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及实践初探

2020-10-21 03:50李莹
神州·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史观生态历史

李莹

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指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生态。(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进一步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正落实在行动上,因此也更需要走进民众的思想。

二、历史教育中渗透生态史观的必要性

历史教育在记录过去、记录当下,启迪未来的思政教育方面责无旁贷。以往在民众的观念中,历史教育与生态发展关系不大,实则不然。当前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环境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之一。具备生态史观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我校地处中新天津生态城,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框架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生态城自2008年开工建设已有11年,回望生态城的开发、建设历史,每走出的一步都是以保护环境、绿色生态为宗旨,在一片盐碱地上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的奇迹。作为生态城学校的一名教师,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融入生态史观教育就更加适逢其时、也重任在肩。

三、生态史观的定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史研究首先在欧美国家异军突起,进而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传入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历史学研究最令人注目的新的增长点,但是目前在基础教育教学(历史)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不足。

生态史是运用现代生态学的思想和理论,实现跨学科合作研究的一种史学范式。生态史重点研究不同时空条件下,人类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历史过程。例如,南开大学王利华教授借用“人类生态系统”的概念,将生态史定义为“运用现代生态学思想理论,并借鉴多学科方法处理史料,考察一定时空条件下人类生态系统产生、成长和演变的过程。它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视为一个互相依存的动态整体,致力于揭示两者之间双向互动(彼此作用、互相反馈)和协同演变的历史关系和动力机制”(2)。而清华大学的梅雪芹教授则更为生动地描述了生态史的形象,即“环境史不仅重视自然环境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关心自然环境在历史发展中所经历的变迁与所受到的冲击,简而言之就是关心大自然的命运,并试图以此激发人们对大到美丽星球、小到穷街陋巷等人类和其他生命栖居之所的关怀”以及“生态史研究的一个明显结果,是使史家的视野从对人及人类社会的历史考察扩大到了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历史探询,由此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自然史与环境史与社会的历史相关联的历史叙述模式。这样,生态史在我们通常所熟悉的政治史、经济史和社会与文化史之后成为了历史编纂和叙述的新类型”(3)。

四、生態史观教育初探及反思

笔者自入职以来就试图在自己的历史教育教学中融入生态教育。在天津外大滨海附校开展了以生态发展史、校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2018年9月,在高中三个年级开展了“心系生态城青春共成长”为主题的系列历史生态教育课,为生态城发展十周年献礼,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019年,部编版教材在高中一年级全面使用。在认真学习、钻研新教材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史学的内容是需要运用生态史观来进行教学指导和史料补充的,于是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

例如,在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中,编者通过多种史料介绍了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表现,但对于原因的分析则多侧重在经济、政治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很轻易能够得出南方战乱少,统治者重视等问题。但其实根据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中的理论,区域的文明发展跟这个地区的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气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学者的研究指出,这一时期重心南移还与森林植被的破坏有关,北方由于农业发展,森林已经被破坏很长时间了,耕地的肥沃程度下降,由于木材缺乏,山东的造船业也受到很大影响。(4)在授课时,笔者将这一部分的史料补充给学生,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们在课下还有查阅了更多的资料,尝试从不同角度解释这一问题。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

在这样的思维训练下,我的学生也有了这样的意识。在学习第17课的时候,学生向我提出,为什么显示太平天国运动的形势图上写到了黄河在1855年改道?结合这则新教材上的新史料,我们一起在课下进行了探究学习。得出结论,黄河历史上共改道26次之多,1855年是最大的一次。1855年的改道跟嘉道中衰有一定的关系,黄河的人力控制被摆脱。改道后的黄河对济南生态影响日益明显——“光绪初年河南境内修筑河堤侯,大量泥沙输入大清河内,河床迅速调高…..所以光绪年间决口多发生在原大清河新道上”(5)黄河多次出现水患并影响济南境内的水运航道,济南当地居民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疏通工作,主要进行疏通的小清河对济南城市发展史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这其中沿河居民的生态意识也在逐步提高。

通过以上两个教学当中的实例,笔者体会到,历史教学中生态史观的贯彻不仅很有必要,而非常有意义。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新时代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也一定是要具备这样的全面素养。以生态史观为指导的历史教育教学一定可以更好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考题,笔者会继续努力探索、实践,用自己的些许尝试,努力为更好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绵薄的力量。

注释:

朱月娇:《生态史观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3月,第10期。

王利华:《生态环境史的学术界域和学科定位》,《学术研究》,2006年9月,第8期。

梅雪芹:《环境史——一种新的历史叙述》,《历史教学问题》,2007年第3期。

郑学檬:《唐宋时期自然环境的变化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邹逸麟:《黄河下游河道变迁机器影响概述》,《黄河史论丛》,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31页。

猜你喜欢
史观生态历史
深蓝要办“重建中华史观公投”
浅谈新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新历史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