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模式研究

2020-10-20 06:53黄银亮李响
读天下 2020年19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黄银亮 李响

摘 要: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与道德素养,应该积极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模式,在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促使学生的职业发展,满足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归纳总结双创教育的经验,不断增强工匠精神在双创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促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良好实施,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匠精神培养;融合模式

一、 前言

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模式,应该重點培养学生职业价值观、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形成良好的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机制,保证可以提升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为学生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二、 工匠精神分析

(一)工匠的专业精神

对于工匠精神而言,属于爱岗敬业与无私奉献等职业精神,可以将工匠的道德体现出来,彰显出工匠在工作中热爱职业、敬业的信仰,体现出职业使命感、专业态度、工作价值等等。工匠精神的枝叶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可以享受工作带来的快速,无私奉献,忽略自身的利益,而是注重自身的职业价值,为自己的岗位工作作出奉献,将自身所有的才能、精力等投入到工作中,具有尽职尽责的态度,没有安逸享乐的现象。

(二)工匠的专业态度

工匠精神中的专业态度,是体现工匠专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的直接途径。工匠在实际工作中,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重视岗位工作质量、产品生产品质,在生产过程中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可以在每个环节、工作中精细化处理,杜绝出现偷工减料现象或是投机取巧现象,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敢于攻克,勇于创造、创新性解决问题,提升产品的质量,发挥出工匠的价值。

(三)工匠的专业能力

工匠精神强调具有勇于探索、创新的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属于工匠精神中的灵魂所在。工匠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具有自主学习、进修的能力,注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严谨对待工作,按照岗位工作需求学习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术,提升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三、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意义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与工匠精神的培养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还能提升双创教育工作效果。具体表现为: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品质

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主要因为在采用工匠精神开展双创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增强学生的专注力、耐心、责任心,使得学生充分意识到在工作中应该重视细节,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与此同时,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学生还可以形成新技术研究观念,提升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双创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品质。尤其在双创教育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遵循高标准与严要求,时时刻刻都要提醒自身,在工作中做到精益求精,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

(二)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创建二者之间的融合机制,可以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效果。通常情况下,对于职业教育工作而言,主要的定位就是培养学生高技能人才,将市场人才需求作为导向,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当作目标,按照社会与企业的人才需求设置教育标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传统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实践操作教育、实训教学虽然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但是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难以为社会培养出道德素养较高的优秀人才。而在融入工匠精神之后,可以利用工匠精神的案例内容、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较为端正的态度,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在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素养,满足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学工作中,渗透工匠精神,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教学工作的有效实施。在渗透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枝叶素养、专业能力和技能,可以适应到生产环节、管理环节与服务环节,打造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人才队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当前市场中对人才不仅提出了专业技能的标准,还要求学生具有专一、耐心与敬业等职业精神,综合素养符合要求,在双创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就可以利用工匠精神教育元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融合要点

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相互融合,应该注重具体的工作要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效果。具体的要点为:

(一)注重工匠精神的弘扬

为了在双创教育的工作中全面融入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利用校园课堂、线上网络平台等,为学生宣传弘扬工匠精神,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双创知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对工匠精神深入理解。日常的双创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渗透工匠精神,借助新媒体技术、社团教育活动、实训活动等,对工匠精神进行弘扬、宣传,使得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期间,都能够将工匠精神内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使得工匠精神可以全面融入双创教育工作中,增强整体的双创教育效果。

(二)注重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衔接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创建工匠精神融合机制,应该注重双创教育和工匠精神之间的衔接,制定完善的教育工作机制,确保双创的职业化教育。在双创教育期间融入工匠精神,应该重点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科特点、社会创新创业人才需求等,针对性选择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在学习工艺技术与实践操作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与创业观念。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中,应该将提升学生工匠精神当作核心部分,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使得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满足社会对双创人才的需求,提升整体的双创教育水平。

(三)注重课程中工匠精神的渗透

高职院校在双创课程中应该积极渗透工匠精神,尤其是思政课程、就业指导课程、创业课程中,都需要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其中,按照学生专业特点与社会人才需求,细化相关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使得学生对工匠精神内涵形成深入理解,树立严谨性、敬业性的职业观念。虽然双创课程中可以使用的教学方法具有多元化特点,但是,无论采用哪种课程教学方式,都需要结合专业特色与行业要求,合理融入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爱岗敬业素养、诚实守信素质,在学生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情况下,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对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岗位工作价值的重要作用,积极学习工匠精神的相关知识。

(四)筛选最佳的工匠精神培养方法

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筛选最佳的培养方式,不断提升工匠精神的融入水平。首先,可以采用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方法,为学生安排具有工匠精神的师傅,在师傅的带领下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专业知识和先进技能,还能在师傅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形成耐心工作、专注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发挥师傅言传身教的作用。其次,可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强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力度,在学生到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将岗位工作技能和工匠精神有机整合,除了可以掌握岗位操作技能,还可以形成深入钻研精神、知行合一精神,增强双创教育工作的质量。

五、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模式构建措施

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模式,营改增妇科学化的工作原则,创建完善课程机制与教学模式。具体措施为:

(一)创建完善的课程机制

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中,为有效融入工匠精神,应该创建较为完善的课程机制,将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强化课程改革力度,优化相关的课程体系。在双创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在传统的课程中合理融入工匠精神,强化课程的改革力度,将其和人才培养工作相互整合,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程机制,在有效开展双创课程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提升工匠精神的融入水平,打造全新的课程机制,培养综合素质较高、专业能力较强、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优秀人才,彰显全新课程机制的优势。

在打造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课程机制的过程中,应该在原本的创新创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内容,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形成系统化的理解,增强知识的普及度。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该与人才培养工作有机整合,在双创专业课程、实习课程与实训课程中,创建工匠精神的融入机制,使得双创专业课程和工匠精神能够有机整合,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革课程机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开展市场调查研究工作,按照市场的人才需求,帮助学生内化工匠精神,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与思想品质,满足当前的人才培养根本需求。

(二)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

高职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按照工匠精神的培养需求,制定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使得双创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得人才培养工作和市场相互對接,制定完善的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方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在创建双创教育、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机制过程中,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在岗位工作中对工匠精神形成深入理解,然后内化成为自身的职业精神,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与道德素质。

高职院校的双创教学工作中,可以和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组织学生到岗位工作中学习,在岗位工作中对学生提出关于工匠精神方面的要求,引导学生注重工作中精细化、尽职尽责地完成工作任务,通过自身工作情况和优秀工作人员、能工巧匠的对比,寻找到自己和工匠精神之间的差距,这样在校企合作、工匠精神全面融合的情况下,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专业素养,增强整体的教学指导有效性,满足当前的双创教育和工匠精神的融合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工匠精神,增强职业道德素养,达到预期的教育指导工作目的。

(三)创建实践操作的教学机制

为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操作能力,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其中,应该创建较为完善的实践操作教学机制,利用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工作中应该按照社会对双创人才的培养需求,积极采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模拟真实的工匠精神实践操作情境,使得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受到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树立正确观念意识,提升道德素养与综合品质,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将双创实践操作教育和工匠精神全面整合在一起,使得学生形成良好体验感,增强整体的教育指导效果。

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操作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建相应的平台,融入工匠精神,和企业的工艺、技能、专业能力超强的工匠相互合作,在网络中创建创新创业实践操作教育团队,设置创新创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项目”“人才孵化项目”等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彰显工匠精神在双创教育中的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双创能力。

(四)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中,创建与工匠精神的融合机制,应该积极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熏陶学生,使得学生形成自律精神、道德素养、专业素质等等,使得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树立正确观念意识,增强整体的教学指导效果。在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该构建层次性、立体化的工匠文化体系,为学生营造较为良好的工匠文化环境氛围,增强整体的教育指导可靠性与有效性,借助工匠精神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工作中,应该利用营造工匠精神校园文化环境的方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可以在教学楼、实践操作基地中设置著名工匠的画像、信息等等,还可以在校园中设置著名工匠雕塑,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接触到工匠精神元素。在此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网络信息技术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校园网站等平台弘扬工匠精神,使得学生可以对工匠文化形成正确的理解,在潜移默化熏陶的情况下,增强学生的工匠素养,提升职业道德素质,使得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

(五)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在创建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的融合机制过程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得学生在工匠精神的影响下,形成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开拓创新的精神。双创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总结丰富的创新教育经验,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其中,在有效开展创新教育工作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和观念意识,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满足社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庖丁、李万君等著名工匠的事迹,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工匠技巧、敬业精神和道德素养,还应该为学生讲解工匠人物的心灵手巧、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这样在学生全面了解创新精神重要性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从根本上提升各方面的工匠精神培养效果,满足当前的教育指导工作要求。

六、 结语

高职院校双创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模式实际构建的过程中,应该更新课程体系、教育模式,筛选最佳的教学方法,遵循科学化的工匠精神教育原则,在双创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打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勋勋,林姣姣.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10-13.

[2]代鋒.高职文科类专业教育中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8,2(6):89-93.

[3]齐立辉.基于生态理论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8,14(9):43-49.

[4]曾文英,李斌宁,康思琦,等.基于多源融合创新的高职软件技术品牌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3(24):76-79.

[5]杨勇,商译彤.高质量发展导向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系统构建的意义、取向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33(8):68-73.

[6]杨海珍,刘心力,李鹤男.建设双向专家工作站打造高职工匠精神平台[J].辽宁高职学报,2019,21(11):88-91.

[7]吴颖哲,梁榕.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职院校大学生双创价值观的应用研究[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21(5):63-65.

[8]单婷.工匠精神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度融合[J].机械职业教育,2019,12(11):27-31.

作者简介:

黄银亮,李响,海南省海口市,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高职院校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建构
xMOOC与远程开放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