这种自信是打心里的洋溢,是她们重新认识自己的喜悦。
2.同伴互动,建立社会关系
和正常学生建立新的社会关系。同学间私下常用微信在私聊、晒照片,还有不会做的题目她们也会通过微信询问(她们私下建了个同学群),也私下交流啦啦操的队形排列、怎么做手工灯笼、剪纸等,在学校布置手抄报作业时她们还互相帮助、相互提建议等等。在与健全学生交往中,她们得到了关心、关爱、帮助,也让他们开阔了眼界,增多了接触社会的机会,锻炼了学会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丰富聋生的生活。通过普小老师的不同教育方式,促进聋生的社会化,扩大接触范围,促进个性发展,向成为具有社会性的人迈进。同时也让聋哑学生体验了主动结交朋友的喜悦,树立与正常人交往的自信,为残疾学生树立了典范。
3.借鉴有效学习方法,建设运动热情
“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在特殊教育学校内,聋哑学生间的差距是小范围的,经过融合啦啦操的训练后,聋哑学生也发现了自身的差距,差距不仅仅是耳朵听不见、嘴巴说不出,有的是自身的懒惰、动作无力,有的是训练没有目标、每天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训练。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训练,学生间相互发现了他人的优点和自身的缺点。(1)正常学生能很快地进入特定的教学环境,在的纪律性、积极性被调动相对要比聋生快。(2)通过观察了解,看到城小学生课前预习新动作、课后复习新动作,回家看视频反复练习啦啦操节拍。(3)城小学生走出校园参加比赛,走出福清、走出福建、走出中国参加国际赛事荣获奖牌。(4)也看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多数是听从老师安排做什么而不是主动的去做或学什么,在融合课堂上的对比、看到自身地惰性和差距。城小学生点点滴滴的付出,他们看在眼里,触动在心里,这种正能量带动了聋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明白啦啦操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强生健体,培养兴趣爱好,更为自己的将来走出一条路,成为有用的人、成为有作为的人,点燃了他们的运动热情。
4.培建正确人格
在之前,与普小或社团活动中聋生常表现消极、自卑,至从有了“融合啦啦操”后,城小学生身上带有的活力积极地影响了聋哑学生,给聋生带来了正能量效应。它给每个聋哑学生带来了新鲜的视觉冲击,他们从正常学生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啦啦操,很阳光、很朝气、积极向上、身临其境地看到了啦啦操的优美和活力。从而带动了聋哑学生的学习热情,意识到原来啦啦操可以跳得如此神采奕奕、原来自己在他人面前也能做到如此朝气蓬勃,青春洋溢。重新认识啦啦操这项体育运动,明白啦啦操是有节奏、有活力,有动感、有力度,从新视角看到了啦啦操由内而外、振奋精神、弘扬文化运动精神。
5.升华人生观价值观
部分聋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缺陷,对人生的理想、信念存有一些负面心理,对人生的价值、目的看法较局限,个别的学生甚至觉得自己无所是处。聋生从没想过自己可以通过啦啦操走出福清(融合啦啦操聋生的这支队伍参加了2018~2019全国啦啦操联赛石狮站获得公开学生残疾组校园花球啦啦操冠军)、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经过与城关小学啦啦操的融合,亲眼看到原来身边的她们是一支参加过全国赛、要走向世界的队伍,原来通过啦啦操的竞赛可以让自己见识外面的社会,见识到没见识过的世界,体现自己存在有意义。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展现自己的价值,可以通过认真练习啦啦操,努力做出成绩,奉献自己存在的价值,展示与其他残疾人不同的一面,原来自己可以这么得优秀,这么的不同!
融合啦啦操让聋生重新认识了自己,重新塑造了自己,重新展示了自己。通过融合啦啦操,与城小学生手拉手的情感交流,带动聋生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体育精神,通过相互互动、有效融合,促进聋哑学生的全面发展,用啦啦操的融合方式让学生回归主流,树立自信,让她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得到全新的升华。
三、实践中的困境与思考
1.打造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
在融合啦啦操的实践过程中明显感受到教师队伍人数不足,可参与从教这个活动的人员有限,在实际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队伍整体感觉吃力,由于学生的个体间差异较大,需要得到老师个别辅导,但由于教师人数的不足,在个别化教学中很难进行教學完善。
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由于融合教师队伍中只有城小和特教的老师,大家对融合教育都处于摸索阶段,如何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普特的融合教学,如何对普特学生的交流进行更好疏导等等问题都没有专业的引导,这也是今后我们开展融合教育的思考和方向。
2.建设融合教育资源库
在实践摸索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融合资料搜集和文字撰写时,没有可供参考的资源和支持系统,网络相关信息较少,不知道去哪里找相关资源,有些迷茫。如果能有一个可供调取的融合教育资源库,则有利于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效链接,促进基层需求。
3.关注各类特需儿童的实际需要
通过实践,发现普特融合啦啦操并不是每个聋生或者城小生都需要的融合教育。有个别会跳啦啦操的学生在融合啦啦操的实践活动中表现的并不活跃,学习的并不投入,活动的参与度不积极,具体原因还待继续研究。即现下我们在开展融合教育的同时应多关注各类特需儿童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 刘莎《美国融合教育的演进及其对我国融合教育的启示》[J]《新校园:当代教育研究》2007
[2]李艳霞《高职听障生融合教育实践研究报告——以广州大学市政技术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