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华
【摘 要】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进行分组,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较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成果较对照组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
【中圖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7-0127-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一种较为常见的急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1]。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眩晕、神经损伤、语言功能障碍及肢体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院对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现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的探索分析,具体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观察对象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中,男女性别比为34:21,年龄为45~75岁,平均(58.9±6.7)岁。对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为35:20,年龄为46~75岁,平均(59.1±6.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口服阿司匹林或阿托伐他汀,剂量分别为200mg/次及20mg/次;或静脉滴注,30mg依达拉奉+100mL 9g/L的氯化钠注射液;或静脉滴注,
20 mL丹红注射液+250mL 9g/L的氯化钠注射液,均为1次/天,连续治疗1周。
观察组患者实施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具体方法为:以0.9 mg/kg的标准确定用药剂量,在治疗开始的1~2min用药剂量为总剂量的10%,剩余剂量在60min内静脉注射完毕。继续常规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1)疗效等级: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疗效评定标准:采用NIHSS评分标准判定疗效。治愈:NIHSS评分下降90%以上;显效:NIHSS 评分下降46%~90%,病残程度1~3级;有效:NIHSS 评分下降20%~45%;无效:NIHSS 评分下降少于18%或是升高。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况,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百分制,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相关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55例患者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15例、20例、17例、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4.5%;对照组55例患者中,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8例、23例、15例、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6%。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SF-36评分分别为(13.6±2.5)分、(47.3±4.2)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及SF-36评分分别为(14.1±2.3)分、(46.9±4.7)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SF-36评分分别为(6.8±1.2)分、(84.4±5.7)分;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及SF-36评分分别为(8.2±1.7)分、(73.9±3.8)分。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较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SF-36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优,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消除栓塞,恢复阻塞血管的正常血流,减少缺血梗死的面积,加快被损伤的神经细胞的恢复,进而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
以往较为常用的药物为拜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及氧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该病进展迅速,常规药物作用较慢,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的进展,整体疗效欠佳。而阿替普酶作为第二代静脉溶栓药物,能够与纤维蛋白进行迅速的结合,可迅速消除血栓,使阻塞血管恢复血流,不仅降低对神经的损伤,还可有效减少炎细胞的聚集及炎性反应。且该药只会作用于血栓中的纤溶酶原,对机体内的纤溶酶原影响较小,对于降低出血率具有重要作用[2]。
在本研究中,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剑.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药学价值[J].特别健康,2019,(16):77-78.
[2] 王宁.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