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0年按照三步走战略安排,是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关键之年,决战脱贫攻坚战则是决胜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在此背景影响下,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号召,将广西贫困地区尤其是广西革命老区为研究对象,为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以及扶贫工作开展前后的这种巨变,将充分发挥山水画介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作用。探究脱贫攻坚下的广西革命老区在对其描绘的山水画创作中的具体体现。总结出山水画创作的题材、绘画语言以及作品中表现的自然精神和人文内涵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以此来体现广西贫困革命老区给山水画创作带来的重要影响关系。
关键词:脱贫攻坚;山水画;革命老区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广西是一个具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由于多民族的历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及社会人文等因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的原因,因此成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肩负着实现全面脱贫的历史使命,做好贫困地区的脱贫尤其是具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革命老区的脱贫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广西很多革命老区都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地区,通过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为媒介,探索在扶贫大背景下贫困革命老区在其中起到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美术家,始终坚守着中国的文化自信,有责任用画笔为山河立传,为大地写真。广西各族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这片红土地上辛勤耕耘,从致力于修补满目疮痍的旧容到描绘生机勃勃的画卷如何展现?只有描绘。漓江画派作为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画家们以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长期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为手段,常年深入基层一线采风写生,充分挖掘广西南国山水风光所蕴意的艺术内涵,吸取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的养分,创作出一大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美术作品。画家们担负有自觉承担记录和反映重大社会变革的义务的本土画家们画家们,自然将此描绘进艺术作品中。从而进行了“漓江画派走进百色”的活动,此次采风写生创作体现出了两大大特色。一是主题重大,扶贫工作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脱贫扶贫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漓江画派走进百色”画家们通过手中的画笔,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在广西的足迹,反映广西扶贫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反映广西贫困地区发生的巨大变化,反映脱贫群众的新生活,以饱蘸浓激情的浓墨重彩,记录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脚步。二是选取较为典型的路线来作为此次的重点。分批次赴广西百色、昆仑关、桂林灌阳、崇左等贫困革命老区的各个红色景点进行采风写生。
黄格胜站在当年被红军鲜血染红的的湘江战役渡口,心灵的熔铸触发笔墨的张力,继而浩浩荡荡创作出《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犹闻当年号角声》《当年鏖战急》三张作品,把历史清晰成可绘的画面。黄格胜在此创作的国画作品《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前景几棵造型各异的古树,用笔古拙老辣苍劲,象征着红军坚强的意志,大片的泼墨酣畅淋漓,将山脉的连绵不绝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加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虚实的对比强烈,血红的残阳预示着战争即将接近尾声。
《犹闻当年号角声》主题突出,后景的大山与近景的古树构成了画面的雄浑、壮美和苍凉,笔墨雄健,气势磅礴,运用刚劲、粗壮、沉着的笔法造型。大片的留白犹如历史的长河,画眼位置的塔楼很精确的凸显了“号角声”,引人无限遐想。
《当年鏖战急》,表现的是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从江西挺进广西,被蒋介石大军突围堵截、血战于广西灌阳县水车的一段历史故事。画面呈俯视的角度,刻画了在树林掩映下的大片黑压压的瓦房,这里没有飘扬的红旗,没有号角,也没有冲锋陷阵的战士,“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看上去死一般沉静的画面,似乎预示着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来临,给人以激昂之情,在表现形式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这些坚实、密集而排列有序的民宅就像革命战士的阵容,整装待发。同时,整个画面没有用任何彩色颜料,而是以大片黑、白、灰的纯水墨来渲染整个画面,庄严肃穆。浑厚的笔触,挺拔而粗涩的线条更是彰显出一种无法遏制的力量之美.无论是表现形式、内容和立意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以一种象征性的寓意、风景的题材、浪漫的手法去讴歌革命战争气吞山河的气概,视角独特,立意高远,并通过这些景致的描绘来用画笔来记录脱贫攻坚下发生的变化。
广西百色市是一座英雄先烈用鲜血洒满了热土的城市。百色作为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环境、典型变化等,有丰富的创作素材。漓江画派沿着邓小平发动百色起义的足迹一路开进,深入百色市的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开展采风、写生和创作活动。经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画家们创作了一批主题鲜明、技艺精湛的精品画作,讴歌百色市的建设成就,展示百色美丽的奇山秀水和多彩的民族风情。黄格胜先后深入百色市西林县八大河乡和隆林县张家寨等地写生创作。在张家寨,黄格胜创作了一幅由四整张八尺宣纸合成的山水巨作《秋高气爽张家寨,拔地撑百色山》,画家以仰视的角度展示了百色优美的自然风光,巧妙地运用疏、密、聚、散处理画面,通过大面积留白和前景重墨树木的造型形成画面空虚处,有松有紧,有聚有散,有张有弛,形成赋予韵律感的画面节奏,反映百色深厚的民族传统和壮烈的革命斗争精神和扶贫所取得的成果。
山水画作为媒介展示了广西贫困革命老区,如百色、河池、崇左、昆仑关、灌阳等地山清水秀的优质美景和厚重的历史人文风情,让贫困山区的绿水青山、革命老区的历史感建筑等成为吸引人们向往的乡村旅游目的地,使之变成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充分发挥山水画介入脱贫攻坚与革命老区振兴的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与美丽乡村建设。在火热的的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这样的山水画创作才是真正有温度、有情感才能真正的触动人民,使山水画与生活紧密地联结起来,才能真切的反映出党和国家在扶贫工作中所取得的历史性成果。这些真实发生在贫困地区社会生活的改变和人民对党的感激之情,都将最终投射描繪在山水画的主题创作中。
作者简介:
李瑛(1997.2—),女,汉族,籍贯:山西晋城市,广西艺术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2018级中国画(山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