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严仕
摘要:在新教改背景下,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还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科学教师也要更新教学思想,探究新课改内容,并自我加压,以适应新课改的高要求。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从巧借多媒体技术、引导小组合作、注重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面探究新课改下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科学;教学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突飞猛进,人们对教师的教学要求也水涨船高。为增强课题教学的活力,各学科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日新月异。科学作为初中的基础性学科,教师更需要探究多样、科学、有趣的教学方法,不断增强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巧借多媒体技术“工具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多媒体技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具备多种丰富的资源,广受学生的喜爱。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巧借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
如,在教授“动物的行为”这节知识时,笔者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课堂氛围更好,便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了教学。在教学开始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以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了麻雀、燕子等鸟类筑巢,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下雨前蚂蚁会搬家等多种多样的动物行为,视频所展现的画面栩栩如生,配合教师详细地讲解,学生的注意力不知不觉被视频所吸引,课堂氛围异常浓烈。视频展示完后,学生还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见此情况,笔者便对学生说:“同学们,视频所展现的这些内容,都属于动物的行为,这些动物行为的意义是什么?这些动物行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我相信你们一定对这些问题都十分感兴趣。接下来,我将会对你们进行本节知识的讲解,让你们更好地了解与动物的行为相关的知识。”在多媒体多展现的资源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更愿意认真地听讲,使笔者的教学变得更加顺利。
总之,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激活团队精神“一池水”,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新课程改革下,人们开始关注学生多方面素养的培养。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因此能够获得综合性发展。
如,在教授“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节知识时,笔者便引导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在教学开始时,笔者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本节知识的讲解,而是明确了本课知识的学习目标,即了解植物的感应性;明确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明确几种常见植物的激素作用。在说完教学目标后,笔者便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学习目标,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这种方式既给与了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又能促进学生之间充分交流,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小组合作。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笔者监督和引导学生讨论与本节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能够进行分工式的小组合作,使得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属于自己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学生在完成小组合作后,需要报告探究结果,笔者根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合理性的补充,使学生能够查漏补缺。
总之,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使得学生在合作中获得合作意识的提升。
三、举好课堂导入“指挥棒”,增强学生课堂注意力
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包含着多样的环节,课堂导入就是其中之一。有效地运用课堂导入能够使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如,在教授“体温的控制”这节知识时,笔者便在课堂导入环节,采用问题提问的方式进行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面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开始时,笔者对学生说:“同学们,为什么我们在冬天的时候所穿的衣服很厚,而到了夏天所穿的衣服却十分的薄?”学生纷纷表示因为冬天冷、夏天热。笔者便接着对学生说:“为什么我们能够感受到冷和热?为什么我们会因为冷和热而改变自己的穿着?”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是久久思考不出答案。见此情况,笔者便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从体温这一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逐渐地探究出其原因在于我们想要保持自己的体温。此时的学生已经产生了学习的兴趣,笔者顺势逐步向学生渗透与体温相关的本节科学知识,而学生则能够认真地听笔者的讲解,课堂注意力十分集中,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效果。
总之,初中科学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使得学生因此能够更好地进行课堂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细耕生活实际“责任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初中科学中所涉及的知识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初中科学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如,在教授“电路探秘”这部分知识时,笔者便在课堂上引入了生活元素。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走到了教室电灯开关前,反复摁了几下开关,使学生在笔者摁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电灯的状态。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仔细地观察电灯。此时,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这一开关能够控制电灯的亮与不亮?”学生纷纷陷入了沉思,笔者没有让学生进行问题的回答,而是引入了电路这一概念,对学生进行了详细地讲解,并结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向学生说了说电路的运作原理。在笔者结合生活实际的科学知识的讲解下,学生更好地学习了科学知识,加深了对电路的理解,学习效果非常好。总之,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多引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事物,采用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所”。对学生来说,科学知识的学习十分的重要,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让他们更好地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生活。因此,初中科学教师有必要采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能够因此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海武.提高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下),2013(10).
[2]柴如侠.浅析新课改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中学),2012(08).
[3]陳小波.浅析新课改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