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茗媛
摘要:互联网信息时代,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平台已逐渐成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阵地。微媒体可以成为推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平台,但同时也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挑战。针对微媒体的不利影响,本文以问题为导向,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两方面入手,试揭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现状及问题。
关键词:微媒体;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基本概念阐释
(一)微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1、微媒体的内涵
微媒体,英文名称为Micro-Media从其英文名称我们可以发现,该词语为一个合成词,要想理解其内涵,我们应该先从“媒体”这一词语的解释入手。媒体的意思是一种渠道,确切来说是一种信息传播的渠道。当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无论是通过口头还是书信,都要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形式组成。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媒体,一般又特指“大众媒体”,无论是以报纸、杂志或者是图书为代表的传统的大众媒体,还是以电视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媒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渠道,在其中所发挥的功能大体上都是一致的。换而言之,媒体就是一个平台,从信息的发布再到信息的获取都在这个平台上完成。关于微媒体一词,目前在学界还没有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其有一个清晰明确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其相关的研究也较为缺少。从简单意义上讨论,我们可以把微信、微博、微视频定义为微媒体的代表,但是他们却不是微媒体本身。折江虹认为,“微媒体,是由许多独立的发布点构成的网络传播结构,并且特指由大量的网络个体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只理解为个体是没有意义的。”
2、微媒体的特征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微媒体的相关特征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微媒体的基本内涵。首先,微媒体的载体微,虽然微媒体的载体最开始的时候是电脑,但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尤其是第四代移动网络的发展,手机以其方便携带,操作简单等特点逐渐成为微媒体的载体平台。其次,微媒体的内容微,以新浪微博举例,新浪微博的用户可以编辑140字的内容作为微博发表到个人的微博账户上。内容的短小精干,大大缩小了微媒体的使用门槛,有效增强了人们对于微媒体的接受程度。最后,微媒体的主体微,微媒体的使用人群十分广泛,只要拥有一台智能手机下载相关的应用软件,任何人都能成为微媒体的使用者,甚至是成为微媒体的主人公。正是因为这些特征,才使得微媒体不断发展,并发展成为影响当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
根据可以考证到的史料记载,“爱国”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的史学家荀悦的《汉记·惠帝纪》中:“封建诸侯各事其位,欲使亲民如子,爱國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佑如子。”从字面上我们可以把“爱国”直接理解成为爱自己的祖国,而今天“爱国”一词的内涵已经丰富成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祖国的光大同胞。
但是从“爱国”到“爱国主义”还是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发展,1918 年列宁写了《皮梯利姆·索罗金的宝贵自供》,这篇文章提到:“所谓爱国主义,指的是一种因为长久以来彼此国家各自分离而产生的极其浓烈的情感。”时至今日,爱国主义并不仅仅只是来源于那些与祖国分离的人们的情感,爱国主义应该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情感,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眷恋和热爱。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本质上体现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不仅是基于语言、文化、习俗的历史文化认同,还包括意识形态、执政党的认同。
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其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学校或者教师等一系列的教育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及行为施加影响,使其对祖国产生认同与热爱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指南。这是一项主体客体化的行为,爱国主义不能在人的头脑中天然形成,所以需要外界对其进行教育和灌输以在头脑中形成爱国主义。
二、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进入第四代移动网络时代以后,微媒体得到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中受到欢迎。微媒体承载的信息量远远大于电视,报纸或杂志等传统媒体,短小精干的内容适应了当代青年快节奏的生活。而且,微媒体上的信息包罗万象,时效性强,可以让使用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的信息,这就使得大学生可以及时利用微媒体关心国家大事,潜移默化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1、微媒体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日益优化,总体趋势向好
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依靠于教育者一对一的言传身教,教育的形式受限,教育效果甚微,有限的教育资源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广泛利用。其次,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受教育者总是被动的接受教育者的灌输教育,其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微媒体背景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能使教育者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和丰富的教育形式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并且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进行再次传播,使爱国主义教育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做到随时随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微媒体背景下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大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大学生可以通过微媒体主动获取我国发展取得的最新成就的信息,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巩固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
2、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可选择性较强
微媒体作为一个信息共享互动的平台,承载了大量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和娱乐等各个方面的诸多内容。首先,微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微媒体迅速的获取和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最新国家政策,能充分了解我国国情,接受关于爱国主义的理念教育。其次,微媒体承载着多种多样的信息,利用这些不同领域的信息内容,教育者就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从正反两方面论证,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微媒体平台上所承载的丰富信息,同时也能起到巩固大学生爱国主义效果的作用。
3、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影响潜移默化,隐藏性凸显
在本文中所讨论的微媒体,大体上可以说是以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平台。由于微媒体得代表平台众多,在微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的形式也更为丰富多彩。微博上的时政热点,使大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微信中的公众号文章,又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隅之地。大学生使用手机相机拍摄班级和学校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再以小视频的形式上传到微视频平台上。加拿大传播学派哈罗德·伊尼斯在他的“传播偏向论”中提到,“媒介具有时间偏向性和空间偏向性的特征”。微媒体同时占据时间和空间。并具有传递性和随时随地性的特点,零散的时间不确定的地点都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真正贯彻落实到大学生的行为品德中。
(二)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1、微媒体得到广泛应用,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环境更加复杂
当代大学生大部分为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或者是本世纪初出生的群体,他们成长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同时也是微媒体的主要使用者。而微信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信息传播交流平台。微博作为微媒体得主要代表平台,其中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其中就不乏有一部分信息未经证实真假,就通过微媒体平台大肆传播开来。大学生正好处于思想的不成熟期和行为的冲动期,面对这些信息的甄别能力还不成熟,容易受到这些虚假或者是有害信息的影响和蛊惑。
其次,微媒体所具有的交互性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教育者要求更多的发言权和表达自己意见和看法的机会。可见,微媒体的即时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话语自由和选择信息的自由。但是同样也会使教育者发布的有关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信息被淹没,导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导性和影响力下降。
还有一点是,微媒体表达信息具有隐藏性,会阻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进行。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内心深处的所有想法,都可以在微媒体上轻松表达,由于微媒体得监控管理还不到位,导致一些暴力、色情和有害信息在微媒体中大肆传播,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有害影响。又正是因为微媒体的隐藏性,大学生遇到思想上的矛盾和困难时,往往因为顾及面子,就选择发布到微媒体平台上,而不是选择向教育者进行倾诉寻求问题解决。这就使得,教育者收集相关信息具有延迟性,不能提早发现问题,对受教育者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最后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受教育者的生命安全。
2、微媒体传播方式的创新性,冲击传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微媒体传播方式的创新性首先体现在,传播平台的创新。传统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教師组织学生课堂上进行或者是学校组织相关的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微媒的出现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互动,爱国主义教育已经不再是传统的教师和学校单方面的灌输,学生再被动的接受。学生通过微媒体平台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这与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由教育者掌握大量信息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在微媒体背景下,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很难维持下去。
微媒体背景下,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大学生失去吸引力。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在课堂上的宣讲进行,而微媒体所具有的时效性、海量性和交互性,让信息在短时间内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这就可能导致教育者手上所掌握的信息量还不如受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更加及时,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育者对微媒体的接受程度使用程度比较低,也给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新的困难。教育者往往年纪较大,对新鲜事物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如受教育者。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无法再激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学生由于掌握大量的信息其表现欲望也增大了,受教育者不仅是被动接受同时也希望能主动与教育者进行交流得到教育者的肯定。面对微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育者较之落后的教育技能需要提高,教学素质也要不断提升。
3、微媒体拓宽选择路径,挑战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者的主导地位
在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爱国主义教育者通常是学校或者教师,他们掌握着大量的信息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爱国主义的受教育者看来,他们往往都具有权威性或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撼动性。但是在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微媒体的主要使用者,他们可以通过微媒体平台大量的获取信息,涉猎的范围也是多种多样,那种传统的依靠教育者向受教育者灌输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已经发生转变。大学生开始自我选择其需要的信息,对于教育者并不再是一味的相信,教育者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权威性开始受到动摇。
更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生活水平和质量相比其父母一辈有了很大提高。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比较高,适应速度也比较快。微媒体作为第四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之下的衍生品,就自然而然的走进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体依然是教师,他们中的部分人对于新事物的接受是迟缓的,对于新事物的态度观点很多也是落后的。这就使得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部分教育者还在使用传统的宣传、讲座和课堂等形式,导致很多信息学生早以听闻,折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还有一点,微媒体背景下的信息监管力度不足,大学生通过微媒体平台所接触到的信息也是鱼龙混杂,而他们并没有能力对这些信息做到精确的处理分析。同时大学生又处在情感的冲动期,容易受到极端言论的蛊惑。
4、微媒体传播信息多元化,淡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青年人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其树立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的热爱。大学生首先要热爱祖国的文化,然后才能做到坚定理想信念。并在爱国主义信念的指导下,形成理智、恒久的爱国主义行为,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归属感和国家认同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微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井喷式的特点,大量的没有经过筛选处理的信息如洪水一般涌出。信息选择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大学生通过微媒体平台不仅可以看到祖国发生的事情,还可以了解到其他國家发生的事。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发现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微媒体承载大量信息的特点,将一些反动言论特别是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在微媒体上传播,别有用心的编造或是蓄意篡改事实,使得这些消极言论在大学生群里中传开。所以才会导致如部分大学生的“精日言论”的出现,这充分体现出在微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依然严峻。
与此同时,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也利用微媒体传播其反政府言论。在山东“疫苗事件”发生之后,各种各样的言论在微媒体平台上快速发酵。这其中就出现了一些诸如政府无用、政府不作为等极端的评论。面对这样的言论,大学生缺乏辩证看待的思维,就很容易受到这些过激评论的影响,之前所建立起来的祖国认同感政府信任感就很容易崩塌。一些大学生轻信这些言论并受到其教唆,甚至带头在微媒体平台上发布谩骂政府和国家的言论。这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所带来的破坏是特别严重的,有一些人甚至开始怀疑国家的政策,怀疑社会主义道路,大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极容易因此而破灭。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1.
[2] 折江虹.从微薄与微信的异同看社交微媒体走向[J].新闻世界,2014(7):193.
[3] 金曦.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选择 [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2015:23.
[4] 中央编译局;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室.对列宁关于“爱国主义”的遗嘱论述的译文的订正[N]. 光明日报,1985(10).
[5] 党彦虹.自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537):56.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7]杨静.新媒体传播特征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9:26..
[8]王铮.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J].科技信息,200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