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命题探究点 拓素养提升路

2020-10-21 11:10金婷婷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金婷婷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命题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字迹清晰、结构完整、紧扣主题、主旨鲜明,但好文章更需要蕴含丰富的真情实感。从故事的构思、情感的流露再到语句的文采,无一不体现着学生平时的观察力、感知力、思维活跃度等。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命题作文的教学现状出发,浅谈改善学生写作水平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正所谓听说读写,处于末位的写本就是难度最高的一项,而命题作文通常由教师规定某个特定题目,要求学生围绕该题开展写作,因其较大的限定性,学生的思维更易受到限制。只有在日常教学中便注意素材的积累、情感的升华和技巧的锻炼,在面对这类题目时才能迅速发散思维,完成优秀文章的写作。当然教师也要注意题目命名的切实性和评分标准的科学性,以免打击学生写作的积

极性。

一、小学命题作文教学现状

目前教师对于命题作文的普遍做法是列举某一题目进行分析,并且提供一些范文或是切题的事例来启发学生,接着布置海量的习作,让学生动笔进行训练,最后再点评学生上交的作文,并指导修改,甚至有个别教师直接要求学生记忆范文已达到应试目的。上述方法对少数题材的写作确有帮助,甚至在短时间内能让个别学生习作有所提升。可是一旦换一种全新类型的题目,大多数学生便又纷纷抓耳挠腮、缴械投降,聪明一点孩子的懂得将背诵的范文稍做修改,却极易显得生搬硬套,造成主旨的生硬抑或者偏题。毕竟写作题目千万条,教师让学生准备的范文库也不可能每次都恰好命中试题,大量的练习反而会让学生应接不暇,乃至借助厚重的“优秀作文大全”等参考书籍,经过缝缝补补,蒙混过关,这种应试教育的方式既浪费宝贵时间,又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只会引起学生对写作的抗拒心理,也会使学生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对其长期发展有害无益。

二、小学命题作文教学方案

1.优化题目设计,激发活跃思维

命题作文相对自拟题目已然大幅度缩小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作为拥有决定权的教师更应谨慎命题,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度,对此系列式、自由式以及填充式命题对学生思维的局限性较小,更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1)系列式

系列式命题作文即从既定话题或事件出发给学生拟定多个作文题目,让其自行从中选择。比如围绕“家庭”展开,可以延伸到《外婆的针线》《我的严父慈母》《可爱的弟弟》等,学生选取与自己最亲近的亲人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作品。又如学校运动会结束,班级同学在各自的比赛中都有踊跃的表现,根据这一事件可以有《成功的喜悦》《挥洒汗水》《团结的力量》等题目,让学生能够从各个角度讲述在运动会中的感悟。

(2)自由式

自由式命题作文的选题空间更为广阔,克服了老师因思想程度、年龄差异、个人喜好等造成命题不被学生接受的问题。学生在教师圈定的写作范围内自创题目可以降低偏题和构思困难的概率,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对自己真正想写的事物进行创作,增强了学生开展写作训练的动力。譬如教师指定“正能量”这一话题,学生在巨大的写作空间中选取的必然是给其留下极其深刻印象的人物和事件,下笔自然就会一气呵成,事实证明学生在此状态下写就的文章更加情真意切,且学生想到的题目,如《从一个微笑开始》《大地的“清洁工”》《勇敢抬头》等都包罗万象、别出心裁。

2.捕捉生活细节,挖掘事物本质

灵感来源于积累,平常总是走马观花的学生很难记住生活中细微的小事。仅凭几件刻骨铭心的重大事件是无法应对五花八门的作文题目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应带领学生有意识地组织观察活动。例如在教学四下“观察日记”习作中,教师可以事先告知学生习作内容,并且有意识地提醒学生将平时接触到描述植物外观、构造、习性等特点的语句记录下来,并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将植物种子放置于教室里,给学生布置植物日志的作业,内容要极尽细致到根茎、叶脉等,督促学生每天在课余就近观察并记载植物生长全过程的变化,该举措不仅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是为了让其保持对生活的高度热爱,潜移默化地形成在碰到新奇事物时自发采取观察行动的习惯,强化其对细节的提取能力。

3.重视技巧传授,加强专项训练

就目前而言,部分教师存在重内容,轻技巧的教学理念,致使学生写作的随意性较高,文章前后人称不一、逻辑顺序混乱等问题。另外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天赋和吸收能力各异,教师在详细分析每位学生的优劣所在后,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重点磨炼学生的弱项,对症下药才能获得最佳成效。学生语句太过繁复啰唆就反复训练句子缩写,主旨清晰度不够就着重练习阅读理解中的主旨归纳题,不善于表情达意就收集大量的实例进行切入点的捕捉练习。

值得一提的是,习作的训练还可以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譬如在教学五上课文《学会看病》这课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情感在不同的情境下中的表现种类和形式都是不一样的”,并以此引发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随之指出:“我有点打蔫儿,母亲摸摸我的头,这是她关心我的表现。”“我摇摇晃晃走出家门,妈妈后悔让我独自去看病,这是担心我的表现。”接着教师顺理成章地引出:“母亲语气间的为难和抉择,对儿子说话时的神态和动作是要扩充描写的细节。”“母亲在我独自去医院的过程中,两个多小时等待过程中的心理对比更能突显母亲矛盾的心态。”将原本抽象的写作知识落实到具体的例子,便于学生的理解及消化。

结语

新时期下,核心素养是学生成才的必备要素,对教师而言绝非一时半刻能够培育成功,而作文中的素材收集和情感表露恰是核心素养的体现,教师必须凭借足够的耐心和专业素质,结合学生的发展特征与人生经历,有计划、有目标地逐步推进命题作文的教学进度。

参考文献

[1]钱裕芳.让学生乘着兴趣的翅膀飞翔——淺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课外语文(下),2018,(11):129.

[2]邹文龙.小学作文教学的“放”和“收”[J].语文课内外,2018,

(33):195.

[3]黄跃山.小学高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8,

(88):59.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