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汗古丽·卡吾力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象力培养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既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想象,体会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感受文本中的思想情感和深刻内涵。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升华和想象而创作的,那么学生在阅读中也要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文学作品的意境中。
一、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想象力阅读注重发展每位学生的个性,尊重每个学生的思考。既然是想象、创新,每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可以说出千万种答案,而且每个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得到肯定,这实现了不让标准答案束缚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目标。如,阅读《哈姆雷特》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时,不同的读者会赋予哈姆雷特不同的性格和任务,每位读者有自己独特的领悟能力。
(二)创新性原则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完成课堂导读的目标[1]。教师在运用想象创新导读法教学时,可以大胆地做一些创新,比如,可以走出课堂,运用玩中学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创编各种阅读活动,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语文阅读充满青春与活力。
(三)趣味性原则
教师要遵循的趣味性原则,不是给学生讲一些与阅读教学无关的笑话,也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玩闹,而是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风趣幽默的讲述,使阅读显得趣味化,引起学生去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本身就对意义抽象的阅读中干巴巴的文字感到乏味,更别说能够认真地去仔细揣摩了。瑞典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好的教育应是有意义又有意思,如果一节课变得有趣味性了,那么这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二、在阅读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開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象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象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象中得到了复活。
(二)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2]?”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这样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在教《咬文嚼字》一文时,学生们根据贾岛的诗作《题李凝幽居》,经过想象推理,对朱光潜“推敲之说”的质疑声更是“沸反盈天”[3]。有的认为用无声的“推”动作怎么能知道“鸟宿池遍树”,原诗中的“门”该是李凝家门,而不是寺院院门。有的认为“敲”不会打破“岑寂”,反能衬托幽静。还有的认为“推”的动作有些粗鲁,不该发生在讲究礼节的文人雅士身上。显然,第一位学生通过想象把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还原成生活画面,由生活画面先听到“敲”门声,然后看到树上惊起的宿鸟,从而推断出朱光潜所说的意境不合原诗。第三位学生由诗作联想到古人的礼节,并由此推论出“敲”字比较符合当时意境。只要有适宜的情境,学生所爆发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教师始料不及的。
结束语:
想象在高中语文阅读指导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老师应当能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创设良好环境,让学生在文本的构建中想开去,发现文本的美。丰富个人的感受,架起文和意的桥梁,激活学生想象的思维,就能打造一堂堂新颖独特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倩荣.丰富想象,多向思维,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能力[J].语文课内外,2019,(26):140.
[2]马小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9,(26):148-149.
[3]刘月红.让"隐形的翅膀"飞起来——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刍议[J].考试周刊,2019,(5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