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分析登革热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特征及临床价值

2020-10-21 07:13许秀妆
智慧健康 2020年26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登革热实验室

许秀妆

(潮州市中心医院,广东 潮州 521000)

0 引言

登革热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感染科疾病,是登革病毒以蚊媒传播为途径进而引发的临床急性虫媒感染病[1]。登革病毒感染以后会引发登革热、隐性感染以及登革出血热等症状,其中登革出血热在我国的发生率比较低[2]。登革热患者的典型性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骨关节、肌肉出现剧烈疼痛,头痛等,为了给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更有利的价值,为了促进患者预后效果和健康水平的提升,本次研究主要就该病患者的临床检验结果特征展开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239 例患者开展本次实验研究。患者血液均送市疾控中心做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确认为登革病毒感染。239 例患者中男性108 例,占比为45.19%,女性131 例,占比为54.81%,年龄2-85 岁,平均(55.18±6.39)岁;239 例患者均符合《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 年第2 版)》[3]提出来的登革热诊断标准。

1.2 方法

回顾性收集和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体温、年龄、发病时间、是否存在登革病毒感染史以及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等。同时详细收集各项实验室资料,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粪便潜血检查、常规生化检查、尿液常规检查等结果。

1.3 观察指标

评估239 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所有患者发生的发热、乏力、寒战/畏寒、恶心、胸闷/心悸、腹泻等症状的例数进行整合和记录,计算出各项发生率;评估239 例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特征,对所有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白蛋白降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 反应蛋白升高等的例数进行整合和记录,计算出各项发生率;评估239 例患者的预后效果,对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病程进行整合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EXCEL 表格对本次收集的实验结果进行展示,将患者发生的发热、乏力、寒战/畏寒、恶心、胸闷/心悸、腹泻等症状和所占比例显示出来。

2 结果

2.1 分析239 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

239 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排列前三的分别为发热,占比为98.74%;头痛,占比为96.23%;骨骼/肌肉疼痛,占比为94.98%。详见表1。

表1 239 例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n(%)]

2.2 分析239 例患者实验室检测特征

239 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主要特点有白细胞总数减少,占比78.13%;血小板减少,占比70.00%;中性粒细胞减少,占比69.24%,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占比61.90%;另外其他常见的特征还包括血红蛋白减少,占比65.46%;PT 延长,占比23.11%;APTT 延长,占比37.87%;白蛋白降低,占比50.02%;ALT 升高,占比33.87%;AST 升高,占比64.24%;LDH 升高,占比38.68%;CK 升高,占比46.24%;CKMB 升高,占比12.02%;血清钾降低,占比49.68%;血清钠降低,占比32.02%;CRP 升高,占比44.02%;尿蛋白阳性,占比16.12%;尿潜血阳性,占比14.13%等。

2.3 分析239 例患者的预后效果

239 例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78±2.13)d,平均住院天数为(9.46±3.12)d。239 例患者经过治疗后中有228 例(95.40%)患者成功治愈出院,有9例(3.77%)患者病情呈现出明显好转,有2 例(0.83%)患者因个人因素而放弃本次治疗。239 例患者中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鼻出血的有1 例(0.42%),出血胃出血的有1 例(0.42%),需要接受血小板治疗的有1例(0.42%),未出现死亡现象。

3 讨论

登革热主要流行于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在我国,香港、广东、澳门等地区是该病流行地区,因该病传播的途径主要为伊蚊传播,所以该病的流行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通常情况下发生于每年的5-12月,高峰期为7-9月,潮州地区高峰期为8-10月,在流行地区内该病的发生人群具有广泛性,大多以成人病患为主要发作群体,在地方性流行区域内,大多以儿童为主要发作群体[4-5]。

登革病毒是一种黄病毒属,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该病具有很好的耐低温性,以人血清为保存环境,在维持零下20℃的气温下该病毒存活时间可达5 年,在零下70℃的气温下该病毒存活时间可长达8 年甚至是8 年以上,该病毒的耐热性非常低,在100℃环境中维持2 分钟或者是在50℃环境中维持3 分钟即可以杀灭该病毒,同时该病毒也不耐酸,利用乙醚、0.65%甲醛溶液、洗涤剂和紫外线等都可以对该病毒进行有效灭活,就现阶段已经分离出来的4 个登革病毒(血清型)来说均存在致病性。登革病毒的主要宿主是伊蚊,包括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该病毒的主要感染源为隐性感染者和患者,传染性最强时期为患者发病后的1-3 天内[6-8]。登革病毒的潜伏时间一般为3-14 天,平均潜伏时间为4-7天,临床上常将登革热这一疾病划分为三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具体表现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其一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该类型患者通常为突然性起病,患者的体温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39℃以上,发热时间一般为2-7 天,热型表现具有不规则性,也有部分患者在发热后的3-5 天内表现出体温下降趋势并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在1 日之后体温再次升高,这个时候的热型通常为鞍型热或者是双峰热;皮疹,皮疹在患者发病的2-5 天内出现,发作部位一开始为脚底、掌心、腹部或者是躯干,然后逐渐蔓延到患者的四肢和颈部,也有少部分患者发生在面部;出血,出血多发生于患者发病后的5-8 天内,通常为鼻衄、胃肠道出血、血尿、皮肤淤点、咯血、阴道出血等;其二为轻型登革热,这一类型患者相对比于典型登革热来说,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更轻,皮疹比较稀少或者是不出诊,患者不存在出血倾向,实际临床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相类似,容易被患者所忽视,会在发病1-4 天内痊愈;其三为重型登革热,该类型患者早期临床症状类似于典型登革热,但是会在患者发病的3-5 天内呈现出突然性加重趋势[9-11]。本次研究结果表明239 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排列前三的分别为发热,占比为98.74%;头痛,占比为96.23%;骨骼/肌肉疼痛,占比为94.98%;239 例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的主要特点有白细胞总数减少,占比78.13%;血小板减少,占比70.00%;这与徐文体等[12]报道相符,中性粒细胞减少,占比69.24%;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占比61.90%,HalsteadSB[13]等研究也阐明了登革病毒感染后首要的靶细胞是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对病毒清除有着重要意义,239 例患者的平均病程为(5.78±2.13)d,平均住院天数为(9.46±3.12)d。说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充分分析,有利于为患者后续治疗工作提供依据[14]。

综上所述,登革热患者在临床上常见的症状有发热、乏力、寒战/畏寒等,主要的实验室检测特征为血小板、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减少、单核细胞百分比增高等,经过有效治疗以后能够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登革热实验室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CD16+单核细胞变化与强直性脊柱炎的相关性研究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登革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