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彬
摘 要: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企业形态、利益分配格局和劳动关系悄然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职工群众对工会提供的服务有新的需求,使基层工会的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增加了基层工会的工作难度。在致力于推进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时代背景之下,作为国家群团组织的工会需要作出回应。中山市工会改革创新“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该机制将社会组织导入对劳动关系领域,是突破传统工会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工会改革;职工服务;社会组织;创新社会治理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的产业结构、企业形态、利益分配格局和劳动关系也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影响了职工队伍中的结构,催生了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新的需求,使基层工会的工作中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增加了基层工会的工作难度。其一,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的个人的政治生活及经济生活依附于国家和单位,在单位制的整合之下,职工与单位及国家有着一致的利益,而改革开放后单位制的解体工会组织覆盖面逐步增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私营经济的迅速扩张,来自五湖四海的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进入工厂从而完成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化,丰富了职工队伍的结构,工会的工作对象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工会原有的行政化服务模式难以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状况,在私营经济下,职工的个人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对国家和单位的依附性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工会作为战略性组织资源是国家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如何发挥工会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优势维护职工群众的利益,创新基层工会的工作模式从而提高职工群众对工会的认可度值得我们思考。其二,随着国家治理理念的提升以及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为工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提供土壤,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与服务宗旨为工会工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指出在党组织领导下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对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服务群众工作。工会将深化改革创新的目光投向社会组织,开始尝试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将社会工作手法引入基层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中,通过专业化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以及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渗透,从人本化的理念出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运用更加创新的方法推动工会转型,精准满足广大职工更加丰富多元的需求,使工会的抓手落地,完成工会作为群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联系工人群体的使命。
(二)研究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等人民团体的作用,且专门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设立一章。从这点可见,创新社会治理理念被推上了我国史无前例的新高度,这标志着我国治理思维的积极转变。在致力于推进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之下,作为国家群团组织的工会需要作出回应。在以往的工会与社会工作的相关研究中,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学者吕青从嵌入与建构的角度提出企业社会工作的“工会模式”,该模式的三元构建主体是政府、工会和高校,由政府创造制度环境,工会提供介入平台,高校输送专业资源。而由于我国本土社会工作体制已经根深蒂固,显示出“路径依赖”特征。学者李晓凤将中国工会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之后,总结出了四种工会与社会组织合作的运作模式,即企业购买运作模式、外包运作模式、厂内运作模式、项目嵌入运作模式。在对上述四种模式进行利弊分析,结合工会与社会组织合作的发展困境,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会与社会组织合作的社区综合发展”新模式。学界的研究多聚焦于从整体层面上探讨工会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和机制,以及反思和展望缺乏鲜活案例的佐证。中山市工会改革创新“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该机制将社会组织导入对劳动关系领域,进一步完善职工服务机制,健全劳资纠纷调解机制,积极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是突破传统工会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此,本文着力从中山市总工会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创立“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这个案例的微观视角由点及面进行分析与思考。
二、基层工会组织服务能力的现状
(一)逐步推進基层工会组织的改革创新
当前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工会提供了良好的改革空间,各地积极推进基层工会的改革创新以激活基层工会组织的活力,使基层工会组织更好的发挥其实质性作用。如广东省深圳市总工会以工联会为中心建立基层工会网络,使基层工会组织实现实质性落地,并吸纳职工中的积极分子成为工会工作者,实现工会群众化。上海市总工会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来回应职工群众的服务需求,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同时,引导职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
(二)工会服务的内容与职工群众的需求匹配度不高。
工会注重对困难职工的帮扶以及节日性的福利慰问,注重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提供一些常规的职工帮扶、技能(文化)培训、心理的咨询开导等服务,但这些仅能满足职工浅层次的需求,缺乏对职工需求深层次的挖掘。基层工会“悬浮”,职工群众缺乏相关的制度渠道对工会服务提出意见,传递他们对服务类型和内容的需求,基层工会开展活动和提供服务内容往往由基层工会领导人说了算,职工群众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工群众的参与意愿,也影响了服务效果。
(三)工会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职工认可度不高。
工会工作方法并未与时俱进,仍旧将工作重心放在困难职工帮扶、文体娱乐活动等,工会干部在谈判、维权、心理抚慰方面的能力专业性不足,导致工会存在服务 “缺位”现象,影响职工群众对工会服务的满意度。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职工群众在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开始关心企业归属感、工作成就感等精神需求和民主权利需求等高层次需求。这些需求暴露了工会服务亟需社会工作的介入,探索工会在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规范与服务宗旨之下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为满足职工群众的高层次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进而提高工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完成工会组织作为维系党和群众关系的纽带这个使命,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优势从根本上缓解紧张的劳资关系。
三、中山市的探索
(一)“三工联动”服务机制现状
“三工联动”中山市创建的职工服务机制,是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将社会工作手法融入到工会工作中的一次有益尝试,“三工”是分别是工会、社工和义工,“工会”是指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社工”是指社会组织,包括社工机构及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服务的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义工”是指自愿助力工会服务的热心职工。工会的角色是项目发起人、策划人、指导人和监督人,工会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社会组织提出具体执行方案并落实执行措施。中山市总工会创建的 “工会+社工+义工”职工服务机制受到广东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于今年4月召开推进会作为示范典型向全省推广。
目前中山市总工会推动形成了“1+2+N”的枢纽型组织体系构建格局。“1”是指同时具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特性的的枢纽型组织体系,“2”指的是 “职工服务中心”和“中山市职工服务类社会组织联合会”两个服务平台,“N”指的是与N个社会组织合作开展的职工服务项目。由工会的牵头,工会义工总队辅助,社工机构进行项目的策划和具体实施,同时招募组建义工队伍并进行指导培训,在社工机构的介入之下,活动项目主要围绕着工会四大职能中的服务职能和维护职能,结合社工专业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社工专业手法,把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融入到工会提供的职工服务中。
(二)“三工联动”服务机制取得的成果
一是推动了工会的改革,使工会工作上升到创新社会治理层面。“三工聯动”之前,工会由于人手不足,服务手法不专业,难以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三工联动”服务机制通过与社会组织开展合作,把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手法加入到工会的工作中来,通过运用小组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设计多元化活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把义工队伍引入到开展的各类活动中,有效的解决了工会人手不足,举办活动老套的困境,更好的贴合了职工群众的需求。在劳动关系深刻变化、国家治理方式转型这一大背景下中山市总工会参与到创新社会治理,引导和规范工会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拓展服务职工途径,聚合社会资源,丰富服务职工手段,在延长工会工作手臂的同时更好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
二是成立了义工队伍,激励职工群众自觉参与公益活动。在工会组织的主导作用下,组建了一支由8000多名工会义工组成的服务队伍,职工群众利用周末和上班之余的闲暇时间自觉投身公益活动,既是接受服务的对象,又是服务他人的义工,在活动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乐趣,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善心的同时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将基层工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职工群众当中去,拉近工会与职工群众的距离及时了解职工需求。
三是增强了工会影响力,打造工会服务的金字招牌。随着“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下各个项目的实施,将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理念、方式和方法嵌入到工会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有效地扩大了职工受惠面,提高了工会职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实现工会的服务职能。各个服务项目的开展广受职工好评,随着职工服务站服务点的建立,进一步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强化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
四、结论与讨论
基层工会是向上传达职工群众的诉求,向下执行工会任务的直接承担者。工会能否发挥作用,为职工群众保驾护航,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优势,基层工会承担着至关重要的功能。作为党联系工人群众的桥梁纽带,在致力于推进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背景之下,“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是工会创新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一是推动了工会的改革,使工会工作上升到创新社会治理层面,工会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在引领职工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着义不容辞的重任,而社会工作者则为工会提供了专业力量,“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的启动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工作手法和技巧引入到工会工作中,在服务职工需求的同时也推进了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提供的进程。二是成立了义工队伍,激励职工群众自觉参与公益活动。从职工群众到志愿者的身份转变,激发职工群众以主人翁精神参与企业和工业园区的建设,而职工既是接受服务的对象,又是服务他人的义工,有利于工会将触角延伸到职工中去及时了解职工需求。三是增强了工会影响力,打造工会服务的金字招牌。“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有效地扩大了职工受惠面,广受职工好评,随着职工服务站服务点的建立,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存在感以及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进一步扩大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但是“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在运行过程中依然面临困境,如对职工需求的研判不够精确,缺少有效的反馈渠道等。“三工联动”虽然带动职工自觉投身公益活动但其持续性较低,义工活跃度低难以坚持。“三工联动”职工服务机制能否持续发挥作用,仍需要长时间的检验,工会本质上是工人的组织,工会改革和创新的关键就在与如何更好的联系、团结工人群众,提升工人群众对工会的信任度,扩大工会品牌的影响力和完成工会的凝聚功能。只有做好维系党与工人群众的纽带,才能在新时期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的功能,完成引领工人跟党走的政治使命。
参考文献
[1] 赵健杰.在实践创新中加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建设[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28(01):10-15.
[2] 岳经纶,陈泳欣.中国工会改革的“第三条道路”[J].探索与争鸣,2019(03):81-89+143.
[3] 吕青.嵌入与建构:企业社会工作“工会模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27(06):38-41.
[4] 李晓凤.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历史演进及实务运作模式初探——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03):4-7.
[5] 洪泸敏,程激清.当前中国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三重困境及其超越[J].社会工作,2016(06):107-1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