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阶段进行推理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高阶学习能力的基础锻炼,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借助对思维能力的重点培养,来积极的引导学生建立探索真理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推理能力
引言:
运用已知的条件找寻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能力就是推理能力,同时对事物的逻辑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获得准确的结论[1]。推理能力对一个人的生活以及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个人建立良好核心素养的关键性前提条件。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推理能力的锻炼以及培养,以此来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1.以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推理的兴趣
传统的强制性灌输的教学,只是一味的让学生被动式的接受和死记硬背,并不注重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分析及思考,这显然对学生推理能力是不利的。新课标要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善于搭建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吸引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进行推理训练的积极性。
比如,在比例这一数学概念的讲解中,教师可以设定如下的问题情境:同学每天步行来上课,7点准时从家中出发,7点01分時,同学走了8米,7点02分时,同学走了16米,7点03分时,同学走了24米,以此种规律向下延伸,同学7点40分到达了学校,那么同学家距离学校多少米?
本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是比例的数学概念。如果教师直接对比例的相关概念与具体的用法直接向学生进行讲解,既不利于学生进行理解与掌握,还没有做到对学生推理能力的锻炼,反之,如果教师可以以比例的相关数学概念为依据,建立真实且形象的问题情境,在情境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将已知的条件渗透给学生,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推理得出答案,不但易于激发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还便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并且,在上述情境的推理中学生可以发现,1分钟对应8米,2分钟对应16米,三分钟对应24米,那么同学行走速度是不变的,那么以这个已知的条件为根据,即可推算出同学家到学校的距离。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抛出问题:比例的概念与应用与已知条件中的不变值有着怎样的关系?请同学自行根据对问题的研究,来总结出比例的数学概念。这样,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在增加教学趣味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
2.改进教学的方式,为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留有一定的空间
为学生自主的思考,留有一定的空间余地,解除传统教育对学生思想的禁锢,是教育的升华[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就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与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分析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交还给学生,创新教学的方式与理念,以探究作为建设新课堂的依据。
在运算能力的运用中,不同学生所采取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也不尽相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与沟通,能够从中吸取他人成功的经验与方法,以此弥补与改进自己运算能力不足的地方,从而共同的进步,共同发展,并收获较高的解题效率。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提出拓展性的问题,比如:请大家对自己的运算方式进行总结与反思,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总结出最佳的解题方法分享给大家。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介绍与降解数学知识,片面的让学生通过讲解去理解和掌握,完全限制了学生进行发散性的分析与思考,进而制约了学生推理能力的锻炼。反之,如果教师可以以小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与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推理来总结出相关的数学概念与运算规律,这样便会使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3.结合教学资源,总结推理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管是在教材习题中,还是在生活实例与数学故事中,都不乏推理能力培养的素材。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单项培养或者综合训练的方式,对学生的推理能力进行训练。
比如,推理能力中的归纳推理能力是一种有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在长方体体积的学习中,这就是很好的推能力培养素材[3]。让学生自己准备12个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借助这12个正方体,来拼凑出不同的长方体。在拼凑的过程中,来观察长方体长宽高以及体积的变化,以此来让学生理解的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利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来搭建长方体,我们可以得出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之间的关系结论,如果改变正方体的体积,是否依然能够得到相同的结论?我们用12个1立方厘米体积的正方体所得出的结论,如果用其他数量的正方体,是否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观察这两个问题的结论,我们可以从中得出什么?
上述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与12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都是教师建立的问题情境,属于一种特殊的问题情境。学生从特殊的问题情境中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作为普遍规律的概括。所以,教师需要继续向学生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进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让学生掌握到有效的归纳推理的方法,以此学生的推理能力达到了提升。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数学的学习,良好的运算习惯是核心所在,同时,运算能力还是影响学生推理能力发挥的关键因素。小学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受其年龄的限制,心智尚未成熟,容易粗心大意,出现运算上的问题,进而影响推理能力的发挥。所以,积极的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运算能力十分的重要。第一,需要锻炼学生养成规范良好的书写习惯,让学生习惯性的规范化的书写,以此来正确的理解题意,看清题目中的意志条件,提升解题的准确性[4]。第二,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非常的重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该设计相关的训练内容,来引导学生对数学题目的题意进行分析与审视,通过对题目的详细了解。掌握题中例如数量关系、几何图形关系等等已知的条件,以此来选择合理的运算定律与运算公式,搭建精准的运算顺序,尽最大的努力去找寻最简洁的运算方法。同时,借助验算来验证计算结果的精确,及时学生具备较强的心算笔算努力。验算同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经过对计算过程的反复推算,避免计算中出现纰漏。
结语:小学生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力度重视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引导学生养成数学探究的习惯,建立强大的数学运算能力。时代的进步要求新课改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为主。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过程开始的基础阶段,教师应该注意对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积极的投身到数学活动中来,加强学生之间的通过与交流,注重学生自主的探索学习成果。数学综合能力中重要的一环就是推理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充分的运用推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有足够的热情去探索数学的奥秘,以此来提升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玉峰,段欣慰,孙艳.数学运算素养的理解与商榷[J].中国数学教育,2019(20):3-8.
[2]袁瑶,刘咏梅.基于数学运算素养培养的平面向量教学思考[J].中国数学教育,2019(20):14-18.
[3]陈蓓.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评价指标研究[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9(09):39-46.
[4]王敏.核心素养下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