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彬
【摘 要】目的:探究软、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硬通道手术)与观察组(软通道手术)各50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肿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肿清除率、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相仿。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介入术;软通道;硬通道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5-0042-01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患者比较常见的脑并发症之一,患者的病情严重,病死率、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外科手术治疗是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治疗方法,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造成创伤较大,影响术后恢复。近年来微创介入手术不断发展,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也多采用微创介入手术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主要对软、硬通道微创介入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9年11月期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44-80岁、平均(62.2±15.0)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3-81岁、平均(62.6±1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硬通道手术,CT显示下进入血肿显示最大平面进行穿刺,挠针进入颅内、硬脑膜下,进入血肿,采用血肿粉碎器治疗后,经硬通道将血肿抽吸排出,引流[1]。
观察组患者采用软通道手术,CT下定位,明确穿刺深度、穿刺点以及靶点,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切开头皮约3cm,撑开器撑开暴露,颅骨钻孔,止血后“十”字切開硬膜,14号带芯引流管沿穿刺方向进入血肿腔,拔出针芯,明胶海绵填塞骨孔,闭合伤口并固管。。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5d后的血肿体积减少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出院3月后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来进行评价,0分-1分:正常或近乎正常;1分-4分:轻度卒中/小卒中;5分-15分:中度卒中;15分-20分:中度至重度卒中;24分-42分:重度卒中。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NIHSS评分减分率,基本痊愈:91%<减分率<100%;显著进步:46%<减分率<90%;进步:18%<减分率<45%;无效:减分率<18%[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行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血肿清除率
治疗5d后,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为(94.46±5.20)%;对照组的血肿清除率为(92.50±5.44)%,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42,P>0.05)。
2.2 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后,观察组基本痊愈19例、显著进步15例、进步11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基本痊愈20例、显著进步19例、进步8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4.00%。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为0.544,P>0.05)。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时,主要是给予调整血压、脱水降低颅内压等以保护脑组织,但是其在解除脑组织受压迫、及时清除血肿方面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将血肿彻底清除,但是该术式的手术费用高、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手术风险大,患者以及家属时常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与经济负担。近年来微创理念、器械以及技术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费用低、操作简单、疗效确切等众多优势,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受到了家属与患者的认可。
本次研究发现,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肿量、治疗效果均比较相近,数据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两种方式的治疗效果相仿。我们认为,硬通道治疗的优势在于:①穿刺针金属材质,针钻一体的设计驱动比较方便,也容易清洗;②密闭性良好,负压抽吸时不会出现管腔塌陷的现象;③穿刺针的特殊结构能够取得比较良好的切割固态以及半固态血肿的作用;④通过血肿粉碎器可将血肿液化后排出,减压效果良好。硬通道手术的缺陷在于:①置入时相对复杂;由于多采用局部麻醉方案进行手术,在患者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置入,患者时常感到慌张、恐惧等,这对手术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不良影响;②受到冲洗连接管过硬、接口设计等因素的影响,术中存在一定发生气颅的风险;穿刺针价格偏高,且电钻消毒不全面时存在感染的风险;③钢制穿刺针进入脑部时,存在一定损伤脑组织的风险;③灵活性较差,进针后无法对方向进行调整[3]。软通道手术采用硅胶软管进行手术,其优势在于:①强度良好,软硬度适中,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够减少脑组织受到的损伤;置入操作简单,进针后可根据血肿位置调整方向;②价格也比较低廉,术后患者头位、翻身不会受到较大影响,消毒方便,患者容易接受。软通道手术的缺陷则包括:管腔容易塌陷,密闭性较差,只能清除液态水肿,无法清除固态与半固态成分;由于软通道微创介入术采用一条通道进行引流与冲洗,冲洗时需要缓慢注入,之后缓慢抽出。
微创手术想要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患者的一般情况,还与是否能够及时清除血肿、定位是否及时、手术时间选取以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关。进行手术治疗时,需要准确置管,操作精细,对抽吸负压与抽吸速度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综上所述,两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相仿,临床应结合患者实际确定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董秀荣.软通道微创介入技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刊,2018,28(35):271.
张晓军.微创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综合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0):80,83.
魏茂源,来守翠.不同手术方式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12例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2019,4(22):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