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比特币成为货币的可能性

2020-10-21 03:49黄湘斌
时代金融 2020年22期
关键词:比特币去中心化

黄湘斌

摘要:比特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由于其具备去“中心化”、稀缺性、匿名性和安全性、无国界等鲜明特点,依托互联网的平台发展迅猛,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当下互联网金融的典范。本文通过文献调研,梳理、归纳比特币的特有属性,从货币职能和货币本质两个不同视角,对比特币成为货币进行可行性分析。结论是:比特币难以很好地发挥出货币的四大职能,不能取代货币。但以比特币的影响力和其他虚拟货币所不具有的若干优点,它在未来短期内可能成为网络交易的主流手段。

关键词:比特币 “去中心化” 货币职能 “一般授受性”

一、比特币的起源与发展

比特币的概念由一个化名为中本聪的人于2008年提出,2009年1月3日,比特币诞生。从2010年夏天开始,比特币交易进入黄金时期。严重的供不应求导致其价格上涨迅速,交易范围也逐渐扩大;部分商家开始接受比特币交易,如美国电商巨头eBay旗下的支付处理子公司Braintree、中国淘宝的某些商店等。2017年,比特币到达价格顶点19850美元,同时,德国、日本也已认可比特币为合法的支付方式。伴随着比特币迅猛增长的交易量,其货币性问题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比特币能成为货币吗?

二、比特币的性质分析

(一)比特币的性质

1.“去中心化”。与其他货币不同,比特币是由特定算法和大量计算所产生的数字货币,其发行不依托特定机构,也不受央行和任何金融机构控制。

2.稀缺性。本质上,比特币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发掘比特币的过程即调用巨大的计算量不断地寻求特解。而对应的方程组被设计为只有2100万个特解,即比特币的上限就是2100万个,故其拥有很强的稀缺性。

3.匿名性和安全性。比特币交易使用公共秘钥,无需提供交易者的身份证明便可完成买卖。另外,比特币客户端可以生成无数个私人秘钥用以存储钱包数据,除本人外无人能获取这些比特币。

4.无国界性。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比特币,并且能够进行“挖掘”、出售、购买或收取比特币的操作。因为当今互联网的覆盖,比特币能够跨国界流通,范围不受限。

(二)简要评述

比特币不仅具有以上几点特殊属性,它还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如可规避央行不良政策所导致的风险、匿名免税、跨国汇款操作简便等。当下,比特币虽然受到世界各地投资者的追捧,但也由于它“去中心化”的性质,没有任何具有经济信用的主体有为其注入实际价值或做出任何担保的义务,作为一种特殊的0信用货币,其货币性不能以接受程度和流通范围简单确定,仍需从实际货币的角度加以推敲。

三、比特币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一)基于货币职能的视角

现今货币有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四大职能。以下从比特币的视角逐一分析:

1.流通手段。目前,比特币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流通手段的职能,它不仅被数十万商户所接受,还是人们逃避外汇管制和资本流动限制的首选。但笔者认为,未来比特币仍很难广泛、普遍地流通,原因如下:首先,在社会化生产高度发达的今天,一种0信用货币获得全世界广泛共识的价值基础应在于其商品价值,但比特币惊人的年交易额数字背后,实质上绝大部分属于“击鼓传花”,并未参与实体市场交易,反而存在信心崩盘的可能。其次,若比特币在一国市场上大量流通,势必会稀释该国的法定货币。如此,一方面威胁到了传统货币体系,降低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从而增加国家经济失控风险;另一方面极大降低了政府铸币税等财政收入,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未来执政者对疯狂发展的比特币的封杀。

2.支付手段。有学者认为,能够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往往拥有以下特征:标准化、价值稳定、易于分割、便于携带、不易变质和被普遍接受。由于比特币是数字化的,其显然也是标准化、便于携带和不易变质的,但比特币并不具备上述其他特征。首先,比特币的价格严重依赖于市场情绪,其二级市场波动巨大。以2017年底为例,12月16日,美国比特币比价站上2万美元的关口,但仅短短一周后的22日,便跌至低谷1.4万美元。其次,比特币易于分割也值得怀疑。由于比特币极强的稀缺性,其带有严重的通缩倾向,如果通缩进一步加剧,交易额将存在着突破下限BTC的可能,继续分割不仅存在技术上的困难,还会给交易者带来更为糟糕的直观感受。再次,比特币难以普遍流通,这已在上一节中论证,这里不再言赘。此外,因“去中心化”的性质,比特币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受到有效监管,资金安全得不到有力保障,例如:2013年10月底,香港GBL平台携款潜逃,这是一个“类传销”性的虚假平台,让众多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曾经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比特币交易所运营商Mt.Gox于2014年2月28日宣告破产,原因是遭受黑客攻击,大量比特币被盗。鉴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比特币还不能成为一种可靠的支付手段。

3.价值尺度。如今,比特币已能够通过交易平台与各国法定贷币进行比价,并以其稀缺性和交易匿名性等特点吸引着大量炒家,使其具有很强的投机性,从而价格大幅度波动;更重要的是,比特币是0信用的,沒有任何价值支撑点,一旦人们对它的兴趣消失,将变得一文不值。所以,拿不稳定的、“虚无”的比特币作为价值尺度,是不符合货币价值尺度稳定、信任的基本衡量标准的。

4.贮藏手段。因比特币本身并不代表任何有形资产,自身商品价值不足以支撑作为货币的价值,又无主体对账户余额进行信用背书,不考虑短期的投机行为,长期来看没有任何贮藏的价值。“击鼓传花”游戏终局,执着于贮藏比特币的人将承担巨额亏损。即使从短期来看,目前大多数交易仍依靠法定货币完成,比特币发挥贮藏手段的职能极其有限,还不足以使其成为一种货币。此外,或许会有人提出比特币的收藏价值,但比特币数量足有2100万,虚拟数字货币更是琳琅满目——一个冷冰冰的数字,最后会产生什么价值呢?

(二)基于货币本质的视角

有学者将货币的本质归于“一般授受性”。所谓“一般授受性”,即由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所形成的货币本质特性,其基本内涵是“价值标准”。任何有形或无形的物质,一旦获得了这一特性,就具备了货币性;相应地,“一般授受性”的下降就是货币性的弱化。以法定贷币为例: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德国马克发行量过大,货币价值迅速下降,以至于人们在商品交易中拒绝使用它,人们既不愿意“授”,也不乐于“受”,则此时马克的货币性已经被极大地削弱;现今的津巴布韦与那时的德国如出一辙。对于比特币,可以肯定它具有了一定的“一般授受性”,部分人认为它具有匿名性、无国界性等优点而愿意“授”,商家认为“奇货可居”而乐于“受”;另一部分人陷于“通缩螺旋”之中而不愿意“授”,商家亦可能因其不是法定货币而不能或不乐于“受”。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主导“授受性”强弱的因素是各国央行和商家对比特币的接受程度,比特币能否得到认可,命运基本掌握在这两者手上。然而基于之前对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分析,笔者看淡比特币成为货币的前景。

另一种想法是,货币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亦可追根溯源到黄金白银。黄金白银正是因为稀缺性,其数量无法与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相适应,最终遭到抛弃。而以当今的挖掘速度,未来比特币的稀缺性将更甚于黄金白银,由此亦可见,比特币难以成为一种实际货币。

四、结论

本文从货币职能和货币本质两个角度分析,论证比特币成为货币的可能性。可以看到,比特币并不能很好地发挥货币四大职能,从本质上看,其更依赖于央行和商家的接受程度,且数量增长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尽管比特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般授受性”,但这不足以使其成为一种实际货币,充其量只能算一种信用为0的名义货币,而这根本上是其“去中心化”的特征所决定的。综上所述,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比特币难以取代纸币(货币),但鉴于比特币在虚拟世界影响巨大,作为区块链的一个价值观代表,不可否认它可能成为未来基于网络交易的一种手段。

参考文献:

[1]关靖远,尹文渊.《比特币的货币属性及发展方向初探》.《时代金融》,2014年第8期.

[2]李翀.《比特币会成为货币吗》.《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第4期.

[3]王素珍.《从货币本质看比特币》.《中国金融》,2014年第9期.

[4]于江.《新型貨币“比特币”:产生、原理与发展》.《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第5期.

[5]袁秋梅.《比特币究竟是不是货币?——基于货币与财富关系的探析》.《南方金融》,2018年第6期.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比特币去中心化
一种去中心化的网络域名服务系统模型
比特币浅析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