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摘要: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并贯穿于阶级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遭到了质疑,因此我们应该深入剖析阶级产生的根源、阶级斗争的方式和作用,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阶级理论;阶级社会;和谐社会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充分肯定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对阶级斗争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是,阶级斗争扩大化。认为阶级斗争是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方式,并适用于各种社会形态和发展阶段。另一种是,阶级斗争过时论。阶级斗争仅仅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国家,阶级斗争已经过时了。为了纠正两种错误态度,我们需要全面剖析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和最终效果,以此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观。
一、阶级、阶级斗争和阶层
阶级、阶级斗争和阶层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既相互联系,又存在本质区别。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区分三者内涵,是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做出正确判断、实施有效措施的重要前提。
阶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阶级斗争产生的重要前提。它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结合体。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对阶级有过阐述,但更多关注的是阶级的产生和灭亡,认为阶级产生于奴隶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其发展高潮阶段,最后终结于共产主义社会。列宁曾从经济学的角度给予了阶级明确的定义,即“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产生”,阐释了阶级同经济间的密切关系。因此,阶级是和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是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和人群的共同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产资料占有的变化,使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也随之发生变化,造成旧阶级的消失和新阶级的产生。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形式,是社会上的两个主要阶级或多个阶级间的根本对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多将阶级斗争视为统治阶级进行统治和被统治阶级反抗、争取合法权益的一种方式,并认为阶级斗争将贯穿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始终,将有力的推动历史的进步。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反对资产阶级的压迫运动,例如欧洲的三场工人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层产生于阶级之后。即“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处在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社会地位分成多种多样的层级。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级。”
二、阶级理论在社会历史中的直接表现
(一)阶级斗争的起因和方式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矛盾、冲突产生的根源,阶级斗争是各个阶级为了进行财富分配、维护自身利益而展开的斗争。随着时代的变化,起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是生产力。即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社会基本矛盾的变化。二是经济动因。表现在阶级与阶级之间为进行利益分配而进行的斗争。三是政治动因。统治阶级利用国家机器镇压被统治阶级,以达到巩固政治统治的目的。被统治阶级或被剥削阶级随着革命意识的觉醒,会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争夺更多的权益。如罢工、游行示威甚至采取暴力手段。
(二)阶级斗争的作用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直接动力和重要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当社会基本矛盾激烈到超出反动阶级统治时,阶级矛盾会演变成社会革命,此时被统治阶级或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会通过武装革命的方式,直接推翻反动阶级统治,以此达到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建立新政权的目的。当社会基本矛盾处于“缓和”阶段,并处于统治阶级可控范围时,被统治阶级会通过非革命的手段来达到调整和变革社会旧制度,而统治阶级迫于压力,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关系和政策,来满足被统治阶级的目的。
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存在阶级斗争,因为阶级斗争贯穿于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始终,且阶级斗争的方式也要因势而变。以中国为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和经济原因,在国内外出现了一些敌对国家的现象。比如邪教组织、恐怖主义、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扭曲社会主义行为等。这是对抗性的矛盾,国家必须使用阶级斗争的方法,通过暴力的方式来维护人民的利益。但是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内部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阶级斗争方式不适用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对于人民内部的冲突应该采用阶层分析的方法,使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来化解矛盾。
三、阶级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提拱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够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理论。”[4]学习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就是要学习马克思的立场、观点看待问题,用全面的、发展的阶级分析法来考察社会阶级间的关系和力量对比,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和谐社会建设是“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国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但也要意识到,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阶级斗争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是它已经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因为人民内部之间的共同利益是一致的。在建設和谐社会中,要严格区分两种矛盾,对破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采用阶级分析法,用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也要保持高度警惕,决不能麻痹大意、掉以轻心。对人民内部矛盾要采用阶层分析法,在保持安定团结的基础上,处理阶层内部问题,严禁使用阶级斗争方法,并将阶级斗争扩大化来处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2012.
[4]《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1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