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

2020-10-21 03:50梁家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高等教育

梁家政

摘 要:高等教育信息化管理向来受到教育界重视,相关实践探索也早已在各地展开,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这类探索很多面临着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高教信息化管理面临的瓶颈,并深入探讨突破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的策略,希望研究内容能够为相关高校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高等教育 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体系

引言

在高教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中,“数字校园”这一信息化管理体系属于其中代表,这也是信息经济条件下高教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入分析可以發现,信息化管理体系应用和推广困难的情况广泛存在于我国高教领域,为尽可能改善这一现状,正是本文围绕如何突破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高教信息化管理面临的瓶颈

现阶段高教信息化管理面临瓶颈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和推广层面,具体表现为组织困难、政策困难、技术困难、培训困难。

1.组织困难

组织困难表现为规范化管理不到位、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平衡程度低下、组织存在较大的变革阻力。这种情况下信息化管理的推进难以得到坚实的基础支持,过多的管理层次和复杂的组织结构,也使得“互联网+”理念缺乏扁平化结构这一落实载体,部分部门负责人对信息化管理的排斥感同样会阻碍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和推广[1]。

2.政策困难

政策困难主要表现为顶层规划缺乏和系统性考核缺失,前者是由于高校高层领导未必重视和盲目跟风严重,未能明确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具体标准、实现目标,后者是由于无相关考核标准可参考、可操作性较低、实用性不足。

3.技术困难

技术困难不是说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而是主要表现为技术人才缺乏、技术资源限制,受创新型技术人才缺乏、技术配置较为低档的影响,很多高校存在盲目降低或牺牲系统性能的情况,个性化需求的灵活开发和快速应用自然难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实用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4.培训困难

培训困难主要表现为信息化需求超出合理化范围、人员流动性问题突出、忽视组织成员的情绪调整,这种情况下高校部分人员会对信息化管理体系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较大的人员流动人数也会影响培训效果并增加工作量。对于工作经验丰富的高校管理人员来说,这类人员很容易对信息化管理体系产生自觉或不自觉的抵触,并在体系开发和推广中不提供有效配合,这类问题同样需要得到重视[2]。

二、突破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的策略

1.组织保障

为突破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信息化管理体系应用和推广的组织保障极为关键,高校可通过制度规范管理、组织机构改革、领导班子建设、主管部门引领作用发挥、学习型组织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以主管部门引领作用发挥为例,这一组织保障措施需解决高教信息化管理的信息领导权问题,以此将割据状态的数据信息转为统一状态,真正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和推广扫清障碍。对于高校信息化管理主管部门来说,主管部门必须集中统一领导、敢于指出缺点、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起重新改造的号令。图1为信息化管理体系应用推广结构图,基于图1所示的组装框架,即可明确数据共享部分,即信息化管理服务中心与业务系统的交叉部分,结合图中的各类保障措施、监督反馈窗口、具体需求,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的突破路径即可得以明确。

2.政策保障

信息化管理体系应用和推广的政策保障同样不容忽视,如支持创新挑战、支持引才引智计划、支持项目制管理、支持人才团队建设。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应大力提倡围绕信息化管理开展的工作创新探索,并提供特殊优惠政策用以引进优秀人才,基于奖励分配办法和处罚管理办法的项目制管理探索、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应用推广服务平台搭建同样需要得到重视,业务和技术的深度融合、系统业务流程优化、各类传统工作的线上流程整合、技术人员的激励均可由此实现。

3.技术保障

为提供技术保障,高校应从技术资源挖掘和资源建设加强两方面入手。技术资源挖掘要求高校基于现有资源平台,充分挖掘其潜力和价值,并保证信息化管理优秀满足和保障教学需要。在业务系统升级和关键设备购置方面,优质高效原则必须得到严格遵循,但不得牺牲长远利益,在必要时应舍得投入,结合具体的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管理体系应实现数据归口统一,保证数据权威一致,配合针对性建设的强大技术团队,即可更好提供技术保障;资源建设加强要求管理者树立用户思维,在关注相关系统复杂程度的同时,还需要积极提供更好地服务于用户的内容,如优质教学在线课程、教育政策文件汇编等,通过针对性的资源建设,即可更好突破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

4.培训保障

培训保障应体现在全员育人工程和文化强校工程两方面。全员育人工程的实施需重点关注高校全员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类主题培训,并在教师日常培训范围中引入信息化管理体系培训工作,人力资源部门应基于学习型组织建设需要,培育一批优秀人才,并不断淘汰无法适应信息化管理的人员和领导干部;文化强校工程的实施需关注市场、政策带来的影响,真正做到从教育初心出发,寻求新的增长点,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办学成本降低、运行效率提升必须得到重视,配合基于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挖掘、针对性的深化改革,信息化管理的提质增效作用即可更好发挥。

5.其他策略

除上述保障策略,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的突破还需要关注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具体可从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规划、队伍建设、绩效考核方案优化、业务流程再造、培训方案健全、品牌打造、舆论阵地占领等方面入手。以培训方案的健全为例,高校应开展信息化培训需求调研,并以此重点开展阶段性培训、专项培训、干部队伍培训,信息化智能服务的充分感受、信息化业务自学氛围的形成、干部队伍的电子领导力水平提升均属于其中重点,配合针对性的考核,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的突破即可获得更为有力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高教信息化管理瓶颈的突破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组织保障、政策保障、技术保障、培训保障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瓶颈突破路径。为进一步提升高教信息化管理水平,国内各高校的成功经验借鉴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王晓龙.论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风,2019(35):71.

[2]杨东.应用型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40-42.

猜你喜欢
信息化管理高等教育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探析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物流管理如何实现信息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