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峰
摘 要: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思维中,老师会把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从而大大疏忽了对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物理学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恰恰是对物理原理探究的能力。单纯为获得知识而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生们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坏境下学习效率会大幅下降,学习效果也不能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实验能力及物理思维的培养,将沉闷的初中物理课堂转换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初中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对书本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还要懂得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去检验科学真理。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能力;实验课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初中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培养学生高质量的学习物理的品质,初中物理实验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有效保证高质量的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本文利用物理实践教学方案来分析初中物理课堂实践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我国初中学生的物理水平,在初中生培养阶段,老师最重要的是要引起他们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真理的研究,引导学生注意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学会观察,并进行实际操作,将初中的物理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发现真理与寻求真理的过程。
一、新概念下的三种主要物理实验模式
1.1分组实验
分组合作教学是一种将学习的权利给予学生的新型教学方法,其对于学生自主思维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首先,分组合作学习脱离了老师的引导,所有的未知由学生自己摸索;其次,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自由交流探讨,学生可以放下自己的顾虑,畅所欲言,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增加小组间团队协作意识,更加有利于实验操作的进行。
1.2课下实验
课下实验是指在老师指导下在课程以外进行的实验,可以在课间休息时段,也可以在周末或者假期进行,这种新型课下实验跟传统课堂实验相比,是在一种比较放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的,学生不会有课堂学习时那种压力感和紧迫感,这样的实验设计更加具有趣味性,但安全性较低,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进行课下实验不仅能丰富课余生活,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学到很多物理知识。
1.3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新概念下非常重要的物理实验形式之一,作为初中物理整体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演示实验也是初中物理教师最注重的实验教学形式之一。通過一系列演示实验,老师会把一些较为抽象,生硬的物理知识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物理现象。老师也会在这个演示过程中将自己的一些思想理念、思维模式展示出来,可以加深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以及加深对物理现象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而且,在进行演示实验室,同学们也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的物理实验设备以及器材,为之后学生独立实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可以自己运用实验器材来进行物理实验。
二、利用实验设计物理情境,提升兴趣
传统物理课程非常注重理论学习。实验课程大多与理论课程相对应,在许多情况下,最终成绩甚至都没有考虑到实验室报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育部在物理课程的最新修订中,实验室课程变得独立。不幸的是,很多人保留了旧的物理教学模式,使用旧方法的设备,学生会收到一组有关如何执行特定操作的说明来进行物理实验,以及分析数据所需的确切程序。大多数学生觉得这些课程很无聊。甚至很多初中生会反馈他们产生厌学情绪,物理理论中许多主要是数学的变化,这就对理论学习的过程雪上加霜。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对于问题的探讨大多数是凭经验判断的,并不善于理论分析与推导。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老师通过模拟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或者有趣的情景,结合准备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设备,根据相关学习内容,设计好趣味性的物理实验场景,再让学生们一起参与实验操作。例如:在《温度》这一章节学习中,老师首先提出一些创意性的问题:“冬天你们早晨起床有什么感受?”“天气的冷暖用什么表示呢?”同学们陆续回答后,老师在桌子上放三只杯子,里面分别装满了热水、冷水、温水,然后让同学们通过用手触摸说出自己的感受。老师再向同学们提问“咱们身边有哪些东西温度很高或者有哪些东西温度很低呢”,同学们依次回答“火炉,冰袋,热水袋等”。这样,学生们对温度的概念便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创意性情景同学们也能够更加积极地与老师互动。
三、开展物理实验促进学生独立思考
在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中,老师甚至在理论课程中也致力于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提升。老师坚信学生设计,开发和展示自己做出的项目,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特定课程,而且整合并组织了以前课程的知识,证明了使用各种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有助于提高物理实验能力。每个学期的实验课程都是大同小异的。即使进行实验,学生也发现该过程很无聊,缺乏趣味性,因为老师并没有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和提出建议的自由。这样并不能成为老师进行物理课堂的一种方式。在课程开始就应该建议以及鼓励学生,他们的实验方案可以自己拟定,并独立开展,学校会提供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但必须在足够安全的条件下实施和开展物理实验。而且他们可以有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实验,安排好自己的实验进度,为自己的独立实验做好规划。初中学生通常会选择重复杂志中报道的实验或继续现有的实验,因为还不能具备完全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需要借鉴一定的指导。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学生有时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讲出自己的想法或者设计,然后再一起进行实验。但学生在进行独立实验是老师应该知道他们考虑时间,空间,设备和时间的可行性,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尽管初中生的实验思维还不够成熟,但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例如在学习《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这一章节时,根据“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这一教学理念,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中总结并提出有关摩擦力的问题,简单介绍摩擦力的概念之后,提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个问题,然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根据探究实验的程序帮助学生完成整个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强调指出: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在这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学生找出结论之后,教师再提出: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方法。同学们再通过自己独立实验总结知识点,再向老师进行汇报。
四、通过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在物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脉络,而实验教学则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采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方式(即不采用实验手段),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处于一个较为抽象和虚拟的概念,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不用的实验过程有不同的理解,容易导致偏差性理解,最终呈现的教学效果则不佳。物理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实验来提高教学质量,因为学生通过老师模拟实验或者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能够对物体或者实验方法有更加清楚的认知,对物体或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化,学生们对同一事物也能够有较为一致的认识,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得到显著地教学效果。实验教学的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技能方面更有效,在处理技能,综合技能,学习态度,沟通能力和反思技能方面有显着提高。实验教学能够引入虚拟物理实验设计和分析,使学生获得对过程技能,综合技能和科学探究反思能力的深入实践,这样将会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老师应该通过一次一次的课堂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物理实践,在实践中去探寻真理,发现更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案,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结合一定的教学经验,将书本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能让学生们通过物理实验去认知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实验技能的目的。初中物理课程中些重要的内容、方法、思想需要学生们不断地去自我消化和吸收,通过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原理,使自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能够得到扩展,从而能够相应的提升自我物理核心素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在采用因材施教等方式,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思想结合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不同特征制定不同教学方案,采用一目了然、显而易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婷.有效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素养及作用模式[J],2017(32):43-43.
[2]盛长富,许春霞.合作实验在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8(5):55-56.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毓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