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字货币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货币的认识,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支付方式,同时也克服了传统货币的诸多缺陷,比如高交易成本、国际流通受限制、不能匿名支付、支付效率低、不可追溯、易造伪、易篡改等。正是由于这些特点,数字货币交易备受广大投资者关注,其影响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本文对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货币发展动向与前景展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货币;发展动向;前景展望
1数字货币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非现金货币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密码货币(如比特币)、虚拟货币(互联网社区或者游戏中的虚拟货币)和电子化货币(依靠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储值或者快捷支付)。数字货币严格意义上是指密码货币,其是基于分布式账本的区块链技术,使用密码学原理来保障货币转移和支付的安全性。但比特币、莱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因为其不具有作为货币的价值基础。数字货币不等同于黄金具有充当货币的天然属性,又不同于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的货币符号,价值极不稳定。其作为交换媒介,在一定范围内流通,是源于公众的信任,仅作为私人货币存在。
2数字货币特点
2.1去中心化
数字货币具有去中心化特点主要是因为数字货币交易是依托具有去中心化特点的区块链技术,这种去中心化特点可以让交易主体进行点对点交易、全球支付、无地域阻碍,也无需任何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同时,这种特点也能提高交易效率,相比于有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的传统交易,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2.2交易成本低且便捷
数字货币的生产成本较低,在其交易传输过程中费用低且便捷。这主要是因为数字货币是非实物流通,其交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快速有效地实现低成本且便捷的资金转移。相比于传统货币交易的需要通过银行机构辅助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跨境转汇手续,并且交易过程耗时长、需要支付手续费高,数字货币交易则具有明显的优势,跨境转汇只需要知道对方的账户地址,便可实现资金点对点转移,整个交易过程耗时短、手续费低。
3数字货币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数字货币增长趋势呈现出低增长趋势。从2013—2019年数据可知,全球数字货币总市值和日交易量波动较大。具体地,2013—2017年期间,全球数字货币的市值增长较小,保持在5亿美元左右。数字货币市值增长高峰期出现在2018年上半年,最高超过了813亿美元,日交易量高达75亿美元。到2018年下半年年底,全球数字货币市值表现出负增长态势,但2019年初,全球数字货币市值呈缓慢增长形势,其日交易量仍然较高,日前最高超过82亿美元。
4数字货币发展的主要动向
4.1发行主体日益多元,法定数字货币研发加速
根据发行主体类别,数字货币区分为私人数字货币和法定数字货币,其中私人数字货币包含由企业信用背书发行或无发行主体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法定数字货币则由一国央行代表政府发行,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从实践来看,私人数字货币起步较早,除了比特币外,又衍生莱特币(Litecoin)、点点币(Peercoin)、门罗币(Monero)、达世币(Dash)等。2014年Tether公司推出泰达币(USDT),区别于比特币的完全去中心化,泰达币的发行是中心化的,且采用与美元1∶1锚定,因而被称为稳定币,随之TrueUSD、USD Coin(USC)、XUSD、XCNY、XHKD等稳定币纷纷涌现。此外,目前一些互联网科技巨头也开始积极布局数字货币。比如2019年,Facebook领导的Libra协会宣布面向24亿用户启动全球最大的数字货币项目。该项目提出后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争议,关于Libra对全球货币体系的影响、潜在风险及有效监管成为讨论焦点。
4.2数字货币竞争时代
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时代,数字主权将构成各国综合国力的一部分,数字主权将与金融主权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国与国之间的金融竞争正逐步进入数字金融领域,数字货币或许是这场新竞争的关键所在。而中国央行设计的数字货币,不仅在速度上走在了前列,在技术应用上也是最开放的,使用场景的想象空间非常大(线上线下都能使用,甚至不需要网络),极有可能在数字货币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5数字货币深化发展的前景展望
相比传统货币,数字货币无论是在发行、流通、结算等环节都具有新的特点,服务的提供方也不再局限于传统金融机构。唯有建立完善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出数字货币的优势作用。在技术层面要加强对区块链等核心技术的引导和规范,加强对各类技术安全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踪发展动态,积极探索发展规律。目前英国、新加坡等国家采用“监管沙盒”模式鼓励金融科技发展并控制风险。在此模式下,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在安全空间内申请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美國纽约州金融服务局则从从市场准入、资金转移、反洗钱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对数字货币的业务监管建立了规范框架。对此,可借鉴英国、美国等国家在金融科技创新、数字货币监管方面的实践经验,引入先进的监管理念,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货币监管模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融业从未被颠覆,而是在变得更好。面对区块链热,金融机构要明确自身定位,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案,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优化和提升为首要目的,避免刻意追逐新概念而增加成本,使区块链真正发挥支持和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的实际作用。
参考文献
[1] 闻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支付的伦理反思[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6):18-23.
[2] 杨洁萌.Libra乌托邦与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机遇[J].新金融,2019(12):40-47.
[3] 刘昌用.货币的形态:从实物货币到密码货币[J/OL].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4[2020-02-10].
[4] 朱烨辰.数字货币论—经济、技术与规制视角的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8.
[5] 李建军,朱烨辰.数字货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17(10):115-127.
作者简介:吴家瑶,男,1998,汉,重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