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东
“为什么别人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表情变化,都很容易让我浮想联翩?”
“为什么每次参加完社交活动之后,都感觉心累,想一个人好好静静?”
“为什么在工作、学习、休息时间被打扰的时候,特别容易烦躁?”
如果你有一种躺枪的感觉,那么你有可能和我一样,属于高敏感人群。在《天生敏感》一书当中,作者提出了判断一个人属于高敏感人群的四个标准。为了便于记忆,这四个标准可以用一个单词DOES来记忆:
他們会对一切事物都进行更详细的处理。他们会把自己所注意到的一切,进行更深度的分析。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别人一句无意的话,就很容易让高敏感的人胡思乱想很长时间。
由于高度敏感的人很容易注意到环境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同时又会忍不住去深入处理这些信息,所以很容易受到过度的刺激而感到精疲力尽。例如,在一个吵闹的环境中,或者频繁和其他人接触,都会使高敏感人群感到精疲力尽。
高度敏感的人对正面和负面的事件都会产生更强烈的反应。他们的情感系统也更为发达,他们的同理心也特别强,他们特别容易对别人的遭遇感同身受。
高敏感的人,善于感知事物的一些细节。从闻到公园里面有一阵醉人的桂花香,到察觉到交谈对方的表情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这一切,都逃不出高敏感人群敏锐的感觉器官。
作为一个高度敏感的人,我很容易在生活中感受到各种压力。我仔细翻看了一下自己在这几年所写的文章,几乎都和生活或工作中所能感受到的压力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我的内心希望通过写作、自我反省、积极行动的方式,来把这些压力给一一化解。
接下来,我们就从日常生活、人际关系、职业发展这三个角度出发,为高敏感人群提供一些化解日常压力的锦囊妙计。
A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多余的刺激。
天生敏感的人,他们的感官很容易受到各种刺激。我身边的一个朋友,手里拿着手机看着电视连续剧都能很快睡着。而我只要睡前拿着手机看一会儿订阅号文章,就会变得异常清醒。由于80%的感官刺激都是通过眼睛进入大脑的,所以敏感的人要学会经常性地闭目养神,即使没有睡着,闭上眼睛在床上躺一会儿,也能有助于放松和休息。当然,敏感的人也可以尝试通过冥想的方式来放松自己。
除此之外,天生敏感的人还要学会经常性地给自己一段独处的时光,这些小习惯对于恢复体力和精力都很有帮助。每天在上班的地铁上,除了看书和看手机之外,我都会提前几站放下手机或书,给自己安排一段闭目养神的时间,这样有助于减少多余的刺激。
B在人际关系中,多一点钝感力。
“钝感力”这个词来自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同名书籍《钝感力》,指的是一种与敏感相对的能力。过于敏感的人,在人际关系当中容易多想、容易激动、容易小题大作,这个时候,就需要钝感力的帮忙。
例如,及时提醒自己:不要把遇到的事情做过多解读,避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感到生气的时候,适当地做深呼吸,等到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再做决定;等等。
C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顺应自己的本性。有两类职业特别适合敏感的人去从事:第一种职业是以艺术为主的职业,因为这种职业通常需要大量的灵感,其中,写作也属于艺术类职业;第二种职业是以助人为职业,比方说教师。想要有效地帮助别人,具备同理心是一项不可或缺的特质;而天生敏感的人,仿佛天然就带有同理心,擅长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
作为一个高敏感的人,如果你目前无法从事上述两类工作,你依然可以通过兼职或者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的方法去多做上述两类性质的事情。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会有效提升高敏感人群的存在感。
我一直觉得,学习心理学带给我最大的一个改变就是,让我慢慢变得能够接纳自己的个性心理了。
一开始,我很讨厌自己内向、腼腆、敏感的个性特征,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那般放得开,活得一点儿也不洒脱。后来,我慢慢发现了,一个人个性犹如硬币的正反两面,既有劣势,也会有对应的优势。就拿“敏感”这项特质来说吧,它的劣势也许是让一个人变得多愁善感,很容易被人际关系所累;但是它的优势却是让一个人感情细腻,更加擅长察言观色,容易就某一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发挥这些优势,给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很多积极的改变。
例如,“感情细腻”这一点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擅长察言观色”这一点让我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更加容易对来访者的处境及情绪变化感同身受;“容易就某一问题做深入研究”这一点让我更加容易在专业领域内形成积累。
如果你是一个高敏感的人,请不要悲观和泄气。你可以尝试去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敏感特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到扬长避短,相信你一样可以拥有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