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
在我看来,阅读,不仅是一项生活内容,还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知识构成、价值判断、审美习惯,多来自于阅读。我是上世纪60年代末生人,我的青春期没有互联网,我是在读书中长大的,它帮我完成了和历史上那些优秀人物的交往,有了书,你就不孤独,即有了全世界的旅行,即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
在这个电子媒介时代,我尤其推崇纸质阅读。抚摸一本好书,目光和手指从纸页上滑过,你内心会静下来,这是个仪式,就像品茶,和一个美好的朋友对坐,氤氲袅袅,灵魂游弋,你会浸在一个弥漫着定力和静气的场中。而浏览网页,不会有这感觉,你只想着快速地掳取信息,一切在急迫中进行,这就不是饮茶了,是咕嘟嘟吞水。纸质阅读是有附加值的,它会养人。
你提到我那本阅读札记《跟随勇敢的心》,不错,正像自序所说,这是我深夜与大师对话的结果,也记载了我青春岁月的心路,当时我客居在一个小城,大运河边,很闭塞,很安静,我的家当是几纸箱书,那是我唯一的人生行李。在那儿,我度过了最重要的读书时光,那时候,感觉白天很小,夜晚很大,因为一亮灯,纸箱一打开,时空即变了,那时候的夜真长啊,星空下,一个青年走出很远很远,然后赶在天亮前回来……那是李白杜甫徐霞客的星空,那是普希金的星空,那是苏格拉底和伏尔泰的星空……
你问对我影响大的作家有哪些?
就精神的端庄和美感而言,我推崇罗曼·罗兰和茨威格,我称之为“人类作家”。茨威格,是对我有深刻影响的作家,其文字有一种罕见的高尚的纹理,有一种抒情的诗意和温润感,他对热爱的事物有着毫不吝惜的赞美,他是天然贵族,我欣赏他的心性和教养,我高度信任他的文字,这种感觉在别人身上很少获得。
读他们的时机越早越好,一旦你读了大量流行书和快餐书之后,即很难再领略其美感,因为你的口味被熏得太重了。
一个人,拿什么来为自己人生奠基很重要。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磐重的世故、杂芜的陈积和理性禁忌,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跟她走。
诗是用来“读”的。和“看”不同,“读”是声音的仪表,是心灵的容颜,是一种爱情式的表白。“读”,把文字变成了情书,变成了光芒,变成了激动和颤栗……读诗者,往往是最热爱生活的那一群人,是灵魂端庄而优雅的人,是幸福感强烈而稳定的人,是血液藏着酒精和火焰的人。诗歌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向生命致敬和献辞的方式。这是一种古老的方式,也应成为一种年轻的方式。
不知为何,“读”书人似乎越来越少了,人的嘴唇变得懒惰而迟钝,变得嗫嚅不清、语无伦次。
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照亮我们,让书里的那些美学营养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
(本文略有删节)
[怦然心动]
苏轼说:“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人,穿什么不要紧,最重要的是他要有气质,倘若“腹有诗书”,即使穿着粗糙的衣物,举手投足之间也会流露出贵族气质。“阅读”,便是优雅人生的必由之路。例如读茨威格,他的文字具有高尚的情操,充满了诗意,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这样的阅读,会培养我们高贵的心性和教养。例如读诗,当我们步入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纯净、轻盈的诗意会引领我们的心灵飞翔,从而摆脱磐重的世故、芜杂的陈积——这样的阅读,会培养我们的幸福感和生命的仪式感,從而敬重生命。阅读,滋养和愉悦着我们的人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塑造精神骨骼,让我们拥有最好的生命举止。
【文题延伸】塑造精神;最美的姿态;阅读改变人生……(小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