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与初中化学教学

2020-10-21 13:21柳方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2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创新能力

柳方雄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新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需要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好实验的探究功能。从初三化学实验着手进行探究性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将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通过不同形式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感悟化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也提高化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主体和主导;创新能力

现代的教育教学在不断的革新和完善中,人们意识到比起中学教学中仅仅是教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探究化学知识过程中的能力更重要,教师应该懂得在教学中不断教育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性地按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其它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一、探究性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

探究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设计时一定遵守一下的几项基本原则。1·目的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5·简约性原则,6·安全性原则,7·趣味性原则,8·启发性原则,9·可行性原则,10·互动性原则,11·最优化原则。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弊端,正在寻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式,而化学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其一,化学本身和其它学科不同,它需要学生的探究能力,但不代表只要看着老师做自己照着学就可以,现在采用探究性实验教学,让学生相互谈论和探究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此同时,在讨论和思考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热爱上化学,与化学为友。其二;现在不想以前那样有统一的教学模式而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注意结合社会中的一些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和学习的联系性,从而使学生得到的知识不单单是理论并且能适应社会。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更具有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合理分组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分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的优势互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验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實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教学时,我先指导学生分析氧气的制取装置,得出制取气体装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各组学生自主设计组装一套装置:第一组同学选的药品稀盐酸和碳酸钠粉末,仪器是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第二组同学选的药品稀盐酸和碳酸钙粉末,仪器是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第三组同学选的药品稀盐酸和块状碳酸钙,仪器是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第四组同学选的药品稀盐酸和块状碳酸钙,仪器是锥形瓶和长颈漏斗;第五组同学选的药品稀硫酸和碳酸钙粉末,仪器是锥形瓶和分液漏斗;第六组同学选的药品浓盐酸和碳酸钙粉末,仪器是锥形瓶和分液漏斗。每组推荐一名同学介绍其装置的优缺点,教师做点评,优秀的加以表扬鼓励,不足的加以指出改进。教师随时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问题,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调动学生因素,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应用好化学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在开学初,我们第一堂实验课,做些趣味性实验,如“铁树开花”·“烧不坏的手帕”·“晴雨花”等小实验,提出许多他们身边生产、生活的常见的问题,来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激情,在日常教学中展开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怎样制作酸碱指示剂、研究如何洗去污迹、如何去除污垢以及净水器的制作,开展制作竞赛,参观化工厂,组织兴趣活动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到他们完成实验的 的兴趣。

四、改进方案   丰富学生的实验情感

新课程理念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丰富学生的实验情感。例如,教材介绍“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热制取氧气”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木条复燃,我们自己做实验时就观察不到木条复燃,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讨论是加热的时间太短还是产生的气体中有太多水蒸气的原因?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1组做加热3分钟,2组做加热5分钟,3组做加热7分钟的实验;4组做试管长度为10厘米,5组做加热15厘米,6组做加热20厘米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加热时间的长短和使用试管的长短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观察不到木条复燃。再如,我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做了这样的安排:学生分3组,每1组做一个实验。一组做: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有气体跑出,二组做: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有沉淀生成,三组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有气体参与。

实验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钙的烧杯中(2)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3)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烧杯(试管仍留在烧杯中),使二者反应,观察实验现象:碳酸钠粉末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4)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天平指针向右偏,失去平衡。在实验中,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因为反应产生的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导致反应后的物质质量减少。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结论:将烧杯改成密闭的容器实验探究。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1)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装有蓝色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2)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3)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烧杯(试管仍留在烧杯中),使二者反应,观察实验现象:产生蓝色沉淀(4)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实验三: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具体实验操作过程

(1)选择锥形瓶、橡皮塞、导管、气球、细沙等(2)在备好的锥形瓶中放一小块白磷,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3)点燃白磷,观察实验现象(4)称量锥形瓶及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冷却)(5)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实验完成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有气体跑出和气体参与反应的化学反应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容器要密闭或敞开?

探究性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参与,相互的合作,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的教学模式,它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更能培养学生的“实验基础思想”以及科学修养,因此,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巨大的现实意义。这种方法使课堂充满了勃勃生机,学生更加积极,使得学生在化学的天地里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加能适应社会的变化。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探究策略的培养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