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丽娜
【摘要】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要强化育人意识和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在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概念的教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但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其形成过程中蕴含有丰富的育人价值,这些价值能够从长远意义上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那么数学教学中蕴含着哪些育人价值呢?下面笔者来浅谈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师素质 教书育人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7-120-02
0
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神圣之处就在于通过教师的劳动培养人,塑造人,改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教书和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教师的中心工作,也是教书的根本目的。教书又育人是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数学教育也已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多举实例说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和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的基本工具,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了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适应今天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通过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然而,探寻教育方法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认识不足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教书育人的特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数学教师综合素质,是实现教书育人的前提
(一)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政治素质包括政治觉悟、政治品质、政治理论水平、政治水平等,广大数学教师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广大数学教师要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注意克服消极因素的影响,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把正确的理论学习贯彻到数学教学中,用这一理论武装青少年的头脑,才能卓有成效地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二)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生是教师的镜子,中国古代教育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这就是说,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首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其次要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再次要把育人工作放在首位,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用“爱的教育”去迸发“教育力量”。最后,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
(三)较强的业务教学素质。教师要想善于“育人”,则必须精于教书。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懂得道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乃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小学数学教师没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不具备分析判断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就不可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首先,教师必须研究教学法,掌握教育规律,要具有娴熟的教学艺术。其次,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解、示范、用笔,更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去描绘、感染和点化学生的心灵。最后,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攀高,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和完成,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师单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为人师表的道德追求,诲人不倦的爱生态度,精湛的专业知识还不够。小学数学教师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如把握教学大纲的能力,处理教材和设计教案的能力,选择最优教学方法的能力,运用学生学习心理和生理特点指导教学的能力,在系统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等,更要善于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会学生懂得学习途径,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新观念。
(五)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时代在前进,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知识的老化周期越来越短,教师素质提高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小学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进行一定的数学研究,可以从“单调乏味”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发现新的东西、新的奥秘,产生新的灵感、新的创造,充分体验到作为一名具有创造型的数学教师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乐趣。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参加和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数学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揭示客观规律,进而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数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参与数学的改革实践,经历实地调查、实验研究、科学论证,能加强学校数学科学化的进程,使数学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本身的模式也将由单一的“教学型”转向“教研骨干型”。
二、更新数学教师教学理念,是實现教书育人的保障
一是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教师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教育不仅具有生产力等经济功能和价值,而且这种价值和功能要与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道德品质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协调。而我们原来的有些教育方法,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以及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格格不入的。针对这一客观事实,教师的职能应该做相应的改变,由封闭式的教学改为指导学生“开放式学习,”教师应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建立完全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是课程中新内容的增设,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精神新课程中,增设了“数学活动,探究性问题,数学文化”这三个模块式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增设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些内容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
三是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
三、探寻数学教育的方法,是实现教书育人有效途径
前面我们提到了教育目的,在明确了目的的前提下,我们就要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经验、学习、比较,进而探寻出一套能有效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数学教育方法。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中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都以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主要衡量标准,而这种教学只能让大部分的学生硬性地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却未能明确学习的最终目,学习效果也未能灵活转化为实际生活的有效实践。虽然中国小学生可以流利的口算出几十甚至几百以内的加减法,对乘法表倒背如流,但在学习深入阶段会显得力不从心。其主要原因是:数学是一门科学,不可以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达到条件反射式的结果。而且这种学习方法对日后解决实际问题时难以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美国的探究学习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通常会请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完成感兴趣的小课题研究。贯穿其中的是对问题的兴趣,是探究问题时方案的设计、执行、调控以及对研究结果的验证。探究前,教师往往会对学生进行指导或提出某些要求,如“想研究什么问题”、“能否拟个计划”、“准备如何收集数据”、“如何验证结果的合理性”。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会提醒你现在在做什么、想说明什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绝不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探究后,教师会组织学生交流想法,并且非常注重请学生作出解释,而不是关注答案的对错。
我国教师追求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所有教学环节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我国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探究活动形式化,一些无须探究的内容也让学生探究;对结果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过程的关注;急于提炼出“好的方案”,对探究过程中多样化方法的价值缺乏应有的重视;探究过程中教师暗示过多,等等。我们必须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学生探究,也不是适合探究的内容通过学生探究都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探究不应成为纯个人行为,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的工作具有化归的性质,即将对学生来说困难的、抽象的、复杂的东西转化成较为容易的、具体的、简单的东西。我认为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时要合理地组织好探究过程,根据不同的内容安排相应的探究活动,通过行为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提升。为保证教学的效益,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课前学情进行准确的分析,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及探究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再有的放矢地設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的人才有赖于高素质的教师。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既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又注意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不断加强教师的育人意识,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的贡献。
[ 参 考 文 献 ]
[1]叶谰.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
[2]陈琦.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6.
[3]赵淑文.小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