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模式创新及对策建议

2020-10-21 03:49褚甜甜
时代金融 2020年22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对策

褚甜甜

摘要:近年来,我国消费金融领域创新出一些新兴的消费金融模式,消费金融模式创新具有拉动经济、促进消费的作用,同时也蕴藏着潜在的风险和漏洞,阻碍了消费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完善政策体系、强化科技支持等对策,以期促进消费金融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消费金额  模式创新  对策

一、我国消费金融的创新模式与风险

(一)联合放贷模式

联合放贷模式指的是由两家以上的资金提供方,通常是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联合出资,共同管理消费信贷的一种消费金融模式。在该模式下,出资方按照出资比例管理风险、分享收益。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出资方,把控主要的核心风控环节,其他出资方除了参与资金筹措,还为消费金融的各个环节提供科技服务、数据支持和贷后管理。

联合放贷模式提高了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和商业银行的获客能力,又能够增强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信用。但随着联合放贷模式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其潜在的风险也逐步暴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存在粗放经营管理的情况,忽视风险控制,甚至过度依赖合作方的风控管理,不参与信贷风险管理的现象;二是银行为控制好放贷规模,出现超杠杆放贷现象,加剧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三是联合放贷模式缺乏明确的政策监督和指导,资金供求双方的权益难以保障。

(二)助贷模式

助贷消费金融模式指的是非持牌或持有网络小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自有系统筛选,锁定目标客户群,并将优质客户输送给商业银行金融终审,终审后完成信贷发放的模式。与大企业相比,互联网金融公司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成本较高,助贷模式既能成功解决互联网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问题,又能够弥补商业银行在数据、科技、用户等方面的缺口,扩大银行零售业务规模,实现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双赢。

助贷模式的风险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政策监督和指导;二是助贷机构风险管理水平不一,风险控制能力差的助贷机构一旦风控失败,便容易引发风险传导效应,造成严重的系统性风险;三是部分助贷机构在高成本的经营压力下,为了进一步扩充客源,选择越界开展信贷业务,增加自身及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三)信用卡代偿模式

信用卡代偿模式指的是相关企业为资金周转困难、难以及时偿还信用卡的客户提供贷款,帮助其结清信用卡账单,实现债权在信用卡机构到代偿企业间转移的一种消费金融模式。该模式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客户的资金周转困难问题,代偿机构的利润来源在于通过自有平台借入资金的成本和信用卡账单利息支出的差额,信用卡分期利息相对固定,因而代偿机构的利润大小便取决于其自有融资方式的资金成本。

信用卡代偿模式在维持客户良好信用记录的同时,也满足了代偿机构的获客需求,增强了客户对代偿机构的品牌信任度。但随着信用卡发行规模的增长和信用卡违约事件的频发,信用卡代偿模式面临着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具体来说,有以下四点挑战:一是随着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推广和分期折扣力度的加大,代偿机构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生存环境面临严峻考验;二是由于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代偿企业无法有效地控制坏账的产生;三是信用卡代偿模式表面上美化了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降低其坏账、呆账发生率,长此以往,容易破坏原有的金融市场秩序;四是代偿机构对客户信用卡进行二次授信,易增加客户信用卡冻结的风险,也无法解决客户无力偿贷情况下,代偿机构暴力催贷的隐患。

(四)贷款超市模式

贷款超市模式旨在解决借款者和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由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和其他消费金融机构合作,为客户提供可供选择、多样化的借贷产品平台的一种消费金融模式。在该模式下,贷款超市通过设立准入门槛,对各种借贷产品进行初步筛选,将合格的产品导流给客户。贷款超市本质上相当于撮合借贷行为的中介平台,往往不提供自主贷款产品,其利润来源为一般中介费用,如:推荐费、会员费、广告费和服务费等,因而也不需要承担信贷违约的风险。

当前国内大多数的消费金融机构产品的营销需要通过贷款超市的导流,该模式可复制性较强,因而有不少消费金融公司建立了自身的贷款超市,既推销了自身的贷款产品,又满足了不同类型客户的消费信贷需求。然而贷款超市模式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由于贷款超市可复制性较强,行业内竞争激烈,若不能依靠技术建立壁垒,便很难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二是行业内客户竞争激烈,为提高获客能力,客户的个人信息被非法售卖和违规使用;三是贷款超市自身风控能力差,难以把握客户信贷用途,平台存在着多头借贷的隐患。

二、我国消费金融创新模式的问题总结

联合放贷模式、助贷模式、信用卡代偿模式和贷款超市模式是近几年发展出的消费金融新模式,这几种模式通过贷款出资方合作、搭建贷款产品中介平台、机构间信用审核等方式,扩大了消费金融机构的客源和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壮大了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但这几种消费金融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漏洞,影响了消费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消费金融创新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四個方面:一是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来保障贷款机构资金的来源合法,以及保障客户贷款合规合理的利用,贷款供求双方的合法权益都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二是消费金融领域隐藏着客户信息暴露的潜在风险和信贷违约后暴力催收的隐患;三是健全的征信体系是消费金融业务开展的基础,当前我国征信体系尚未完善,增添了相关业务开展的风险;四是当前金融科技发展水平难以支撑消费金融规模和质量的提升。

三、我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对策

(一)精耕客户群,实行分层管理

当前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对客户依旧采取传统粗放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缺乏对客户的精细化分层,难以管控客户的信贷风险、满足不同客户的消费金融需求。为此,相关金融机构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强化对客户的管理:首先,以商业银行为主的相关金融机构应根据客户不同的生命周期,推出个性化、专属化的消费金融产品。针对已组建家庭的客户,重点推出住房消费金融产品、子女教育消费金融产品;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年客户,聚焦高端消费品,如重点营销高端家庭汽车消费金融产品、女性奢侈品金融消费产品、旅游和美容等休闲娱乐型金融消费产品;一方面针对客户的不同社会身份,精耕个性化金融消费产品。如针对中低收入阶层,可重点营销低成本、小额度的信贷产品;针对医生、教师、公务员等有固定收入的阶层,重点营销低首付的中高端消费金融产品,如汽车、住房、教育等领域的金融消费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可着重提升服务品质、简化信贷流程,为客户打造专属的高端消费金融产品。另一方面,要根据客户不同的信用水平,区分其风险特征,形成分层定价机制。如运用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建立客户信用信息数据库,并通过构建客户风险模型,预测其潜在的违约可能,针对不同违约可能性客户,实行不同的贷款定价,这种方式既能以低成本、低首付吸引高信用水平的优质客户,又能通过价格的提升来有效覆盖信用水平较差客户的违约风险。

(二)挖掘新领域,创造新产品

当前,中国消费金融市场产品丰富,业务发展成熟,但随着消费金融领域竞争的日益激烈化,一些传统的消费金融产品如汽车、住房等消费领域亟需变革创新。对于消费金融领域的不同金融机构来说,应该在稳固传统产品优势的同时,积极创造新的消费金融产品。拿商业银行来说,商业银行在传统的日常消费领域优势明显,但随着其他消费金融公司产品优化和创新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原有的消费金融优势正被逐渐剥夺。如与汽车金融公司相比,商业银行在用户体验、服务对接、贷款发放效率等方面远远不足。据调查,62%的汽车经销商表示在资料审查齐全后的两天内,汽车金融公司便会完成贷款发放,而商业银行信用卡和消费信贷在两天内放款的比率仅为44%和38%,这足以表明在同一消费金融领域内不同机构优势不一。对于已有的优势,金融机构要继续强化和巩固,对于落后于同行业的业务,要通过创新和优化产品,保留住客户群。具体做法为:优化升级传统消费金融产品,提升产品功能、加快贷款发放的速度、简化业务成交流程、灵活制定还款方式,同时要注重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实时审批、线上服务、流程便利化等手段来契合客户高品质的消费金融需求。

另外,随着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绿色消费、品质消费、时尚消费、高端服务消费等消费金融新业态逐步崛起。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要迎合政策和市场的导向,抓住契机,重新布局现有的消费金融产品。如在传统的住房、购车、家装等日常消费金融领域外,拓展家政、母婴、租房、分期教育等消费领域。另外,针对当前农村电商、跨境交易、健康、互联网等新兴消费领域,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其他相关机构应紧跟市场动态,开發出满足不同领域消费需求的产品,以实现迅速占领新兴市场的目的。

(三)完善相关政策、加强风险管理

消费金融领域的风险管控既需要良好的政策支持,又需要消费金融相关机构自身的管控。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外控和内控相结合,外控指的是相关部门要完善消费金融政策,加强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针对消费金融新业务新模式的潜在风险,要明确市场监管主体,规范机构业务开展的准入门槛,严格监管资金的来源和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并制定相关信息披露机制,以此降低消费金融业务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此外,相关管理部门和消费金融相关机构要加强合作,完善征信体系,并鼓励更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参与征信体系的建设,以此为消费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信用支持。内控指的是消费金融的相关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风控能力。如避免业务规模的过度扩张,警惕高杠杆融资模式下的金融泡沫风险,结合当前经济周期,合理把握消费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张速度;加强业务流程风险管控,着重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防范操作风险;严格监控资产的质量,加强对客户贷前审批、贷中跟踪和贷后管理,并制定出有效的不良信贷化解机制和违约催收机制。

(四)强化科技支持、提高核心竞争力

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科技赋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守住和扩大市场规模的重要手段。依靠科技支持,消费金融相关机构才能赢得在效率、服务、成本上的比拼,推动消费金融业务向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和智能化发展。对于消费金融相关机构来说,其通过科技手段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有以下四点:一是运用金融科技,优化传统金融业务,挖掘消费金融新业态;二是充分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建立自身信贷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简化和信贷风险的管控;三是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的投入,以科技手段来改善和提高消费金融业务服务的效率、用户体验和资金成本;四是寻求与外部科技公司的合作,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服务自身的金融业务,同时借助外部科技公司的技术现自身科技能力的升级。

参考文献:

[1]黄艳斐.强监管下的消费金融管理模式创新路径[N].上海证券报,2019-01-04(008).

[2]周衍鲁,周挺辉.消费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关于市场参与主体运营模式差异化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20):152-154.

[3]丁栋梁.新形势下农村消费金融的发展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论,2020(07):32-33.

[4]罗兰蕙.消费金融公司的成本优化——基于价值链视角[J].经营与管理,2020(03):61-63.

[5]孙艳,王磊.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创新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19(12):84+221.

作者系安徽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