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的写意特征分析

2020-10-21 09:11徐峥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9期
关键词:身韵中国古典舞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独立的舞种,诞生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古典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审美趋向稳定,体系近于成型。中国古典舞继承了古代舞蹈的风范,具有很强的写意特征。文章基于此,首先从身韵以及袖舞两个角度阐释了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表现载体,继而分析了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表现形式,包括夸张变形、虚实相生、移步换形。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身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表现载体

(一)身韵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载体之一。所谓身韵,指身法和韵律的总称,前者属外部的技法范畴,后者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而在中国古典舞的表演中,二者有着很强的渗透性。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包含形、神、劲、律四点内容,其中,形指舞者的外部形态和动作变化,如中国古典舞中最为常见的圆形之美;神指古典舞中的内在神韵,是古典舞写意特征的主要内容;劲指中国古典舞中的节奏强弱变化,是自如衔接舞动动作,展现舞动抑扬顿挫美感的保证;律指古典舞编排中的动律,有正律、反律之分。以古典舞中的手舞为例,古典舞中手的形态有很多,如拳式、掌式、指式等,每种形态均带有浓厚的写意特征。以拳式为例,不同的拳式往往代表着不同的身份,如空心拳作为拳的一种变形,多用于展现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古典舞经典《木兰归》。舞者将空心拳融入到了舞蹈动作中,既展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英雄气概,也不失女子的典雅气质。

(二)袖舞

袖舞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典舞中写意特征最为强烈的一种。从起源来看,中国古典舞中的袖舞源自传统戏曲中的水袖,是演员在舞台上表达人物感情时放大、延长的手法。袖舞以袖为表现载体,袖配合着肢体语言,共同完成舞蹈表演。受材质因素的影响,袖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舞者可以通过路线、线条、劲力等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情绪、意境,不仅是舞台人物刻画的有效方法,也是舞蹈风格塑造的重要手段。袖舞中的表演技巧有很多,具有源自戏曲水袖中的技巧,也有古典舞特有的技巧,共同塑造了袖舞的审美特征。以扬袖为例,常见的扬袖方法有直线扬袖和弧线扬袖两种,前者在刚劲潇洒的形象塑造中具有重要作用,后者则在优雅柔美的形象塑造中起到独特的效果。绕袖是袖舞中表演难度较高的一种,既有弧形美,也能呈现出流动的波纹形,在女性柔美特质的呈现中有着很好的效果,具有极强的写意特征。袖舞的写意特征充实了中国古典舞的写意特征,也成为中国古典舞的典范。

二、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表现形式

(一)夸张变形

对舞蹈而言,舞蹈动作的形式感越强,舞蹈的写意特征越明显。中国古典舞的写意特征正是建立于动作的形式感之上的,而夸张与变形则是凸显动作形式感的主要方法。夸张是对局部特征的放大,能够强化动作的感染力,而变形则是在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极端化的处理,比夸张更加简约、单纯。夸张、变形的运动能够实现离形得意的效果。从历史溯源的角度来看,动作的夸张、变形是中国古代舞蹈常见的艺术法则,先秦时期便有大量的夸张、变形动作,如按掌、托掌等,至于古典舞的重要来源之一——戏曲动作,更是随处可见夸张、变形的动作。

以女子群舞《挂帅》为例,作品以一系列夸张、变形动作呈现出强烈的表意性特征,其中,第一个动作调度便是极具模拟性的舞蹈夸张动作,舞者通过模拟鸟雀翩翩若飞的姿态展现出飘逸灵动的舞姿,实现了以形喻意的审美效果。而在第二动作调度中,舞者以一组空翻,将时间的延续和空间的转换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舞者的动作姿态线条穿插于舞蹈之中,夸张、变形的动作被巧妙地串联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第三个动作调度是一个射雁跳,在静态般舞蹈动作的引导下,作品的整体节奏进入慢板之中,形成时间、空间相对静止的效果,夸张、变形的动作展现出舞蹈的情态变化。

动作的夸张、变形是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表现形式,具有源自生活,又远离生活的特点。从动作的来源看,对生活的模仿是古典舞动作最为主要的来源,但古典舞动作并不拘泥于生活中的动作,而是以对动作的夸张、变形来达到远离生活的效果,使动作向纯粹的形式方向发展,成为舞蹈表现中的审美符号,或者说“有意味的形式”。对舞蹈动作形式的注重拓展了古典舞的表意能力,也强化了古典舞对受众的感染力。因为夸张具有突出重点的作用,能够通过对某一部分的夸大、强调,使特征元素更好地被感知,从而达到中国艺术美学所追求的“神韵”效果。

(二)虚实相生

虚实关系是我国传统美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也是我国民族艺术写意特征形成的基础。虚实关系有着深刻的哲学依据,早在先秦时期,阴阳学说便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而虚实关系正是阴阳学说在艺术领域的体现。虚实关系体现在民族艺术的各个环节,以国画为例,国画非常重视留白,并且,国画的留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白”,而是一种“计白当黑”的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从虚实的角度而言,国画中的“计白当黑”属于以虚就实,类似的手法在中国古典舞中非常常见,是塑造中国古典舞写意性特征的重要手段,使中国古典舞具有“形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余韵袅袅。

中国古典舞中贯穿着虚实相间的形式法则,对虚与实的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能力,也在实质上强化了中国古典舞的写意特征,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金山战鼓》。《金山战鼓》源自历史故事梁红玉,在1980年全国第一届舞蹈大赛中,《金山战鼓》一举拿下了编导、作曲、表演、服装四项金奖,成为最大赢家。受舞台空间的限制,编导并没有用写实的方法展现厮杀、拼搏的场景,而是将作为道具的鼓作为舞台中的第二表演空间,三名舞者在三面鼓上翻滚腾挪,成为舞台表演的中心,而三面鼓外的舞台空间则成为留白,给观众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虚实相生作为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受到了传统美学,尤其是戏曲美学的深刻影响,在中国古典舞审美品质的形成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从舞蹈表演的角度而言,虚实相生突破了舞台表演的局限性。在影视舞蹈诞生前,舞台表演是舞蹈表演的主要形式,受限于舞台布景等因素,舞蹈表演往往存在“言不尽意”的问题。虚实相生使得中国古典舞的表演淡化了对现实生活的模拟和再现,而以内心世界的呈现为主要目标,从而获得了无限发展与想象的空间,而这正是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虚实相生使中国古典舞的欣赏从舞蹈动作延伸为综合性的舞蹈审美。

(三)移步换形

时空是舞蹈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舞蹈身体语言所构建的心理环境中,时空特性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舞蹈中任何符号系统,如人、事、物、景、动作均是舞蹈身体语言的内容。传统舞蹈的时空表达以单元时空为主,即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展现舞蹈艺术,这种表达方式限制了舞蹈的叙事能力,也影响了舞蹈艺术的情感传达。尽管创作人员可以通过场景的变化切换时空维度,但不同时空间的衔接并不密切,且场景变化在时空切换中的应用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达不到多元时空表达的效果。移步换形是构建舞蹈多元时空的有效手段。

《醉鼓》是中国古典舞中运用移步换形的典范之作。《醉鼓》曾于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表演者黄豆豆也一举成名。《醉鼓》表演难度极高,不仅以高速度的节奏而著称,且在几尺高台上表演,需要表演者一气呵成完成,甫一问世,便被视作检验古典舞演员技巧的试金石。《醉鼓》的舞动语汇极为丰富,囊括了戏曲中的身段、武术以及民间舞中的鼓子秧歌,每一次舞蹈动作的转变均带动着舞台时空的变化,将中国古典舞的写意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醉鼓》一方面汲取了戏曲舞动的精华,另一方面交替吸收了民间舞的舞蹈动势,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古典舞的写意特征。

移步换形虽然源自传统戏曲舞蹈,但在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呈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重要表现形式。移步换形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空间表现能力,通过“境随人走,步移景换”的设置,给观众暗示对象、情境的虚拟存在,不仅能赋予舞蹈独特的审美效果,也能增强舞蹈的叙事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古典舞的写意特征继承自戏曲舞蹈的写意性特征,而移步换形作为戏曲舞蹈写意特征的主要表现形式,同样为中国古典舞所继承,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变革,成为整合舞蹈韵味、意境、气势、风格的重要内容。

三、结语

作为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重要分支,中国古典舞虽然成型于建国后,但历史极为悠久,具有强烈的华夏舞韵的美学意味。受民族审美心理以及戏曲舞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古典舞的写意特征非常明显,而写意特征也提升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能力,使中国古典舞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中国古典舞写意特征的分析,是把握中国古典舞审美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2]许薇.中国古典舞写意性特征剖析[J].艺术百家,2007(4):126-128.

[3]陈静.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手”的审美价值研究[J].艺术百家,2015(6):256-257.

[4]刘岩.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曾明慧.中国古典舞袖舞写意化与诗意化的艺术形式[J].艺海,2014(6):134-135.

[6]劉双双.“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之源——浅谈中国古典舞特有的动态时空韵律美[J].东京文学,2011(3):65.

作者简介:徐峥(1985-),女,硕士研究生,初级,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猜你喜欢
身韵中国古典舞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试论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谈古典舞教学中身韵与神韵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性、训练性、运用性的价值
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示范教学”的必要性研究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