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忠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都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德育教育。也即是说,教师需要将德育教育渗透进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的影响,进而更加积极地学习和生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方式方法;策略研究
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中,一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至关重要,思想品德的提升也不可忽视。所以,教师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此,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将德育渗透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并进行高效的渗透。为此,教师需要对渗透方式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同时需要掌握小学阶段学生的特征,不断提升德育渗透的效果。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进行研究。
一、教学语言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语言渗透是非常直接的方式,效果显著。所以,在进行数学课程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并对教学语言进行一定的设计。不过,要想提升语言渗透的效果,教师还需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语言的内容,即教师的语言内容应当与课程内容或者当时的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联系,不能太过突兀;二是语言渗透的时机,适当的时机可以让语言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语言渗透的风格,这个需要根据学生的状态进行确定和灵活的调整。
例如:在进行“位置与方向(一)”的教学时,我进行了语言渗透。具体来说,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八个方位,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我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方位的小故事,即:有一位外国友人向小朋友问路,小朋友随便指了一个方向,说那是东面,沿着东边的路一直走就能到,外国友人走了之后,小朋友突然想到了什么,赶忙追了过去,你们猜他想到了什么?学生的猜测五花八门,在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想之后,我告诉他们小朋友比较又责任感,他追过去是发现自己指错路了,如果是你们,你们知道那个方向是东面吗?教学从这里进入了新知识教学环节,在刚才的故事中,进行了知识导入,也进行了自然而然地德育渗透,教学效果极佳。所以,教师需要对语言渗透进行一定的研究和灵活地运用。
二、教学游戏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游戏渗透是有效途径。之所以进行游戏渗透,一是因为小学生喜欢玩游戏,游戏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二是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游戏中,可以引起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深入思考,提升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所以,在数学课程内容合适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多种适合数学课堂的游戏,并将数学知识与德育内容巧妙地渗透进数学游戏中,提升游戏渗透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两位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时,我进行了游戏渗透。具体来说,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计算很无聊,所以,对计算练习的兴趣并不高。因此,给学生设计了营救游戏,也即是说,在这个游戏中有三个关卡,每一个关卡中都会有等待救援的小动物,学生只有完成了关卡中的任务才能解救小动物,而每个关卡中的任务都与计算相关。在这样的游戏设定中,学生的爱心被激发了出来,在计算过程中投入了更多的耐心,而且计算速度与计算正确率都有所提升。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我对学生乐于帮助小动物的行为进行了表扬,学生都很开心。通过这样的德育渗透,学生会更加乐于助人、善良友爱。所以,教师应当注重德育渗透,并进行精巧的渗透。
三、教学案例渗透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材案例渗透是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案例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教学案例,可以增加教学案例的教育意义,促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学到更多的内容,获得更深层次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案例时,巧妙地融入德育的内容,即可以将德育内容融进案例背景中,也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案例问题中,还可以将德育内容融入案例延伸中。
例如:在进行“年、月、日”的教学时,我进行了教学案例渗透。具体来说,这次的渗透内容是诚信。所以,我给学生设计的案例是: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他们在大学毕业的时候约定了三年之后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要回到学校再次相见。三年之后,一人去了,另一个人却没去。那一人等了一天,黯然离去。他们毕业的时间是2017年6月23日,你能算出他们约定的具体时间吗?在学生计算的时候,我告诉他们既然有了约定就一定要遵守,这关乎诚信,也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原則。通过这样的案例渗透,学生对诚信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教师需要注重案例渗透。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与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在小学数学中,教师需要将德育渗透进数学课程中,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积极的学习观念与生活态度,进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永行.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116-117.
[2] 谢久清.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6,30(03):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