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谣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2020-10-21 01:33王宇王瑞雪黄振华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童谣儿童教育

王宇 王瑞雪 黄振华

摘 要:通过阅读大量有关童谣的文献资料,结合对儿童教育的研究,本文论述了童谣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及对儿童教育的重要影响。从童谣的产生、发展与传唱角度出发,探讨影响儿童教育的重要因素,阐述童谣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旨在通过该研究呼吁社会重视童谣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推动童谣在儿童教育中的积极健康发展。

关键词:童谣 儿童 教育

一、童谣的产生及发展

童谣指的是没有乐谱和音节的,经过一代人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一种教给儿童的简短歌谣。童谣一般非常简短且带有极其浓厚的地方特色,读起来朗朗上口,意义上十分诙谐幽默。

童谣的历史十分悠久,最早始于《诗经》中的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古今事物考》说:“《列子》曰:尧乃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谣之起,自尧时然也。”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

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之比肩的,就只有《诗经》中的部分篇章了。纵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几乎所有的童谣都是政治童谣,它们与儿童的生活几乎不相干,是统治阶级用来作政治斗争的工具;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时才有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和收集真正意义上的童谣。

二、影响儿童教育的基本因素

影响儿童教育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其中,遗传因素虽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前提,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却是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研究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规律的科学叫作遗传学。其中,有一些遗传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儿童的教育情况。例如先天愚型病,它是小儿染色体病重最为常见的一中遗传疾病。该病症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智力发育不全,这严重影响到了儿童的教育。再例如红绿色盲症,这类患儿先天就无法分辨红色和绿色,那么这类孩子就很难成为画家。另外一方面,如果一个孩子先天智力就很高,那么在和普通孩子一样的教学环境下,这个孩子的学习进程将会是较快的。

2.心理因素

儿童健康心理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儿童拥有一个正确地对待学习的心理,那么将会使教育的难度大大降低。孩子如果是好学爱学,老师教起来一定是事半功倍。反之,如果孩子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那么一定要重视且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逐渐对学习感兴趣。

3.环境因素

(1)环境因素的构成

环境因素主要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民主,和睦,生活丰富多彩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大多自信、活泼、独立;而在专断,关系紧张,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胆小、自卑、孤僻或叛逆的性格。

(2)家庭教育

家庭是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儿童一出生,便生活在这个环境之中。他们最初的生活体验也是来源于他出生的家庭,家庭规模、家庭中各成员的关系、家庭语言交流、父母的教养等都成为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原因之一。家庭背景中有很多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儿童教育的发展,来自高收入家庭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儿童比来自低收入家庭或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在对情感等因素的理解上的程度更高。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对儿童的教育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国家依据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而精心编排的。

三、童谣对儿童教育的影响

1.积极影响

中国孩子所接受的教育普遍是从幼儿时期开始的,幼儿时期的知识积累将会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而童谣就是儿童学习知识的一个很好的载体,童谣一般都是简单易懂的文字,篇幅简短且朗朗上口,就像歌谣一样可以随口诵读。往往看似简单的童谣却常常蕴含着朴素的道理。童谣对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启蒙幼儿的幼儿园教育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童谣教育。

“月姥娘,搬板凳。搬到河里洗衣裳,洗地凈,捶地光,打扮打扮入学堂。读四书,写文章。我为国家出力量,旗杆竖到俺门上。”这是一首河南童谣,它讲述的是在月朗星稀的晚上,劳动人民趁着皎洁的月光,坐在河边的凳子上洗衣服,把衣服捶得干干净净,让孩子穿着体体面面的去学堂读书,积累知识,长大了保护民族,建设祖国,建功立业后,把荣耀旗杆插在家门口。这首童谣字义浅显易懂,唱起来朗朗顺口,自然语意铭记在心,永远不忘,代代传唱,辈辈激励着孩子刻苦努力学习。其中寄托着朴实勤劳的长辈的殷切期望,有利于儿童坚定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的信念。

“小蜘蛛,拉银丝,来来回回把网织。织网干什么?专吃苍蝇和蚊子。”这则童谣则描述的是一只蜘蛛正在织蜘蛛网,而织蜘蛛网正是用来捕获苍蝇蚊子之类的飞虫。这则童谣运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既让小朋友感受到蜘蛛的勤劳,又普及了科学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人人都说我真乖。”这则童谣描述的是一个小朋友看到公园里美丽的花朵,却能忍住不去破坏。从这则童谣里,小朋友们可以学到对公共环境的保护是一种美德,保护大自然是我们的责任。从而更好地培养小朋友的价值观。

“拔萝卜 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嘿哟嘿哟,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拔萝卜 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嘿哟嘿哟,拔不动。小姑娘,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这则童谣讲的是很多人一起拔萝卜的故事,主人公在拔萝卜的过程那种,一直在搬救兵。这则童谣则可以告诉小朋友,遇到困难不用怕,我们可以向别人寻求帮助,领悟到团结就是力量,同时,也可以告诉小朋友,做人要与人为善,要积极帮助别人“拔萝卜”,快乐自己。

2.消极影响

童谣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它一贯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的同时,近年来滋生的一种“灰色童谣”逐渐慢慢地侵蚀我们的生活。例如《反读书》,“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这种灰色童谣极大侵蚀着我国未成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我们要采取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既要批判这些消极思想,阻止其远离儿童的生活,又要积极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从根本上遏制其产生与发展。

结语

随着网络信息飞速发展时代的到来,在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国家因材施教实施教育方案的同时,要重视童谣对儿童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事实上,积极的童谣不仅能有效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塑造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作出巨大贡献。因此,童谣不仅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瑰宝,更是属于儿童的,对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应深度挖掘具有积极意义的童谣,革新教学方式,引导儿童学习,推动优良的童谣在儿童教育中积极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慧慧.幼儿童谣教学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9,9(10):68-69;

[2]孙立超.解析“灰色童谣”[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60-62.

猜你喜欢
童谣儿童教育
快乐童谣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