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

2020-10-21 23:46李天星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

李天星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要求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初中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任务和教学目标提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现代教育中推行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那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呢?

一、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源泉。”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

1.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知识。游戏是每个初中学生都喜欢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玩”去了解周围不熟悉的世界,就能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用计算机画图,设计成幻灯片,再加上背景音乐、播放影碟和他们喜欢的动画片件等。学生从演示中感受到计算机的“本领”,会激发起对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这时,教师再对开机、选取游戏、游戏规则说明、玩游戏时鼠标的操作应用等作简单的讲解演示,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之后,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进入游戏,按规则玩起来。在玩的过程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学会鼠标的移动、单击、双击等操作方法。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一片天空。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出版的东西不断出现,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天地越来越广阔。

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不断更新的资讯、实践性强、富有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一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是通过粉笔、黑板进行的教学是一种“单媒体”的活动,多媒体教学课程,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二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演播功能,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注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演播功能,进行实例作品教学,向学生展示一些实践中做得较好的作品。比如动物卡通画、人物卡通画、风景画等,加上鲜艳比较适合学生喜欢的颜色。学生被计算机独特的表现形式深深地吸引住了,自发的想象的能力也提高了思路也一下子打开了,创作出自己的特色美术作品来;三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投影展示功能,激励学生进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不仅是兴趣,还有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也要给予独特的见解,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

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另一种分享和下一个想法的灵感。每一节课都应该有计划安排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下一个学习的目标,使学生在目标中进步。

教师必须认识到这样的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好坏,绝不能只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不是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渗透一种“作品意识”,而全面展示学生的作品正是对这种意识的强化。

实践证明,轻松协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巧妙把握课堂时机——导思点拨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学效果的事半功倍,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时机进行引导点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不给他们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创新也就是一指空谈。

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积极探求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勇于参与、勇于提出,并善于发现学生创新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进而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只要善于从教学中挖掘出富有激发创造性的点滴,并将它有组织地付之于实践,那么教师就能轻松地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从中更大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培养。

三、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必须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首要任务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也要注意到学生的差异。由于基础和条件的不同,学生学习和操作电脑的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一部分家庭条件不错并拥有电脑的学生,或曾经学过电脑知识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而原来对电脑接触较少的学生,则连打字都不熟练,即使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在掌握程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给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学设计若缺乏周密地考慮,就会使有基础的学生“吃不饱”,进而失去上课的兴趣;或是让没基础的学生“吃不了”,由此失去信心。

面对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和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使每一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扩展与提高。在上新内容前,必须先作调查,记录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根据不同学生情况给他们制定不同的学习内容。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大部分没有基础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而让少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学自己想学的内容。这样,不同学生的需求能在一节课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满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教师要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把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为学生营造恰当的创新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发展,让创新的课堂、愉快的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信息技术课程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