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
[摘要]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偏向于传授写作技法,忽视对学生生活经验的了解、生活素材的积累,导致其写作无趣、能力低下。“生活化”写作教学在生活化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将作文指导与学生生活联系,使其關注生活、体验生活,养成记录生活的习惯。本文着重介绍“生活化”作文教学的背景、理论依据以及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为小学语文中段作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K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指明了作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以生活为本原的方向。
一、“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现实背景
综观中段作文教学现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重“机械训练”轻“兴趣激发
只有符合学情、新鲜有趣的作文素材才能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使其保持最佳精神状态,爱上写作。但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要求和经验判断剖析经典范文,引导学生模仿范文仿写相关语段,形式呆板的作文常规训练对学生来说只是个微弱的写作信号,长此以往必将磨灭学生的写作兴趣甚至产生恐惧写作心理。
(二)重“课内指导效率”轻“课外素材积累”
在应试压力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短平快”意识较强,不愿在课内花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积累素材,将“课外写作素材积累”布置为家庭作业。学生因课外素材积累的随意性大和缺乏系统指导,素材积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可供学生作文学习的课文数量有限导致写作素材缺乏,“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的缺乏都局限了学生写作思维的广度和宽度。
(三)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作文教学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范文中出现的写作技法,美其名日“以读促写”,实际上学生只是“记忆”了这些干瘪的写作知识,并没有培养习作中真正需要
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这样的教学结果是尽管教师已经教了,学生还是“难下笔”。
(四)重“修改装饰”,轻“真实评价”
写作教学对“修改”的理解是:对写好的文章进行后期加工、润色、包装,而其中对措辞的润色又在其中占有较大分量,追求语言“生动优美”在写作“修改”中表现突出。笔者所在的三年级段作文评改中发现“语言生动优美”是教师使用频率最高词,从批改文本所添加的句子来看,教师更注重“语言生动优美”。为了“修饰性”而牺牲了“正确性”。这扼杀了真实习作欲望,让生活化写作停滞不前。
二、“生活化”写作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素材来源生活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从而解决习作的“源泉”问题。
1.做校内生活的组织者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置身于活动中,才能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应切实开展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给予学生写作素材是作文教学的保障。无论老师将作文的教学理论参透得多么彻底,给学生讲解得多么清晰,学生若不将理论运用起来,作文教学便没达到目的。因此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开展校园集体活动,设置活动环节,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写作活动。“就像在生活中写作一样,比如要报道一个人物,记者们不是凭空杜撰,而是先要列出采访提纲,再对人物进行现场采访,还要从多方面对人物了解,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才开始写作。”在集体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同一主题写作、交流,让学生互相借鉴,理清自己写作的长处和短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例如,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周举行了“猜灯谜”的语文作文活动。其过程如下:第一,预先明确任务——请学生去猜灯谜,记录自己猜灯谜时的心情、感受并留意其他同学的表现;第二,课堂大讲堂——学生一一述说猜灯谜的乐趣;第三,课堂大练笔——请学生回忆自己猜灯谜时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选出此次观察中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片段,写成一篇作文;第四,分享美文——展示学生作文,分析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当活动开展之后,我为学生们的创造惊叹,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切入,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体验。随后的作文分享活动中,发现不足,互相学习,热情高涨。
2.做校外生活的指导者
社会上的大小事情,都是写作的良好素材。学生们只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学会观察、体会和记录,事事关心,积累写作素材,长此以往,对素材积累将大有裨益。据此,让学生多写日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对于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总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真情实感,不再千篇一律。因比,教师应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但不规定字数等,目的是让学生挑选印象深刻的事物,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同时,还鼓励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小活动,积累生活化素材,才能解决习作的源泉问题。
(二)能力提升生活化
1.关注课文延伸处
三年级学生还没有从低年级写话状态中脱离出来,还需教师引导。而课堂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课文中的优美句段都是作者细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真实写照。应以写作为手段促进阅读理解,丰富课堂生活,提高学生解悟生活的能力,在仿写中逐步掌握写作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时,笔者找准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抓住不同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法,也让学生进行相关的练笔。出示:傍晚,西边的天上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练笔,带领学生在写之前拍摄了一批云彩的照片,并让学生互相欣赏了拍摄的云彩图片,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表现云彩的奇特。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能依葫芦画瓢,有条理地写下来,于是一些精彩纷呈的语段应运而生:
那些围绕在太阳周围的云彩,就像是给太阳围上了一条五颜六色的围巾;那
些些徘徊在太阳底部的云彩,又像是给太阳穿上了一双彩鞋。那些在山边不停飞
旋的云彩,像一个调皮的娃娃。有些云彩还不时地藏在其它云彩后面,像一位害
羞的小女孩;还有些云彩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飘荡,象一只快乐的小鸟,在空中
飞翔……
本来看起来无从下手的写话要求,如今有了语段的模仿而变得轻松,丰富的想象又给了学生广阔的写作空间。接下来的《荷花》、《燕子〉等都是如此,既然课文提供了练笔资源,就要好好利用,实现小练笔到大作文的无痕链接,真正做到为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厉兵秣马”,让其习作更接地气,更加充满生活化气息。
2.注重课外扩展点
在写作中,学生有很多话说,但不知如何表达,词汇缺乏,最终偏离自己的写作目的。这需要教师引导其不断积累词汇,最好方法就是提高课外阅读量。因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丰富作文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提高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将阅读教学、课外阅读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例如:笔者所教的班级实行“1+X联读”,学了课文《珍珠泉》,教师再提供《羊八井泉》和《蝴蝶泉》,让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发现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明白了不管写哪个泉都要抓突出的特点的技巧。此外,可以建议学生订阅杂志,不时介绍时文佳作,充他们的写作素材,同时。在阅读过程应着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鼓励其写点评、读书笔记,留下思考痕迹。
(三)作文指导生活化
1.创设生活化情境
日常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情境,获得真实的感受。例如,题为“有趣的游戏”作文教学,如沿用传统作文教学方法,教师会让其将关注点集中于让学生在自己记忆中寻找哪些游戏比较有趣,然后让其对自己印象中有趣的游戏描述出来。而要让其对于记忆中的游戏有趣细节做细致的记录,实属不易,很难写出可圈可点的出彩文章。鉴于此,跳出传统教学的束缚,把现实生活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真正融入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来完成写作。针对“有趣的游戏”这个题,教师创设游戏情境进行互动。在游戏初始,告知学生游戏规则和步骤,再讓学生关注游戏中让自己开心的方面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就能对游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有趣点有较为深刻的认识,这对学生组织作文就容易多了。可见,教师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带着问题来写作,学生才会写出更加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内容。
2.使用生活化语言
习作指导语言艺术直接作用于学生对习作的兴趣。但常规课堂中教师习作指导语言老生常谈、枯燥。如:写人四要点:外貌、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记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常用修辞不可少: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学生听得耳朵起老茧,没往心里去。如果用些“生活化”语言来装饰,学生的兴趣定会猛增。如:“同学们,写文章好比烧一道菜,把事情写完整仅仅是把菜烧熟,如果要让这道菜变得色香味俱全,就必须给它加上一些调味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就是油盐酱醋,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就是香料,只有加上了这些,文章才能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也会自我调侃:“我的调味料似乎加得不多,想办法来加点!”这些生活化的语言为生活化写作增添了兴趣和动力。
(四)作文评价生活化
《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具体操作如下:
1.关注习作真情实感
生活化评价关注点是学生作文中所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因此,学生每写完一篇作文后,笔者都会及时地进行评价。因为中段是作文起步阶段,不要求强求篇篇是佳作,只要在构思、立意、开头和结尾、细节等方面有一丝出彩之处,或比原来有进步,都会给予鼓励和表扬,写出真情实感。如:对学生《拔河比赛〉的评语:“这真是一场激烈精彩的拔河比赛啊,老师读着读着好像也为你们捏了一把汗,鼓了一次劲,你把比赛过程写的真实具体,比赛成功了,你的习作更成功!”试想学生看了这样的评语,积极性定会充分调动起来,更加努力写出精彩的习作。
2.调动习作兴趣爱好
生活化作文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对于习作写得好的或有进步的学生,及时奖励点赞卡,并把他们的作文发表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引导学生欣赏并且做到不定期更换习作,既满足了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又调动了写作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空间。同时还会把文章投到学校《读书乐》、《学生时代》及微信公众号上,这些同学还可以获得“班级小作家”荣誉。利用假期把这些优秀习作编订成册,并进行展示评选:“最美的书”“最厚的书”、“最有创意的书”和“最佳前言奖的书”,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让他们离成为小作家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这些立体式的评价,提高了习作的积极性,为生活化写作“保驾护航”。
三、小结
总之,小学是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最佳阶段。作文生活化对写作能力提升和生活感知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段写作教学现状为背景,以“生活教育”为理论依据,提出围绕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素材积累、能力提升、习作指导及习作评价生活化,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和体验生活,丰富素材,扩展学生写作空间;将随文练笔落到实处,并结合课外阅读将提升写作能力;摒弃装饰性修改而采用真实性习作评价,让学生写真事、抒真情。今后将继续沿着这条研究轨迹,更加深入地开展实践探索,希望能有效促进小学各年级作文生活化,最终达成生活化写作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
[2]朱雪云.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作义生活化浅议[J].新课程教育研究,2014(7).
[3]朱五香.小学写作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5(6).
[4]何雁菲.小学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上旬)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