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亚玲
(德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000)
耐多药结核属于临床治疗中一种严重结核病耐药类型,指的是结核患者机体中结核菌对两种及以上主要抗结核药产生耐药的结核病[1,2]。该病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患者须长时间接受隔离治疗,治愈率低,死亡率较高。既往研究显示,在耐多药结核患者治疗期间同时加强科学护理干预对疗效提高具有重要意义[3,4]。本研究主要探讨在耐多药结核患者临床治疗中加强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效果及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选取本院在2018 年4 月至2019 年5 月收治的74 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耐多药结核;住院时间超过2周;理解、认知能力正常;患者本人及家属亲属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严重并发症;存在语言、认知障碍及精神性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对象分为两组。常规组37 例,患者性别:男22 例,女15例;年龄:25~66 岁,平均(40.5±2.4)岁;病程:1~17 年,平均(6.7±1.5)年。干预组37 例,患者性别:男20 例,女17 例;年龄:23~68 岁,平均(40.2±2.8)岁;病程:1~15 年,平均(6.4±1.2)年。入选对象病程、年龄等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内容包含用药、饮食、隔离生活指导等。干预组再加强针对性心理干预,内容如下:①以患者年龄、性别、文化水平等为根据,以恰当的方式及语言表述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②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倾述,并耐心倾听,通过换位思考方式站在患者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其真实心理感受,把握其心理护理需求,然后选择合理语言及表达方式给予安慰、疏导、鼓励,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③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护理干预。对于部分对疾病缺乏认知,或因错误的认识造成不良情绪的患者,应加强认知疗法,通过一对一的交谈、小组内交谈等方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同时加强健康宣教,纠正患者错误或不恰当认识;部分患者因担心治疗效果不好产生不良情绪,以典型实例为患者讲解治疗方式及可能的治疗效果,消除患者心中疑虑,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安排治疗效果理想、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分享治病经验,帮助患者切身感受到疾病控制效果。④以患者病情、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为根据,通过音乐欣赏、阅读书报、文体活动的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使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能够保持平静、轻松的心情。⑤以患者心理特点为根据,护理人员在语言沟通交流过程中合理使用关心活语、成功暗示,多给予患者肯定和赞扬,充分尊重患者个人隐私,维护患者个人形象,重塑其自尊,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①心理状态评估: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行负面情绪评估,分值越高表明负面情绪程度越严重。②依从性评估:治疗、护理配合积极,规范遵医嘱,判定为优;遵医嘱、配合程度均良好,但部分不规范行为,判定为良;未遵医嘱,抵触情绪明显,判定为差。③观察患者胸部CT好转率。经治疗3个月后,胸部CT检查显示阴影、空洞病灶完全或基本消失,或者痰菌阳性,判定为胸部CT 好转[5]。
通过SPSS 22.0 完成数据统计学分析,以P<0.05 表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量、计数数据描述形式分别为标准差百分率“%”,比较分别行t、χ2检验。
干预前两组SDS、SAS 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 评分明显低于常规 组(34.65±2.41 VS 49.65±3.29),干预组SAS 评分明 显低于 常规组(36.54±2.53 VS 50.65±3.1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SAS 评分对比(分,±s)
干预后,干预组依从性优良率为94.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胸部CT 好转率为37.8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依从优良率、胸部CT 好转率对比[n(%)]
耐多药结核病情及治疗方式存在特殊性,患者须长时间隔离接受治疗,因此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较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依从性受到明显影响,进而降低疾病控制效果[6-8]。因此该类患者治疗期间须高度重视心理护理干预。
个性化、针对性心理干预是目前诸多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普及,近年来针对性心理护理获得越来越广泛应用,且在现代护理中发挥重要着作用[9-11]。该种护理干预实施旨在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保证疾病治疗及康复获得良好效果。本研究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干预组患者针对性心理干预后,该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疾病治疗效果也优于常规组。分析原因可能是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心理护理知识、掌握扎实的护理技能、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感。在开展护理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12-13],在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特点、把握患者心理护理需求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语言、方式开展心理安慰、疏导护理干预,给予患者更多精神鼓励和支持,进而提高心理干预效果。
综上所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给予耐多药结核患者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疾病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