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针对高职教育《机械制图》课程,重点探讨了混合式教学实施中,校企合作开发立体化活页教材、基于线上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和教师团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立体化;资源
前言
《机械制图》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针对高职生源的多元化特点和学生空间立体感的个体差异,契合“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课程资源平台,探索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机械制图》立体化资源建设,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夯实机械类专业学生基本功。
1校企合作开发立体化活页教材
1.1 融入企业文化和案例
校企合作开发《机械制图》课程新型活页教材,要针对知识点和技能点,融入企业实际生产案例,把企业新技术、产品新工艺、制图新规范纳入教学内容。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材内容设计;并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工匠精神”等融入教材和资源建设中。
1.2 优化教材内容设计
新型活页教材的应用,有利于新案例、新任务的融入和替换,也便于线下实践训练、测验考核的设计和更新。内容设计可将机械制图知识、生产案例与AutoCAD二维绘图、三维绘图软件(如UG NX10.0等)结合起来;也可探索实施课证融通,按照机械设计工程师等机械类岗位标准实施教学,促进混合式教学多元化内容的紧密衔接,提升学生基础能力、专业技能与创新思维有机相融的综合水平。
1.3 构建教材配套资源
根据课程内容和知识点设计,活页教材可为章节式、项目式或任务式。教材配套资源,除多媒体课件、题库、习题答案以外,针对重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制作绘图微课、识图视频、虚拟动画、课程思政等资源,构建二维码链接;也可探讨开发基于平板电脑或手机摄像头的AR增强现实教学资源[1]。
2建设基于线上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
2.1 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
网络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建设是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基础。以作者所在的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通过掌上农工、智慧树、智慧职教等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建设。选择《机械制图》课程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依托平台已有资源和教师积累资源,搭建适应本校生情的课程框架,通过每一轮教学过程中素材的充实,不断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2.2 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建设内容
(1)教学内容设计
建设基于线上学习的课程教学平台,首先要确定“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线上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培养资源查阅和拓展应用能力;线下重点答疑和难点讲解,巩固学生基础知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内容,线上以概念学习、识图答题、绘图任务、软件操作练习和课程思政为主,线下以制图标准、规定画法、图纸难点分析、软件指令答疑为主。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设计,最终目的是保障教学活动完整、有效;使学习者在线学习响应度高,能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和自主式、协作式学习[2]。
(2)课程资源建设内容设计
资源建设要以学生为中心,内容设计和实施环节丰富多样、深浅合理,能针对知识点、技能点的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予以恰当展现,在线考试难易度适当,针对学情有区分度。平台资源建设要避免资源的罗列和堆砌,课前任务、PPT课件、微课录制、题库组合、测验题型等都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机械制图》课程学习成果的评价,可以是自主探究图样、晒图纸、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助、过程评价等为主要表现形式,促进在线学习的双向互动,实现个性化主动教学。
3提升教师團队信息化教学能力
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教师要提前设计教学内容和平台资源,按照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授课、答疑、作业、测验、讨论、考试等教学活动,及时开展有效的线上线下指导和测评。因此,混合式教学的广泛开展,对教师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很大挑战[3]。
3.1 提高思想认识
网络教学平台能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时学习与互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推动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随着慕课、翻转课程、微课等新授课模式的广泛应用,促进教师团队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有效开展网络时代的课堂教学。
3.2 注重课程素材积累
《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要适应企业生产变化,调整案例的选择、标准的更新、课件和题库的完善;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硬件设施,做好板书绘图的演示视频、重要知识点的讲授语音、典型作业图纸的拍图等素材积累,作为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内容。
3.3 提升课堂设计能力
教师团队要学习和借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路,多参与信息化教学设计、立体化资源建设等相关培训和比赛;多思考多实践,针对不同知识点不同学情创新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载体,丰富教学环节,完善考核评价,深化课程思政,形成一套完善的混合式教学方案[4]。
4结束语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机械制图》立体化资源的持续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绘图、识图基本功,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机械类岗位所需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培养,促进教学目标实现,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芳.浅析高职教育“机械制图”立体化教材构建策略[J].天工,2019,(6):16.
[2] 温静,白健,胡桂萍,等.基于“互联网+”模式下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19,8(2):98-104.[3]胡思远.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机械制图课程教改探索[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5-26,42.
[4] 丁乔,张孟玫,李茂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机械制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图学学报,2018,39(2):362-366.
作者简介
闫玉蕾(1984-),女,湖北省当阳市人;学历:本科,讲师,现就职单位: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