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琦
摘 要: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飞快发展,各方面水平显著提高,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也有变化,许多因素都对音乐教育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例如:经济、地理环境、科技、师资力量及对教育的程度等等。各种因素当中各有利弊,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音乐教育;影响因素;利弊分析
一、经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水平同时也决定教育基础、教育的设施、教育的层次。以我国现在的经济基础水平大部分人都可以得到最基础的音乐教育,也有少部分地区人,得不到最基础的音乐教育,在贫困的大山里有那么一些清澈的眼睛里充满希望、对未来无限渴望的孩子们,他们渴望对音乐的学习、渴望对美好世界的向往,音乐可以带给他们快乐,可以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贫困地区的音乐教育和经济发达的地区的教学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差距,甚至他们都没有机会接触到音乐。
利: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推进了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除学校能够学习到的音乐知识外,很多家庭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孩子进行艺术的培养。
弊:经济影响下贫困地区弊端是在于经济水平较低的人得不到正常的音乐教育或者说得不到音乐教育,在本人采访我的同学的时候,她是一名支教团的老师,她是学习音乐的,但是当她到带广西的偏远山区的时候,那的学校根本没有音乐课程,最基础的音乐教学设施都没有,学生们没有接触过音乐课,那么我现在我们不仅要考虑我们学生去支教,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基础设施,没音乐教育课程,学生在认识上、感知上、兴趣上根本达不到满足、引导、和熏陶,这在未来的人生目标、未来的遐想,对音乐的了解和认识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这就是经济差距给音乐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
二、地理环境
不同的地区音乐教育的主体虽然一样但侧重点不同,民族特色比较浓郁的地区主要教授内容是与自己本地区的特色为主,相反其他地区所学习的内容则会更加大众化。
利:在地里環境上的影响就是地里环境创造了不同的地域风情和民族文化、民族艺术,那么民族艺术的持续发展和发扬也给世界音乐教育多元化提供了很大的艺术支持,也让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得到发展和传承。
弊:在地里环境的影响下,风土人情不同,艺术特点和展现的方式、方法不同,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只侧重对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的实施,在外来的世界流行的音乐教育的方法、作品、形式,不是能够完全接受,或者不能更好的利益世界流行的艺术形式来结合本民族文化的继续创新和传承。
三、科技
在科技迅速的时代,科技对人们的影响巨大,涵盖方方面面,对于音乐方面最为明显的出现了许多与传统音乐不同的形式,例如数字唱片、MP3、电音,流行音乐可以让更多人对音乐感兴趣,对音乐教育也是有影响的。
利: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当今的社会更加快速化、智能化、便捷化,这些技术的发展同样给音乐教育带来了便捷,在学校中,多媒体教学设备,让现在的学生能更好的接受到更多元素的音乐、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我们通过教学设备能够一一的给学生展示。现在的很多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父母不能在家进行辅导或者监督,那么在线陪练的职业和培训公司的出现代替父母和专业老师在业余时间的辅导。
弊:在线陪练的出现同时也给一些实体培训学校带来了一些打击,而且在线教学有一些小的问题在里面,学生只能与老师在线上进行交流,而且陪练老师不能给予学生进行专业的示范、试奏。
四、师资力量
在一些偏远或者贫困的地区经常有一位老师担任多门课程的情况,不是专业的音乐教师很大程度上是不会给予他们接受到系统的音乐教育。正常的音乐教育也无法开展。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无师则空谈。
弊:师资条件达不到一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首先“师”的标准要高,在自己所在的领域达到相应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定的老师,才有资格、有能力去教学,不然影响的不只是学生一个人,因为以后的他们也将为人师,在专业的程度上还不如自己的老师,那以后的音乐教育让人堪忧。
利:师资力量的雄厚,会是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因为在未来的音乐教育事业上我们会看到更多在师资力量雄厚的高等学府走出去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传承者。
结 语
总的来说影响音乐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只是列举以上的观点,通过这些观点我想师资力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那么加强我国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必然选择。音乐教育能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提高。音乐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对儿童实施美育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要吸取各国音乐教育的经验和先进之处,同时也要避免生搬硬套,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我国的音乐教育方法,逐渐形成一个科学的教学体系,推动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饶军.文化策略与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探讨[J].音乐时空, 2013,(13).
[2] 孟庆民.谈中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及其功能[J].黄河之声, 2007,(08).
[3] 张迎芬.民族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J].北方音乐,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