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

2020-10-21 07:06田放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课堂情境难点自主学习

田放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理论性、逻辑性都比较强,知识内容也比较抽象。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定困难,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高,尤其是到了高年级,这种情况更加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也被广泛运用,给突破数学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帮助。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情境;难点;自主学习

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部分课堂教学案例,从创设课堂情境、突破数学课堂难点、引导学生开展自学等三个方面,谈论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优势

数学这门课程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逻辑性和推理性较强。而小学生们由于年龄较小,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较低,面对生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往往缺乏兴趣。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能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形象,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进而改善小学生学习的状态。信息技术还具有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方法灵活的特点,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相比,更有助于小学生接受理解数学知识,增加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数学公式、概念、运算、几何图形的课堂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可以把这些复杂的知识直观展现出来。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应用

(一)融合信息技术创设课堂情境

小学生们天真活泼,对一些新奇、新颖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在一定情境之下更容易接受知识,产生学习的动力。信息技术集合声音光线、动态视频、鲜艳图像为一体,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直接刺激小学生的视听感官。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还可以把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激发小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知识。整合信息技术教学与互联网、多媒体运用也是密不可分的,数学老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查阅教学资料、搜集教学资源,并把这些优势资源搬到课堂教学中应用。

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位置与方向(二)》这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解决问题,让小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素材,通过“台风报道”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帮助小学生学好本课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就运用信息多媒体视频技术,给小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台风来临”的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情境中观察、交流、思考。从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切入,让学生尝试说出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通过情境引导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加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通过融合信息技术创设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直接观察中,学习了解有关“位置与方向”的数学知识。

(二)融合信息技术突破数学课堂难点

由于数学这门课程比较抽象,面对复杂的数学公式、概念等知识,很多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产生一定困难,对重点难点知识掌握不牢。虽然数学老师把这些知识点反复讲解、深入剖析,但是仍有部分学生理解不透。尤其是对那些数学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也给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多障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借助信息就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利用其图文一体、声情并茂的特点,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立体形象,帮助小学生突破数学课堂学习的难点。

比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认识》课堂教学中,让小学生通过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学习认识并掌握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其中,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圆柱面积的计算方法,很多小学生会产生理解困难,这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为了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多媒体视频技术,先出示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圆柱形物体,如蜡烛、铅笔、水桶、圆柱形的建筑等。然后把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底面、侧面和高一一指示出来。在此基础上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圆柱体进行分解,由一个圆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和两个大小相同的圆形。进而帮助小学生理解曲面和通过化曲为直的方法,推导圆柱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究出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三)融合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开展自学

在传統课堂数学教学模式之下,一般都是老师通过口头讲解和板书的方式,单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缺乏自学意识,课堂教学效果也不甚理想。信息技术共享度高、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融合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开展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借助信息技术平台,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帮助小学生及时答疑解惑,反馈学习状况,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

以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为例,首先把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然后借助信息技术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生活情境入手,通过百分数的意义,引入扇形统计图。由数到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百分数的意义理解扇形统计图中的每一部分的含义。体会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描述各部分占总体百分比的特点,并清楚地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可以整合各种优势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资料查阅,摸索学习方法,解决学习难点。把小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搬到课堂上,引导小学生主动去分析、探索未知的数学知识,扩大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视野范围。

参考文献:

[1]翟向煜.探讨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65.

[2]郭德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172-173.

[3]覃月娟.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论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9(07):56-57.

[4]徐文华.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06-107.

猜你喜欢
课堂情境难点自主学习
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情境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基于口语能力培养的英语教学要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