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方利
摘 要:文章中的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重点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为着眼点,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互动教学、实践教学、合作教学以及生活教学方式,旨在打造具有引导性、实践性、竞赛性以及连接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自发性地掌握更多的学习技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懂得团队意识的内涵,最终达到增强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小学数学知识的讲解方面,并不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思维,导致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丧失过多的学习主动权,而真正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便成为空谈了。为此,部分数学教师应转变这种教学观念,真正站在学生的立场,开展数学授课,为学生提供思考、交流和分析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学习投入意识,让他们学有所获,获得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
一、互动教学,理清思路,增强教学高效性
小学生的性格相对活泼,他们的思维较为活跃。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形式,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纠正思维—回归正解”的教学思维,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理清数学的解题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数学解题方法,增强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高效性。
例如,在讲授“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相互竞答和纠正中理清数学解题的思路,提升数学教学的高效性。笔者在此运用文字的形式,简要叙述这次教学的过程。首先,创设问题。笔者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熊的妈妈想考查小熊的计算能力,出示如下的问题,让小熊计算:已知一个蛋糕需要6元,一个面包需要4元。小熊的妈妈想要小熊买一个蛋糕和四个面包,则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其次,开展互动。在出设问题结束后,笔者邀请学生回答。小洛积极地举手说:“小熊买面包花费的价格为:4×4=16元;买蛋糕花费的价格为:1×6=6元。”笔者说:“你的方法很好!谁还有不同的解法?可以试着运用画图的方式解答!”小燕说:“我在纸上画出4个面包和1个蛋糕,根据两者的单价得出如下的价格计算公式:4×4+6=22元。”笔者说:“你的答案非常好!”通过运用适时引导的方式,笔者与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进行互动,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而且还让他们理清解题思路,真正提升小学数学互动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践教学,独自操作,提升学生观察力
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是,实践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打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真正通过实践的方式,演绎知识产生的整个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独立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授“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实践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在此次授课的过程中,笔者注重从以下几点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创设问题。笔者创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笔者先运用单位為1厘米的积木,摆成一个长度为3厘米,宽度为2厘米,高度为2厘米的长方体,再让学生运用手中的积木,摆成上述同样的长方体,并让学生分别绘画出这个长方体的正视图、俯视图以及左视图。第二点,引导教学。教师适时地走入学生的讨论中,并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启发性的引导:认真观察长方体长宽高的积木数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拼接。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大部分学生问题探究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探究成果。小碧积极地举手说:“通过观察,我发现长方体的长为3厘米,因而需要3块积木;宽为2厘米,需要2块积木;高为2厘米,同样是需要2块积木。我运用此种方式,拼凑积木,并在此基础上,观察到这个长方体的正视图是一个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俯视图与正视图的图形完全一致;左视图的图形是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教师运用实践教学法,真正为学生打造自主探究的空间,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观察、分析、实践,真正将个人的想法转化成现实,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自我效能感,潜移默化地掌握数学知识学习规律,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三、合作教学,开展竞赛,增强团队协作力
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授课,真正构建具有竞赛性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合作热情,让学生在集体荣誉感的作用下,积极地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例如,在讲授“周长”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交流,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首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为了充分运用学生思维的差异性,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笔者创设如下的问题:笔者为每个小组分发一张长为12厘米,宽为8厘米的长方形,并让学生探究测量这个长方形纸张的周长的方法。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笔者为每个小组分发相应的绳子。其次,划分小组。笔者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对各个小组的成员进行职责划分,在各个小组中设置小组长、副组长、记录员以及发言员四项职务。再次,针对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启发性的引导,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进行合理、积极的讨论。
四、生活教学,构建连接,降低学习的坡度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授课,真正构建知识与常识的连接点,让学生用生活的眼光学习数学,让学生运用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降低他们的数学学习坡度,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千克、克、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式来讲授,注重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物品,真正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掂一掂,运用感性体验,构建抽象知识的连接,让学生降低重量概念的理解坡度,获得良好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效果。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引入如下生活物品:重量约为2.5克的乒乓球、重量约为500克的碘盐、重量约为80克左右的鸡蛋。与此同时,笔者让学生依次走上讲台,亲自掂一掂这些生活用品,让学生思考如下的数学问题:一根双汇火腿肠的重量为15();一大桶雪碧的重量为1.5();一辆蒙迪欧汽车的重量为1.4();一辆福克斯的重量为1.3()。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取合适的重量单位,即如何从千克、克以及吨三个重量单位进行选取。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整个思考的经过。肖厝积极举手说:“在以上常见的生活物品中,我发现汽车最重,因而需要用吨;火腿肠的重量不会比食盐重,因此需要用克;雪碧的重量比食盐的重量重,因此可以用千克!”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让学生运用个人的思维分析和判断,真正构建与数学知识的连接,最终达到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坡度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开展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思维,真正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寻找最为接近学生认知区域的授课模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增强。
参考文献
[1]石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0).
[2]张玉存.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