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小芳
摘要:小学科学是小学的重要学科,以其充实的生活和实验的兴趣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不仅是教学的核心内容,还是培养学生自主实践、探索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受特殊时期的影响,使得包含小学科学在内的所有学科教学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从大背景角度出发,对如何在特殊时期阶段落实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特殊时期背景;小学科学;科学素养;策略研究
一、引言
特殊时期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在行为和心态上,师生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学生素养不仅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心态的稳定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以线上教育为主的教育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教师并未受到过专业的线上教学培训,因此在专业素养各方面难免表现得捉襟见肘。在特殊时期阶段,一些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逐渐凸显。心态的浮躁和行为的激进都是当下应该解决的问题。这都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产生挑战。小学科学是一门涉及许多科学知识的学科,小学生可以通过系统研究获得特定的科学技能。与其他小学学科相比,小学科学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以教学形式进行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得到科学素养的提升。而科学素养对于小学生日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必须严格落实小学科学在特殊时期阶段的教学课程,并进行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二、特殊时期阶段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难点
特殊时期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在行为和心态上,师生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不仅对于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指导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心态的稳定也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具体来讲,目前小学科学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在特殊时期防控居家的时期里,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紧张和不安的情绪,这种情绪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心存在对发病的紧张和不安,担心特殊时期会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是学习的不安和压力。漫长的居家生活,注意力不能转移到学习上,原有节奏受到影响,在假期里积累的学习内容过多,并且不及时得到处理等,使得学生长期居家隔离不能适应外部节奏。还有一部分学生急切等待开学,对于特殊时期已经完全不放在心上,但小学生由于具有更加严格的学校制度和社区管理措施,他们虽不能来到学校,但这种急切的返校心态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紧张不安还是急切盼望,都是一种偏离教育本身目的的心态,不利于高效教育教学的开展,因此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首要难题是解决学生居家学习的心态问题。
随着特殊时期的有效防控,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广大教师也经历了从“被动自我防疫”到“积极在线教学”的转变。“停课不停学”方针的提出和有效实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學压力,但是多数师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例如网络条件、教学设备、学习软件的使用等。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师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无法以最高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无法以创新的思维丰富教育内涵,而这都是师生素养不足的突出表现。并且教师本人对自己的心态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掌控和把握,对学生的心态管理则更加疏松,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特殊时期线上教学由于经验不足而发展艰难,但特殊时期形势转好,学校本身未成熟的网络平台便不再优化。由于部分教师对网络平台和电子设备的了解较少,这就产生了许多条件限制。而大多数学校也未能针对教师进行线上教学的技术素养、课堂素养、交流素养以及心态辅导素养进行专门培训和指导,导致小学生科学素养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但是特殊时期出现拐点并不意味着结束,反而拐点的出现会加重浮躁心情的产生,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观察特殊时期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产生了“舍本逐末”的行为方式,这也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特殊时期阶段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无论线上技术发展如何,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互联网技能都应该得到有效提升,都应该学会应用技术,只有学会应用,才能让线上教育成为教育的催化剂。因此,线上教育的培训平台应该首先建立,让师生都能够灵活运用线上教育工具。线上教育平台操作也正在以技术素养为基础逐渐简化,从而降低繁杂的操作使课堂中心转移的问题。对于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沟通交流所造成的浪费上课时间的问题,短期可以通过微信语音或视频模式替代,但长期发展的线上教育平台一定应该做到功能强大,操作简便,线上教育形式也正在以学生科学素养提升为基础进行优化。
(一)以素养提升目的为主,突出线上教学重点
小学科学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通过观察过程中的现象观察实验探索的表面现象,并通过规律总结和现象探索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相关知识。换句话说,小学科学素养提升的教学过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科学探索能力,如果教育目的不明确,则教学设计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偏差。此外,教师应在设计过程中强调线上教学的重,并提高小学生线上学习的效率。课堂学习的力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小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适当地把握学生的时间,并牢牢抓住课堂上的重点,通常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在课程中使用微课教学方法,将观察性实验的重点压缩为视频,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课堂学习的重点。例如,在《水的浮力》的一课的讲解中,该节课程目的是观察学生在水中具有不同权重浮力时弹簧测试仪的数据变化,并增强学生对实验研究的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在微型课堂视频中记录该堂课程的教学重点,以便学生掌握本实验和设计中观察的重点,并多次比较实验过程,以供学生观察和总结,提升学生观察与总结方面的科学素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核心素养提升课程
在设计课程的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需要某种适应能力来学习新学科,并在设计中遵循从简单到困难的设计原则。此外,可以在设计小学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技能,并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索和组织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学生可以选择成立小组作为一个学习单元。例如,在《凸透镜》的观察性实验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的设计。老师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如何设计实验,以便为实验做准备。小组讨论后,一些学生说他们必须准备一个凸透镜,一些学生说他们必须在实验过程中作为参考,一些学生说最好在观察实验中记录数据。老师们一一称赞他们的观点,并弥补了他们的缺点,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以创新素养原则,开拓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创新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需要将创新融入课程的实验设计中。一些老师认为创新的实验过程在实际实验中非常困难,并且学生很难获得可以通过新实验理解的科学知识。实际上,这种观点将教师创新限于内容创新,这无助于打开教师的实验设计思想。在设计创新实验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创新实验的内容,还可以创新实验的工具和位置、实验的模型等。在观察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超越实验老师的极限,并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教育工具进行实验观察,提高学生探索实验的能力。实验设计思想的创新为观察实验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在创新实验中获得“积极”的思维。例如,在《观察天气》的观察实验中,教师可以使用自然资源来设计实验,并将观察台放置在教室以及校园操场上。实用的探索技能有助于吸引对观察实验以及课堂学习感兴趣的学生,提升其创新方面的科学素养。
四、结语
目前国内对于线上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方面,部分学者从教师整体水平与教学评价机制进行分析,对于如何提升线上教育水平,从教师技术能力、授课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较为可行的建议,但是缺少对于学科素养研究。目前对于“线上教育”发展的探讨也较为常见,还有研究“线上教育如何对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影响”、“在考试中渗透线上教育的具体措施”以及“线上教育发展的价值、内涵及其与各学科的联系度”等。由于特殊时期期属特殊时期,特殊时期期线上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发展遇到了很大阻碍,在一个个问题的击破中曲折前行,但我们不能在危难过后就把线上教育弃之不用。相反,如何把握仅存的条件,把线上教育做好,在被动发展的过程中,把线上教育发展成为日后教育中的重要形式,在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让线上线下互动成为一个整体,是未来研究应该重视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梁瑞红.基于移动设备的小学科学课堂生成性教學探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0(03):69-72.
[2]贾小丽.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知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J].发展,2020(03):94.
[3]朱敏,元红莲.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47-248.
[4]李刚.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