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然
摘要: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形成了广覆盖、多维度、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体系。尤其是在银行领域,外资银行逐渐由搅动金融市场的“鲶鱼”发展成为中资银行的强有力竞争对手。近两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中国银行业加快融入全球化进程。新时期,面对外资银行的强势“入侵”,中资银行更应该注意扬长补短、稳扎稳打,在金融科技和重点业务上做足功课。
关键词: 中资银行 本土银行 外资银行 金融业对外开放
2019年,随着我国相继修订、出臺了多项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我国金融业迈入对外开放新时期。接下来,外资银行将紧密结合“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规划,结合人民币国际化、债券市场开放、跨境贸易等重点领域持续发力。目前,中国银行业已经做好迎接更大挑战的准备,中资银行将通过合资、合作主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提高国际地位。
一、在华外资银行的比较优势
(一)外资银行品牌文化建设
很多外资银行都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注重品牌文化建设,品牌美誉度高,在国际上享有良好口碑,这对其在国内开展银行业务具有重要帮助。比如花旗、渣打、摩根、汇丰等国际化程度高的银行,还有星展银行、东亚银行、德意志银行等对中国关注度较高的银行,由于其有良好的国际口碑,容易被国内客户信任和接受。
(二)私人银行业务、财富管理、资产配置
国际化的外资银行具有遍布全球的机构网络和资产配置经验,可以很好地满足中国高净值客户需求。重点业务主要有私募投资基金、家族信托、财富管理咨询等。其跨国投资主要通过QDII产品和部分私人定制的结构化产品实现。在服务团队上,外资银行依托本土文化和人才,发展国内的高端顾问团队;在产品和服务上,形成了相对完善、成熟的产品及管理方式,具有相对健全的风险保障机制。近年来,除个人客户外,外资银行的对公客户资产配置也逐渐丰富起来。
(三)研发能力强,产品设计出众
外资银行非常注重产品研发和内部系统的设计改良,以期让金融产品更加适应国内市场。比如,在服务企业客户上,渣打银行的渣打创投平台和星展中国的星展e汇通服务平台都为企业提供了企业银行API接口,企业随时可以使用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在个人业务上,恒生中国推出了移动远程柜员服务终端服务,部分业务可以自助办理,节省了人工成本。
(四)跨境业务及外汇业务优势
由于外资银行在全球设立的分支机构和国际业务的开展,其在贸易金融业务方面具有跨产品、跨区域、跨机构的协同能力。外资银行关注中国的涉外国家战略,并为中国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2018年,渣打银行作为唯一一家外资银行参与的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可以实现即时跨境转账的区块链业务,2019年,星展中国成为首家在大湾区实现一站式跨境收付款的数字化和全程智能审单的外资银行。
(五)外资银行的本土化策略
入华的外资银行采取了一些本土化策略,使其逐渐被国内普通客户所接受,这主要体现在机构设置、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产品推广及与当地政府合作等方面。比如,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客户心理和市场需求,开展综合化服务;开展总分行联动,强化集中管理;在全球化战略的前提下,强化本土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积极与当地政府开展合作,与其他本土金融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
二、中资银行的比较优势
(一)本土资源优势
在政府资源上,国有商业银行具有国有资本背景,与中央机关、国家机关关系密切,其分支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紧密。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社等金融机构也与地方政府关系紧密。在对公客户、个人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上,中资银行深耕国内市场长达数十年,几大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地方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已根据自身市场定位特点占领市场。
(二)政策优势和资金优势
中资银行具有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的政策优势。其中,针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银行、农村金融机构等领域,我国专门发布了相关支持政策,助力相关金融领域稳健发展。国家还针对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等特殊领域提供金融政策支持,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对相关金融机构形成利好。此外,中资银行牌照齐全,可以经营各类金融业务。在资金方面,经过几十年来金融市场高速发展,中资银行存款快速扩张,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在同业拆借、发放贷款、发行债券及购买资管产品等方面资金使用成本较低。在资产质量方面,国债、金融债券等优质金融证券以及国家投资的大企业、大项目等优质投资标的也是优先选择中资银行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行投放,中资银行资产更加安全。
(三)产品和服务优势
相对来说,中资银行产品丰富、门槛较低,产品和服务更贴近普通大众客户,比较接地气,因此具有很好的亲民形象。此外,近几年,中资银行发力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户信息,进行客户画像,可以更为精准地为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四)网点、人力优势
中资银行在网点分布、人力资源上占据优势。据银保监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邮储银行网点近4万个,农业银行网点超过2.3万个,工商银行网点超过1.6万个,建设银行网点超过1.4万个;而且,邮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网点是遍布城乡的;农业银行有员工47万人,工商银行有员工45万人,密集的网点和大量人员为业务开展打下基础。目前,几大国有银行都在进行智能化转型,部分网点人员由高柜向地柜转岗,更多地去外拓进行营销,可以更大地释放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劳动生产力。
(五)社会文化优势
中资银行的企业架构、管理文化、产品设计和客户服务更贴合中国社会现实,便于维护客户关系。比如,中资银行在各个年节推出的贵金属产品,设计以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为主,深受广大客户欢迎。此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三农”,以及金融扶贫,这些也是中国特有的金融文化,做相关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体现出政治担当和社会担当。
(六)改革与开放并行
1980年以来,在金融业改革的过程中,中资银行进行公司治理制度的改革、进行股权改革引进外资、改良产品和服务,并把金融业务开展到境外,逐步增强了资本实力、服务能力和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三、借鉴外资银行经验,中资银行调整战略
(一)组织结构改革
为应对外资银行冲击,我国大型中资商业银行进行组织结构改革。第一阶段,积极引进国际商业银行的前中后台理念,分拆出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和IT架构由中后台进行,形成以客户為中心的业务模式。第二阶段,进行集约化经营,扁平化管理,加大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尽量参与到地方的重大项目中去,抓住地方的重点产业、企业、机构类客户,提高交易效率,减少管理成本。
(二)深化金融科技投入,进行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中资银行加大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不断研发出新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中后台内部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内部审计系统,以及信贷分析、支付清算系统,主要作用是既保障银行业务高效办理、经营管理高效运转,同时进行风险预警,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前台营销系统、信用卡营销平台、个人信贷营销系统、小微信贷营销系统、供应链金融、理财产品营销系统等,主要作用是为客户打造快捷、方便、安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还有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内部系统的应用。
(三)发展国际业务
中资银行积极走出去,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国际并购、发展国际业务。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资银行已在24个沿线国家先后设立了分支机构共102家。这些国外机构开展国际业务既要符合国内金融监管规定,也要符合国际监管规定,还要受所在国的金融监管政策约束。在业务上,出于成本收益的考虑,除中国银行有个人业务外(客户以海外的中国人为主),其他中资银行很少做个人业务。在对公业务上主要做贸易融资业务,客户主要是跨国的中资企业,同时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为海外中资企业和国内的重大海外项目提供相关金融服务。近两年,数字化转型给中资银行带来了更多开展线上跨境金融业务的机会。
(四)多元化集团业务
自从《巴塞尔协议Ⅱ》实施以来,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使得商业银行传统表内业务盈利能力受限,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是商业银行竞争、发展的必要手段。2002年左右,中资银行开始加快售卖理财、保险等产品,发展财富管理机构和私人银行等高端理财业务,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四、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政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一)政策对外资银行的影响
具体来看,主要是减少对外资银行的限制、给予外资银行更多权利、保护外资银行合法权益,但在部分领域也要求加强监管。
第一,在外资银行准入、设置和管理上进一步放宽条件。一在资本上,减少外国投资者设立银行业机构和开展相关业务的数量型准入条件,取消来华设立机构的外国银行总资产要求等;二在股权管理上,扩大投资入股外资银行的股东范围,取消中外合资银行中方唯一或主要股东必须是金融机构的要求等;三在人员管理上,将外资银行部分董事、高管人员任职资格核准和分行开业审批权限进一步下放或调整,取消管理型支行行长任职资格核准审批等;四在机构设置上,允许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同时设立分行和外资法人银行,并增加相应监管要求,鼓励境外金融机构参与设立、投资入股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允许境外资产管理机构与中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子公司合资设立由外方控股的理财公司等。
第二,在业务开展上,进一步降低门槛,允许外资银行全面开展业务,放开市场准入,提升立法等级。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取消人民币业务审批,并对经营人民币业务应符合的审慎性要求进行明确,降低外国银行分行吸收人民币零售存款门槛至50万元,明确外资银行可以依法与母行集团开展境内外业务协作,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允许已获准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外国银行管理行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授权其他分行开办相关业务;增加外资银行A类主承销商等。
第三,简化业务审批,优化指标考核,加强监管,强调监管的一致性。一是缩短两级审批事项的审批时限,简化外资银行赴境外发债的部分申请材料要求;二是在指标考核上,调整外国银行分行生息资产指标要求,对外国银行生息资产比例、人民币营运资金充足率、流动性比例的考核方式从单家考核调整为境内分行实施合并考核,优化外国银行分行流动性比例指标考核等;三是在监管上,相应增加了股权管理及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审查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了审慎监管。
(二)政策对中资银行的影响
第一,优化中资银行股权占比,中资银行进一步国际化。2018年,银保监会公布的《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取消了外资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持股比例限制,有利于为外资入股中资银行创造更公平、公开、透明的规则,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资源分配效率。
第二,保持中外资银行的监管标准统一,保持监管规则和监管体系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巴塞尔协议Ⅲ》的出台背景下,结合国内国际金融市场情况与相关监管政策制度,以及传统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情况,国务院和银保监会出台、修订相关政策,加强对外资银行的监管,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有利于搭建对中外资银行竞争有益的监管框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利于中资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良性发展。
第三,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中资银行跨国发展。2019年11月,国务院宣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改革试点范围;推进企业发行外债登记制度改革,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未来,我国将进一步细化落实相关政策,有利于降低资金跨境使用成本,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为中资银行的国际业务和海外分支机构发展铺平道路。
第四,进一步推动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合作。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中资银行已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未来,我国将更加快速、多样化、多平台、立体化地融入国际,我国出台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政策能够为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良性竞争与公平合作提供保障。
(三)中资银行主要对策建议
第一,做强主营业务,补足短板业务。在我国加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资银行应把握自身优势,把对公对私信贷业务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尤其是重点对公客户,应深度挖掘潜在价值,加强供应链金融服务,做活金融业务;不断弥补相对短板,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经验,加强私人银行、资产配置业务发展,提高服务水平,牢牢抓住重点私人银行业务客户,加强公私联动,帶动相关对公业务发展。
第二,提高金融科技含量,做强普惠金融领域。外资银行对于普惠金融关注较少。对于中资银行来讲,普惠金融虽然盈利较少,但有国家政策支持,而且民生领域涵盖范围广,涉及“三农”、小微、社保、医疗、教育等领域,各个领域互相关联,值得深挖。中资银行需要提高金融科技的加持,通过信息技术迭代业务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部门协作能力,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把“金矿”变现。
第三,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中资银行需在紧抓国家重大对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加强海外分支机构他国客户培养和市场培育。加快融入他国文化,学习他国金融市场思维方式,推出符合他国客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在国际金融市场提供差异化服务,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第四,加强金融机构品牌与文化建设。中资银行在国内均有不同定位,侧重于不同客户和市场,中资银行需把这种差异化定位持续强化,加强个性化品牌建设。注重品牌文化的表达,增加与客户之间的贴近性、亲和力、情感联结。
第五,加强与外资银行合作。学习借鉴外资银行的经验、优势,借助于外资银行的国际化平台与投融资渠道、优质服务与多样化产品,积极开展在股权、业务、资金渠道等多维度的合作,努力实现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卫东.《全面评估中国金融业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J].《新视野》,2019.1,P56-62.
[2]张莫,罗逸姝.《动作频频 外资银行在华拓展提速》[N].《中国外资》,2019.10,P54-55.
[3]徐振东.《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路径及启示》[J].《国际金融》,2018.12,P14-P22.
[4]陈炳才,董展鹏.《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主要做法》[J].《中国经济报告》,2018.12,P81-P85.
[5]何英,刘义圣.《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路径》[J].《亚太经济》,2018年第6期,P112-P119.
作者单位:农银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