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共同体”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2020-10-21 01:10何晓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串联学习共同体同伴

何晓娟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快速高效地学习。未来已来,站在教育的十字路口,在不断探索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小组合作势在必行。

2017年《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的根本途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人的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参与,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批判思维、创新能力,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下面我结合“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从教师、小组、学生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一、教师

1、教学设计。教师选择学习材料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问题设计情境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也有一定的趣味和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

2、倾听。①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自由表达的时间,谦逊地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发现;②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学生要专注倾听,尊重他人,明白倾听是一种美德;③在倾听时及时用笔勾画重点内容;④认为同学的观点不完整或与自己观点不同时,在同学发言结束后,进行补充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每次发言都是以前一名同学的发言为基础。

3、串联。①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基础上,把教材与学生的回答串联起来;②把一个学生同其他学生的理解串联起来;③把一种知识同其他知识串联起来;④把昨天学到的知识同今日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⑤把课堂里学习的知识同社会上热点串联起来;⑥把学生的现在同未来串联起来。

4、反刍。①教师应适时慢下来,对本教学环节进行反刍;②指导学生在探究中遭遇困难时反刍困难的节点,重新出发;③小组活动中遇到问题,共同讨论,静静回想各自的问题,回想小组的问题进行“反刍”。

5、交响。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接纳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的理解,尽量鼓励学生进行有依据的多元化解读,鼓励学生质疑,让课堂上存在各种不同的声音,才能有和而不同的交响。(通过交换意见求得共识,与人和睦,但原则问题上不苟同)

二、小组具体做法

1、编组原则。合作学习的小组由实力均衡、兴趣爱好不同的男女生四到六人混合组成。同等水平的学生编成同一组,学生会有充分的心理安全,同组成员可以随时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然后依据此原则分组。

2、平等协作。每个小组的组长可以轮流担任,同组成员是平等关系,组长起到协同作用,不命令其他同学,不居高临下指挥,让每一个学生有均等的学习和展示机会,为小组创设和谐的氛围。

3、人人参与。在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一个人发现会唤起其他人的发现,从而产生新的发现的连锁反应。小组成员要保证人人参与,懂得分享交流,学生之间是互学的关系,而不是互教的关系。

4、学会学习。小组内尊重学生的多元发现,不追求一致的答案,小组学习是真实的出错、纠错、再理解的过程呈现,是真实学习的发生。

5、学会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对同伴进行评价一定要慎重,①从不同的方面肯定同伴,调动积极性;②不只是做出的简单的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指出具体过程中怎样做效果更好。以此增强同伴的自信心。

三、学生具体做法

1、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即使同学回答错误也不会去嘲笑,给他人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在倾听时及时勾画笔记,能够理解思考同伴的发言,并将自己的发言与同伴的发言串联起来。

2、当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自觉地向同学询问,如果发现同伴有问题而不愿寻求帮助时,可以主动和其交流,使弱势学生能够得到伙伴的关怀和帮助,不被忽视,并不断自我超越。

3、合作交流时用尽量小的声音,只要小组成员听得清楚就可以,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时,声音要洪亮,用最大的声音让每一个同学都听到。在回答时以“我对某某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或“我不同意某某同学的观点,我认为……”这样的话语为基础,将同学的观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串联,在串联后比较、反刍、完善后加深理解。

4、课堂上如有未解决的问题,课下要和老师或者其他同学交流,做到学习任务堂堂清,天天清。

总之,合作学习中倾听是基础,串联是重点,反刍是落实,交响是升华。在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的實践实现着活动性、合作性、反思性的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面对世界的日新月异,面对人才的更新换代,面对课改的大浪淘沙,只有着眼未来,不断探索,才能筑梦前行!

猜你喜欢
串联学习共同体同伴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地铁上的九座城
寻找失散的同伴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轮滑苦与乐
落地
直上云霄之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