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明
让每个孩子不辍学,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主要任务。近年来,平顺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扶贫先扶智、扶智靠教育,以满足适龄儿童“有学上、好上学、上好学、不辍学”为目标,紧盯教育最薄弱领域和最贫困群体,精准施策,控辍保学,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构建起“大教育”推进“大扶贫”格局,人民群众对教育满意度不断提升。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南端,是典型的干石山区和革命老区,是全国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家乡,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总人口16.7万人,辖5镇7乡262个行政村1377个自然庄。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72所,适龄儿童12723名。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平顺县聚力学有所教,把建校强师作为首要任务,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1.建好学校,保障每个孩子有学可上。平顺县为保障孩子们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注重夯根基保根本,集中力量建好每一所学校,改善办学条件。2014年以来,投资12533万元,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新建改扩建石城小学、龙镇小学、北社小学等16所学校,改造音体美等专用教室200余个,配备学生课桌凳及床9059套、教师用机1148台、学生用机958台、多媒体设备223套、图书10万余册,安防监控系统59套、实验及综合实践设备569件、餐厨饮水设备1033件、取暖设备41台。投资527万元,实施煤改电工程,7所学校安装了空气源热泵,2所学校安装了甲醇锅炉,为50余所学校安装空调600余台。全县72所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均达到省定标准,2018年顺利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评估验收,从硬件上全面满足所有孩子都能入学。
2.配强教师,保障每个孩子学有所教。2014年以来,全县共招聘教师210名,其中特岗教师131名,幼儿教师5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23名,聘用“三支一扶”4名、免费师范生2名,交流支教累计520余人,由县人社部门根据学生人数统一核编,由县教育部门统一调配,或采用走教等方式,选优配强音樂、体育、美术、英语和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持续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输送了优质师资资源,满足各学校教学需求,确保乡村学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育。组织教师参加“国培计划”“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研学杯微课大赛”和“希沃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课件制作及说课大赛、暑期培训、网络研修等各级各类培训达2万余人次,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每年教师节,县政府投资200至300万元,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奖励;2019年,县委、县政府以落实长治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十大行动为契机,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增加10%-20%、班主任津贴每班每月500元列入财政预算,实行城乡公交、旅游景点向教师免费开放和公立医院设立教师门诊窗口等政策,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极大地调动了全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教得更好,学生学得更优。
平顺县结合区域实际,坚持“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原则,实行低年级村小就近上学、高年级乡镇寄宿、进城务工子女县城就学,有效缓解了“城市挤”“乡村弱”的问题,义务教育城乡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每个孩子都可以就近上学。
1.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每次调整学校布局,我们都要综合考虑城镇化建设、扶贫移民搬迁、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人口变化等因素,广泛征求学生家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乡镇领导意见和建议,坚持宜留则留、宜并则并、宜撤则撤、宜改则改,努力建好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的学校,确保偏远山区的孩子、年龄较小的孩子都能就近入学。目前全县仍保留教学点32个。
2.办好寄宿制学校。村里没有学校的、父母外出打工的和年龄较大的孩子,实行寄宿制管理。全县共有寄宿制学校28所、寄宿生2638名,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30%以上。让寄宿生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生活舒心对控辍保学至关重要。近年来,共投资600余万元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乡镇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对全县28所寄宿制学校进行升级改造,配置餐厨、饮水以及床柜等设备,寄宿生实现“一生一床一柜”;建设学生浴室,保证每名寄宿学生至少每周两次洗浴。针对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特点,积极探索“保姆式”管理,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学校配备宿管员,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肉、蛋、奶、蔬菜、水果实行统一配送,食谱一周一更新。2019年,山西省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现场会在长治市召开,平顺县北社小学、苗庄小学作为观摩点接受检验,得到省市观摩组的高度赞誉。
3.建好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配套学校。平顺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县城集中安置的一项重点扶贫工程。目前,全县12个乡镇、120余个行政村、916户3406名贫困群众告别了“陋室”,搬进了“新居”。为满足该安置点及附近居民的入学需求,县政府在集中安置项目同兴苑小区投资5000余万元规划建设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建设内容包括教学办公综合楼、宿舍楼、餐厅、操场等。建成后,可为易地搬迁群众子女提供450个小学学位、170个幼儿园学位。一期工程主体已完工,二期工程已立项,预计2020年9月可投入使用。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学校坚持上好思想政治课,广泛开展“我的梦·中国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等活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道德素养。2014年,平顺县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女孩郭林玉被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授予“全国百名美德少年”荣誉称号;2016年,平顺县特殊教育学校王平平被评为山西省“自强自立美德少年”,平顺县苗庄小学贾怡然被评为“助人为乐美德少年”;2017年,平顺中五井小学张凯杰被评为山西省第四届“美德少年”。
2.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平顺县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制定实施《中小学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课堂教学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引领全县中小学积极构建一校一模、灵活开放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了县域课改全覆盖,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2019年,平顺县参加高考人数842人,二本B类以上首榜达线334人,张正阳、宋林阳、龙世煊三名同学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清北专项生录取人数位居长治市各县区第三。高楼万丈平地起,高考成绩持续攀升印证了孩子们在小学、初中的扎实功底。
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做到因材施教,平顺县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生体育运动会、乒乓球赛等活动,为每个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平顺二中实行走班选课,设立语文、数学、外语和书法、绘画、合唱、舞蹈、校园足球等特长班,使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其他学校有社团、器乐、航模、机器人、创客培训、每日一读、晨读午写晚看、群文阅读等各类文体活动,初步形成了“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局面。县教育科技局和文旅局在全县设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生态环保教育基地、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古建文化教育基地、太行精神教育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等6个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更有利于开展研学旅行、加强综合实践教育、开拓学生视野。“花样跳绳”是平顺的最大亮点,连续承办四届山西省学生跳绳联赛·长治站分赛组织活动,已成为平顺教育的一张名片。2019年,36名运动员赴太原参加决赛,获得金牌57枚、银牌42枚、铜牌24枚,颁奖台上,孩子们绽放的笑容像盛开的花儿,充满了自信与自豪。
为切实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平顺县委、县政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创新举措,分类施策,兜底线、补短板、提质量,使特殊群体感受到了关爱和温暖。
1.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资助全覆盖,确保无因贫辍学学生。采取免、减、奖、贷、助、补等方式,构建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贫困生“全链条”式教育扶贫资助体系,印制“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宣传手册、挂图和年画50000份,发放到每个乡镇、每个村、每一个建档立卡户,公布政策解读服务电话,随时为贫困户提供咨询、解疑答难,确保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016年以来,全县共投入1746.53万元,其中县政府兜底保障729.795万元,资助幼儿到高中阶段贫困生18060人次;共发放营养餐补助资金1149.108万元,其中县政府投入436.074万元,享受人数10778人次,营养餐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4.5元、6元增加到现在的7元。为1846名大学生新贷、续贷生源地助学贷款1216.45万元;为213名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发放入学补助14.35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资助金1044.5万元,受益贫困学生4476人次;资助大学本科生770人,资助资金385万元。2019年对全县262个行政村的幼儿和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进行实地核实,并根据核实情况出具贫困退出认定报告。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96.98%,达到并超过贫困县退出指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无因贫辍学学生。
2.对残疾儿童进行分类教育,确保一个都不能少。为全县185名残疾儿童制定“一人一案”,实行“因人施策”,其中29名学生在乡村学校随班就读,134名学生在平顺县特殊教育学校集中受教育,为22名学生送教上门。在平顺县特教学校,你会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特别高、手语特别多、表情特别丰富,因为他们面对的都是听障、智障或者是肢体残疾的孩子,每教一个字、一幅画、一首歌、一段舞,都需要比教正常孩子付出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有的孩子甚至吃饭、睡觉都需要照顾。在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孩子们制作的手工作品一个比一个精致、表演的文艺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前来捐助看望孩子们的爱心人士常常被孩子們自强不息、刻苦努力的精神所打动。其中有一些孩子双休日、节假日都不回家,因为他们在这里能得到更多的关爱。送教上门同样艰辛,有的需要驱车十几里、几十里路才能赶到,有的家长非常理解,也有的配合不够默契,但最终还是被老师“苦口婆心”的引导所打动。
3.对厌学儿童、学困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在应对学生因学习困难等因素产生厌学情绪方面,平顺中学、王庄小学等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专职或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上心理课,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成长特点和学生所处环境特点,选择学生最关心、最需要、最感兴趣、最感到困惑的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采取集中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开展角色扮演、趣味心理测量、创编与表演心理剧等多种活动,走进学生心灵,加强情感沟通,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被吸引过来,用情感和体验来学习,使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能够焕发出生命的价值。
一是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必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是攸关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教育改革,从群众最不满意的领域改起,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全面、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才会让老百姓在教育改革发展中更有获得感。
三是必须坚持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乡村和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是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必须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增加农村教师编制,拓宽教师补充渠道,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开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新局面。
四是必须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新形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的各个环节,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会育人的强大合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五是必须坚持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失学辍学现象影响家庭摆脱贫困,影响国家民族的发展未来,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明确控辍保学目标、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强化监管责任、加强控辍保学督导,将控辍保学工作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绩效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切实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