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松
对于议论文而言,很多考生喜欢把论点放在开头,也就是通常说的“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其基本结构是:提出观点一论证观点一总结全文。这样做当然有其好处,但正如“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一样,有时它也会缺乏新鲜感。本文提供另外一种“归纳式”的議论文写作方法,即先议论,到文章最后再得出结论,提出论点。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一、引用名言警句.奠定基调
名言警句属于具有权威性的事理论据,往往语言精练,含蓄典雅,富有启发性。文章开头引用名言警句,可以起到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人胜、丰富文章内容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引用的名言警句,要与文章结尾归纳出的论点有关,不能偏离论点,为了引用而引用。此外,引用名言警句之后,要进行简要的评述,或提出疑问,便于展开下文。比如,一篇题为《请抓紧您的“篮子”》的作文,其开头这样写道:
早在2000多年前,犹太人的祖先在其著作《塔木德》中就劝导大家,要把自己的财产一分为三:实业、现金和房地产。也即所谓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引用名言)一直以来,这一劝告被人们奉为圭皋。不管是投资,还是做其他事情,都应该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对名言内容进行拓展,为下一步继续论述做准备)
二、列举丰富事例,夹叙夹议
名言警句属于事理论据,接下来还需要事实论据作为补充。事实胜于雄辩,在引用名言警句之后,文章主体部分要采用几则事例作为论据,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对于议论文而言,重点当然在“议论”,这一步不能只是事例的简单堆砌。一方面要精心选择古今中外的事例,增强论证的力度;另一方面要注意写作上以叙为辅,以议为主。议论的时候可以先“就事论事”——针对事例进行点评,然后“由此及彼”——由“这一事例”拓展到其他同类现象。
三、使用过渡句,深化议论
这一部分要求考生能够发散思维,思考更深一层,展开议论。比如,上一部分是从个人角度展开议论的,这一部分则从集体、国家层面来展开议论。二者之间,往往需要安排一个恰当的过渡句,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清晰,论证思路明了。例如“个人如此,国家亦然”“物质生活要求这样,精神生活更要如此”“对待陌生的‘读者需要这样,对待自己生活中的亲密‘读者更需要这样”等。
四、呼应开头,总结归纳
有了前面丰富的事例论证,到结尾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了。至于如何自然地提出论点,方式有很多。比如:
可以是“呼应式”的——再次引用名言警句,顺势得出论点。
可以是“呼告式”的——在前文议论的基础上总结出论点,发出呼告倡议,把观点加到寄语与号召中去,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可以是“抒情式”的——在结尾处运用修辞手法,加强情感力度,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令读者印象深刻。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人要懂得知足,知足常乐,要让灵魂跟上自己的脚步;也有人说,不知足才是向上的动力,从个人到国家,唯有不知足,才能不断进步。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文章。
别把“知足”当作懒惰的借口
中国有句俗语叫“知足常乐”。然而,“常乐”就等于“长乐”吗?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真的值得提倡吗?在回答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些具体的事例吧。
战国时期,正是因为秦国有了“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才能“履至尊而制六合”,结束群雄混战的局面。再观其余六国,缺乏凌云之志,只想守着现成的东西,割地求一席之寝,终为秦国所灭。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是汉人的骄傲,曾一度创造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盛世,但后来的南宋政权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纵情歌舞,最后落得了个王朝覆灭的下场。历史上的惨痛教训无不证明,只想着偏安一隅,最后只能是连苟安都不可得。
清朝时期,因为康熙、乾隆二帝奋发向上,励精图治,所以社会繁荣,百姓殷实。此后,外敌入侵,掌控政权的慈禧却只想“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非强中华之国力,抗列强之侵略。落后就要挨打,挨打之后仍贪图享受,大肆挥霍,不求上进,仍以一种阿Q式的态度来自欺欺人,得过且过,“知足常乐”,那么国家就离灭亡不远了。
国家如此,个人亦然。“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积极向上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不思进取,你必将是平庸的!“知足常乐”,常常是“知足常庸”!
“伤仲永”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晓。天资聪慧的方仲永少时以诗才出名,他的父亲沾沾自喜,很“知足”,中断他的学习,带着他四处拜访同县的达官贵人,以求一时名利。结果,仲永的才华渐渐消失,等成年后,已“泯然众人矣”。可见,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培养,不断更新知识,否则,“知足常乐”,终有一天会“坐吃山空”,沦为平庸之辈。
多才多艺的无臂明星刘伟,在全国游泳比赛中获得冠军后,不自满,不知足,又开始学习用脚打字、弹钢琴,并出演电影、写自传,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正是因为他内心不服输、不满足,选择了更加精彩地活着,一次次重新出发,才获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殊荣。试想,如果他在获得一个冠军后就满足于现状,只求从此过得安稳,“知足常乐”,那么他还能不断谱写出入生的辉煌篇章吗?他最终的结局,可能是很快就被人遗忘,甚至沦为一个平庸的人。
对于国家而言,苟且偷生,满足于现状,就会落后,落后就会挨打,招致灭亡;对于个人而言,满足于现状,会丧失前进的动力,最终沦为平庸的人。那些经常满嘴挂着“知足常乐”的人,恐怕是内心贪图享受,不愿更加努力,也没有勇气走出工作或生活上的舒适区吧。古人早就说过“宴安鸩毒”,贪图享乐就如同饮毒酒自杀。别把“知足常乐”当作懒惰的借口,更别让它消磨你的意志,成为阻碍你奋发向上的绊脚石!奋斗的人生,永不知足!
【鉴赏】文章开头由俗语说起,提出疑问。接着,选用古今事例作为论据,边叙边议,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不知足”的重要性。然后,通过一个过渡句“国家如此,个人亦然”,把议论的焦点从国家层面转移到个人层面,继续展开论证。最后一段言简意赅,先剖析某些“知足常乐”的人的本质是贪图享受,然后用“别……更别……”的形式提出中心论点,发出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