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乞巧》一课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培育审美鉴赏力的策略

2020-10-21 03:42吴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乞巧培育策略阅读教学

吴娟

摘  要:阅读中的审美其实是一种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相交融的心理过程,包括对课文美的感受、体验、发掘和评判。是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课文进行体味和认识,以期挖掘课文的内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的真谛,获得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本文笔者立足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乞巧》一课探究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育学生审美鉴赏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鉴赏力;培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在一定时代的审美观念、趣味、理想的引导之下,凭借一定审美媒介,对学生施加审美影响的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以及良好的审美鉴赏能力。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历来便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育孩子们的审美鉴赏力呢?本文结合《乞巧》这首古诗的教学,策略初探如下:

一、兴趣策略

兴趣是一种带着感情色彩,伴随着个体积极情绪体验的认识倾向,它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定向作用且具有极大推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注意”。

《乞巧》描写了民间七月初七乞巧的盛况。孩子们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可是对乞巧节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伊始,先让孩子们读课后资料袋,交流有关“乞巧”的信息。然后教师补充乞巧节又叫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但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比如投针乞巧:先准备一只面盆,倒入“鸳鸯水”。面盆和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太阳一晒,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面盆里的水,经过太阳光照射,表面生成薄膜。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捕蜘蛛验巧:捉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打开盒子,如果蜘蛛已经结网称为“得巧”。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听到这些各种各样有趣的乞巧方式,孩子们兴味盎然。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本进行感知体验,为审美鉴赏力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情境策略

受教育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在他人的帮助下,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

再者,审美鉴赏力的生成和发展本身也赖于一定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创设对学习者理解学习内容有利的教学情境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有助学生从日常意识转入“阅读意识”和“审美意识”,还助于学生建立已有经验与文本的联结点,缩短学生真正进入阅读教学活动的时间。情境触发情感,情感推动主体积极参与审美活动,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实现正向迁移,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有效品鉴和品质创作。

“诗歌是语言的贵族”,如何让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乞巧节的盛况?首先让孩子们结合课堂开始对乞巧节习俗的了解,想象古人在欢度乞巧节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再认真读诗,找一找诗人林杰用了哪些词描写了当时的盛况;最后教师引读每家每户都在对月乞巧,在月光的照耀下,城市里——在月光的照耀下,农村——只要能看到月亮的地方,都有这样的盛况——在情境的包容和情感的触动之下,学生对文本形成审美注意,并且会对文本形式和内容形成一种期待和渴望状态,即审美期望。在此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也自然生成。因此,情境创设是审美鉴赏力形成的现实基础。

三、对话策略

读书这一过程,不仅有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还有读者与作者的对话,阅读教学过程亦是如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明细“对话”本质,启动多重对话模式,在教师的帮助下,引发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多重对话,提升审美鉴赏力。

对话是语言交际的一种重要方式,是基于交流双方的支持与理解,指向精神与心灵交融的活动。与传统“满堂灌”的独白式教学相比,对话教学让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实践中,欲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有效对话,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和意义建构,教师的引导是不可或缺的。

在教学“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时,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就是诗人林杰,在乞巧之夜看到了什么,到底是怎样的夜空?在交流中孩子们渐入诗境。望着无垠的夜空,闪烁的明星,诗人想到了什么?在老师的讲解中,孩子们了解神话传说《牛郎织女》,體会牛郎织女在七月初七相见时的激动与幸福。

在教学“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时,出示了当时广为传唱的《乞巧歌》:乞手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教师引领大家学生想象交流:在一间简陋而温暖的小屋里,一个小女孩依偎在父母身边,小心地穿针引线,她心中在乞求——月光下的花园里,两个好姐妹互换礼物,她们在乞求——一位年轻的母亲在花园里摆上香案,摆上果子,她在乞求——在孩子们稚嫩的语言中,感受到人们乞求幸福团圆的美好心愿。最后,让学生们谈谈今年的乞巧节自己会乞求什么,让文本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走进学生生活。

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对话教学,包括言语型、理解型、反思型等,引导学生步步深入,主动探索,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切体验、深度品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双向建构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自身的审美鉴赏力。

四、诵读策略

语言本身就是具有美的属性的。它包括语言的形式美和内容美,语音便是语言形式美的集中体现,而语音美在本质上与音乐美紧密相连。在本首诗的教学中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到读出理解,层层递进。学生在教师创设情境的引领下,通过范读、齐读、指名读、配乐诵读等各种诵读方式,对文本进行感知体验,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实现审美鉴赏力培养极为有效的方式。通过阅读活动,学生在教师教学指导下能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激发创造的冲动。如何把语文的课堂变成美育的殿堂,引导学生从美景、美行、美情等中去挖掘美、鉴赏美,创造美,这将是我们不懈地追求。

猜你喜欢
乞巧培育策略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潭山乞巧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藕断丝连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