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夹冯》阅读

2020-10-21 04:12肖学军设题
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 2020年8期
关键词:刘老板哈达正宗

肖学军设题

哈达街上最有名的小吃,莫过于对夹了。住在这里的人如果不知道对夹,就像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似的;如果你从外地来哈达街,不吃对夹,就像白来一趟似的。

对夹的样子很像是国外汉堡的迷你版。在一个酥黄香脆的小饼一侧来上一刀,然后加入熏肉,这肉或肥或瘦,或半肥半瘦。咬上一口,哎呀,那味道简直绝了。

早些年,哈达街上的对夹铺只有一家。但是现在,满大街都是对夹铺,名头一个比一个响亮,而且都不忘在字号前加上“正宗”两个字,最后也不知道到底谁是正宗了。

只有哈达街上的老人,才知道最正宗的对夹是“福盛隆”。不过“福盛隆”早已不复存在,而且它的传人,也不是“福盛隆”老板的后人。是谁呢?竟然是当年在那里烧火的一个姓冯的伙计。

知道内情的人说,“福盛隆”当年倒闭,不是因为天灾战乱,而是因为老板的后人都太有能耐了,没人肯学这个。老板姓刘,生有五個儿子,一个个留洋的留洋,当官的当官,参军的参军,谁也不屑于回到哈达街上来做对夹,卖对夹。

刘老板的年纪越来越大了,手脚越来越不利索,他急需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据说某年春节,趁着儿子们都回来过年的机会,他正式提出了这一要求。他首先回顾了对夹的辉煌历史,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对夹的来历——原来这对夹的产生竟然与皇帝有关。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访到了哈达街上,他肚子饿得厉害,要手下给他搞点吃的,越快越好。手下来到一家饼店,买了几个烧饼,可是一想这没肉没菜的,怎么让皇上吃啊。把想法一说,烧饼店老板灵机一动,就把烧饼从一侧切开,往里加了一些碎肉。谁想乾隆一吃,竟然连连叫绝,派人问这叫什么食品。老板随口编道:“对夹嘛!”乾隆一高兴,就赐名这家店铺为“福盛隆”对夹铺,从此这家铺子声名大振。这个老板,当然就是刘老板的祖宗。他后来经过不断探索实践,终于把对夹做成了哈达街上的一道著名小吃。

但是无论对夹的历史有多辉煌,刘老板的儿子们依然不为所动,他们各自都有伟大的事业呢。刘老板伤心欲绝,精神一天比一天不济。眼看着这门手艺就要失传了,没想到这天刘老板突然听到耳边有个弱弱的声音说:“师父,我想跟您学做对夹,您……能教我吗?”

刘老板定睛一看,是铺子里烧火的一个小伙计。这孩子又丑又笨,是他从街上的垃圾堆里救回来的。小伙计只知道自己名叫冯二子,其他的就说不清楚了。刘老板一看是他,立即摆了摆手说:“我家的手艺不传外姓人。你能把火烧好了,我就很知足了。”

其实刘老板这话说得挺损,但是这个冯二子愣没听出来。而且从这天开始,他就不断地表示想学手艺,还不敢大声说,“嗡嗡嘤嘤”的像是蚊子或苍蝇。刘老板不但不感动,反倒挺来气,最后凶他说:“你也不撒泡尿照下自己,你是那块料吗?”

谁想那冯二子竟然真的去外面撒了泡尿,猫腰照了半天,回来说:“师父,那尿也照不出入影啊!”弄得刘老板哭笑不得。

刘老板这天突然病倒了。还没等儿子们赶回来,他就觉得自己的大限已经到了。望望四周,除了老伴,再就是冯二子陪伴左右。想想这手艺真的要失传了,他咬咬牙,便招手让冯二子跪到自己面前,对他说:“你不是要学手艺吗?现在我就教你,你能记下多少是多少吧。但是有一条你一定要记住,就是将来你做对夹,绝对不许打‘福盛隆的字号。你听清楚了吗?”

冯二子磕头如捣蒜,口中不断说着:“是是是,是是是。”于是刘老板就把做对夹应该如何和面、如何熬汤、如何熏肉的独门技艺讲述了一遍,最后哭道:“‘福盛隆,想不到你败在我的手上。列祖列宗,对不起啊!”说罢,含恨而逝。

刘老板的儿子们竟然只回来一个奔丧。他接走了老妈,把“福盛隆”的牌子扔了,把房子也卖了。从此,哈达街上就再也没有对夹铺的影子了。

时间一晃过去了好几年,这一天,哈达街上突然飘出一种奇异的香味来。以前吃过对夹的人赶紧抽动鼻子,纷纷说:“哎呀,这不是‘福盛隆做对夹熏肉的味道吗?”他们就顺着味道找,找到了一家不大的店铺,但见店铺上方,端端正正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的字号是:对夹冯。

人们拥进店铺,看见一个小伙子正满面笑容地迎接大家。众人仔细一瞧,这不是“福盛隆”原来烧火的冯二子吗?人是比以前整齐多了,但是一个烧火的会做对夹?

冯二子看出了人们的疑虑。他也没说啥,只是让人拿出一些对夹来请大家品尝。几个嘴刁的人一口下去,立刻连连点头,大喊大叫:“对,就是这个味儿!冯二子,你了不起啊!”

慢慢地,人们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冯二子送走了师父后,这几年一边学文化,一边仔细回忆师父临终前说过的每一句话,然后记在纸上,开始一点点试验。加上他原来烧火时的耳濡目染,最后,这个笨人硬是把“福盛隆”的对夹复活了。但是冯二子谨遵师命,不敢打“福盛隆”的牌子。他想了许久想不出个名堂,干脆就叫“对夹冯”了。

“对夹冯”一炮打响,很快做强做大。冯二子老了的时候,不像他师父那样保守,他广收徒弟,亲传技艺,于是哈达街上的对夹铺就形成了今天这样百花齐放的局面。

(选自2020年第3期《小小说选刊》,作者:申 平)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运用两个假设句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说明对夹是哈达街上最有名的小吃。

B.“福盛隆”的传人“竟然是当年在那里烧火的一个姓冯的伙计”,这句中的“竟然”二字,有出入意料之意,同时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之所以说哈达街上最正宗的对夹是“福盛隆”店的,只是因为乾隆微服私访时吃过这家店的对夹并赐名。

D.“你是那块料吗?”冯二子的“对夹冯”告诉读者,是不是“那块料”不是别人说了算的,只有尝试过、努力过才知道。

2.简要概括冯二子的性格特点。

3.简要概括刘老板把做对夹手艺传给冯二子时的心理。

4.小说中的刘老板和冯二子,谁是小说的主角?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1.C(错在“只”字上。除此之外,还与店主“不断探索实践”分不开。)

2.憨厚实诚,善良勤劳,耐心好学,开明有胸怀。

(本题考查的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答这类题,阅读中须做到:弄清人物的身份、地位、經历、教养、气质等,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如果题目中要求分析、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那么答题时除了说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要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说明依据。)

3.①对手艺面临失传、后继无人的忧虑、绝望与愧疚。②对冯二子忠诚陪伴的感激。③对“子承父业”愿望落空后的不甘与无奈。④对“福盛隆”牌子的敬重与珍惜,不相信冯二子能学会手艺,担心他坏了“福盛隆”的名声。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人物的心理。做这类题要设身处地思考:此时此刻文中的人物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想了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答题时要考虑到人物内心活动的复杂性和情感的丰富性,要关注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体会细节背后的人物心理状态。)

4.(示例一)刘老板是主角。①从哈达街对夹的正宗与不正宗上看:刘老板的“福盛隆”是最正宗的。②从人物形象看:刘老板是核心人物.无论是写刘老板的祖宗,还是写他的妻儿,抑或写他家的伙计,都是以他为中心。③从情节看:小说围绕刘老板,完整叙说了“福盛隆”辉煌的过去、后继无人的现状以及最后的消失。④从主旨上看:小说表达了对传统手艺的敬重、珍惜之情,刘老板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作品的主旨。

(示例二)冯二子是主角。①从文章的标题看:“对夹冯”,是以冯二子的店铺名字为题,标题是文章的灵魂。②从人物形象看:作者在冯二子身上的着墨并不少,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对他进行了细腻的描写,人物形象很丰满、鲜明。③从情节看:小说最重要的高潮与结局部分,是在讲冯二子的故事。④从主旨上看:小说表达了对传统手艺的敬重与珍惜之情,对诚实品格的赞美之情,诚实的冯二子继承了濒临失传的做对夹的传统手艺,并发扬光大,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作品的主旨。

(判定一个人物是不是小说的主人公,有以下几个角度:看作者对人物着墨多少,是不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看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看情节结构是否围绕该人物展开,该人物是不是矛盾冲突的主体;看作者的创作意图。)

猜你喜欢
刘老板哈达正宗
好事做到底
地 道
手捧哈达送给你
‘Fourand More
争“正宗”实为争名分
瀑布哈达
你欠债,我还钱
绝当
专为老板设个套
藏族的“哈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