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博 任丽华 车宇航 吕光耀 王冉
摘 要:文章以大学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为依托,对如何在“三下乡”的过程中更好地进行红色文化传承做了理论研究。首先,简要分析了“三下乡”活动的含义及意义;其次,对红色文化的定义及其传承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地阐述;最后较为详细系统地研究了应该如何将“三下乡”与红色文化的传承结合,给出了应采取的做法以及这样做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三下乡;红色文化传承
为了促进农村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1996年12月中央宣传部、国家科委、农业部、文化部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开始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
一、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本内容
(一) 什么是“三下乡”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的“三下乡”。其中,文化下乡是指对农村进行文化相关的知识普及;科技下乡是指对农村进行有关先进科技的宣传;卫生下乡是指对农村的医疗事业的推动,对农村整体医疗能力的提升。大力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在“三下乡”实践中,大学生们深入基层,传播先进知识和技术,体验农村群众生活,调研农村发展现状[2]。
(二)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意义
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也使大学生更加社会化。而对于大学生们所下乡的农村来说,“三下乡”活动无疑是为农村人民原有的较为枯燥乏味的生活增添了些许趣味。与此同时,更有利于推动农村的文化建设,增长农民的知识,开阔农民的视野,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二、传承红色文化的意义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推动民族独立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精神文明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3],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能让大学树立端正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牢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红色文化意识和素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在实践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从而筑牢信仰的思想理论根基[4],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赞美祖国繁荣、立志成人成才”的热情,把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智力支持。
三、如何将红色文化传承与“三下乡”社会实践结合
基于“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大多数红色景区位于经济欠发达且交通不便的革命老区[5]。“三下乡”活动正是去往那些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理所当然地能将其与红色文化的传承相结合。
(一) 活动策划时“三下乡”地点的选址
对于进行“三下乡”活动的地点,应该选择在该地点有相关战役的纪念馆的,或者是有开放的红色景点的。继而则需要根据大学生的学校所在的地点,选取一个距离相对较近的,大学生有必要去参观一番的地点作为最终确定的活动地点。
(二)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在将“三下乡”活动与红色文化传承相结合的过程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还是大学生本身。在确定了 “三下乡”地点后,大学生们更应该有规划地进行相关的活动,并且在社会实践中抓住机会对红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让“三下乡”活动充分展现出它的价值与意义。
1. “三下乡”实践活动开展前
在明确了所要进行“三下乡”活动的地点后,大学生应该先行查阅该地的红色背景,先对该地发生革命事件进行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会对实地存在着期待,或是敬畏之情,从而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苦、决绝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无疑会加深大学生们对于红色文化的理解,增加大学生们对红色精神的感悟,从而使此次“三下乡”活动锦上添花。
2. “三下乡”活动过程中
在实地参观革命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景点的过程中,大学生们应该保持对红色景点最基本的敬意,在参观过程中,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氛围并且随时做好相关影像记录。最后,在红色景点的参观结束后,及时地对本次参观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并根据参观过程中的影像资源对行程及意义进行总结。
在参观红色景点的行程结束后,应该在下乡地点对所领会的精神进行传承。大学生们可以带领农村人民参观革命纪念馆,组织小型的红色文化讲座,从红色文化的意义开始,基于此地的历史背景,对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革命进行详细介绍,对其中所体现的革命者的优秀品质进行剖析,让他们跟随着讲解,探寻红色足迹,感受革命情怀。
3. “三下乡”活动结束后
在 “三下乡”活动结束后,大学生们有责任和义务将红色文化所带来的心灵力量传递给此次“三下乡”活动之外的人们。在大学校内,可以组织相应的“三下乡”成果报告会,将“三下乡”的思想以及本次活动所领会的红色精神进行传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可以将“三下乡”活动与大学生心理朋辈的工作相结合,通过班会等形式充分发挥朋輩的教育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们学习先烈们再艰难时期不畏困难的优良传统,影响和带动他人积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从而使大学生们得以提升自我以及得到精神上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那云浩,对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研究[J].民营科技,2014,(7):292
[2] 高洋,周立群,胡悦,等.论新时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教育意义[J].学理论,2013,(21):331-332.
[3] 于春梅,柳昊.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J].现代交际,2018,(6):39-40.
[4] 李帅旭,李敏.红色资源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困境及出路[J].吉林农业科技学报,2020,29(1):59-64.
[5] 杨晓华,党星.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6,(12):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