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仁久 邵志航 汪妮 赵亮
摘要:英国《金融时报》的统计数据显示,球鞋市场日益扩张,到2025年全球运动鞋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950亿美元。以鉴定品牌app为核心,得到一波红利之后开始陷入困境,泡沫经济现象逐渐显现。本文基于市场调研获取数据,类比17世纪的郁金香事件,从炒鞋市场的现状描述,分析该市场出现的问题,并探究与泡沫经济的关联,对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炒鞋;投资;鞋类市场;泡沫经济
一、引言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与消费的升级,各式各样的限量款名牌球鞋引发关注。自球鞋发售以来,限量发售的营销策略导致部分鞋款作为闲置物品在市场流通中存在溢价空间,产生了“倒卖限量球鞋”的生意。研究鞋类市场炒作出现的泡沫经济现象,分析泡沫经济对于普通鞋业亦或是普通市场发展是否有着很严重的弊端,以及会不会推动或者再一次促使这个市场的发展,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寻求相应管理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介绍互联网时代下,炒鞋市场的产生与发展现状,通过投资的角度对炒鞋商家和球鞋收藏者之间的经济利益进行分析;结合线上与线下调研情况进行数据对比,分析鞋类炒作发生泡沫经济对市场自身发展的影响。最后,对如何加强市场管理,保障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提出政策建议。
二、炒鞋市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炒鞋市场现状
“炒鞋”,简单来说是购鞋者买到限量款球鞋后,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转卖赚差价的行为。由于网上的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鞋类市场逐渐火热起来。
课题组2019年下半年收集的数据整理分析发现,就像股市一样,鞋圈也同样分为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但是鞋圈里的一级市场指的是官方售卖的市场,比如线上线下官方专卖店、微信公众号等等;而二级市场则为通过几大非球鞋官方的手机APP进行交易,这些APP均是鞋类爱好者的帮手。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与互联网有关。在我国,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中,非学习支出所占的比重较多,与文学用书方面相比,物质享受的吸引力大得多。所以,在部分青少年的圈子里,炒鞋成了他们的经济来源。
中国运动鞋服的销售主要是通过线下渠道来完成的,占比约65.6%,线下渠道销售创造的总价值为465亿元,同比增长12.1%;而运动鞋服在线上电商渠道的销售则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线上渠道的增长值贡献占比达到52.0%,说明线上电商渠道对运动鞋服的销售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炒鞋市场出现的问题分析
根据经济学原理,可以发现稀缺性是基础。由于潮牌的调性和定位较高,品牌往往会打出限量款和联名款的营销牌。在有限发行量下,商品供不应求,排队、摇号甚至会员制等在楼市、车市中广泛采用的资源竞争和分配机制,也被应用在潮牌市场,进一步强化商品的稀缺感。一级市场的商品稀缺,又以竞价的方式在二级市场进行资源再次分配。在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机制的二级市场中,供不应求会进一步推动价格上涨。更多资本涌入市场为求套利,炒鞋也就从一款消费类商品转变成投机品。分析其原因如下:
1. 金融工具创新推动了炒鞋市场的交易
在二级交易平台上,一些金融手段和创新工具的运用,又进一步将炒鞋交易推向证券化的投机高潮。一方面,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顺势为球鞋交易平台提供分期付款,极大降低参与市场交易的资金门槛,也让更多的以炒鞋为目的的玩家和杠杆资本涌入市场。另一方面,交易平台也在推陈出新,推出了潮鞋价格曲线图,发布了证券化指数,还发明了寄售服务,购买者在付款后可以不必物理收货,由平台暂时寄存,待到价格上涨,可以直接挂在平台上进行转售套现,甚至实现T+0变现。这种做法类似金融市场上的期货交易。如果说寄售还是建立在现货的基础上,那么某些平台推出的“预售转寄”,则是无中生有的类期权交易。即在球鞋还未上市时,买家通过购买预售权的方式拥有对球鞋的未来所有权,而后可再将这个期权挂单在平台上进行转卖,也可根据球鞋市场的涨跌预判,对期权买空卖空。
2. 炒鞋交易平台证券化扩大市场交易规模
平台的各式创新,尤其是“杠杆+期货”、期权等类证券化的举措,进一步放量了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也放大了参与者的风险敞口。球鞋交易规模较小,易被资本轻易操控价格,且市场上假货、次品泛滥,交易双方也难于鉴定真假、评定质量,这使得球鞋的证券化基本只是图于外形,成为套利工具。杠杆资金通过控制货源,制造稀缺假象,吸引更多玩家高价接货从中套利。而因证券化后无需实物交割,平台更可以无中生有、自作庄家牟取暴利,非理性的市场必然将会出现泡沫。
3. 消费品金融化
“炒鞋”会成为泡沫经济是因为消费品的金融化,上游供货商控盘以及下游经销商积压库存。首先,球鞋爱好者和金融投机者将耗尽自己的钱财,若没有接盘侠,则崩盘。其次上下游联合起来,球鞋古董化,想要通过低成交量维持“资产价格”。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意味着需要供货商停止供应球鞋一段时间,让下游将自己库存的商品进行销售,最后尽可能扩展接盘侠的范围,比方说告诉不穿球鞋的人拥有这个东西有很多好处,来让他们收下它,这样或许能够在持续一段时间,但最后还是会崩盘。
5. 缺少大赛流量和曝光条件
本身属于体育产品属性的球鞋,受疫情影响,体育大赛的全部停摆,使得炒鞋市场缺少了大赛的流量和曝光条件,各大公司常用的特别款、联名款、纪念款都失去了意义。即是是某些品牌公司的营销和补贴,爆发式增长也被疫情影响抵消了。如今球鞋市场的低迷在于,疫情爆发后,消费者对于非生活必需品的关注度以及购买欲快速消退。从商品起步,靠资本与流量起飞,这个模型可以概括炒鞋市场。
三、结论
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研究调查,所产生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以看出,在当今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以及疫情等其他因素的推波助澜下,我们认为鞋类市场已经逐渐趋向于泡沫经济,同时各种购物APP的出现无不更是顺势助了一波力度。因此,我们国家和政府应该增加一些条例来规范市场的正常运行,同时对于球鞋的消费者也要应该适当的进行消费,做到不盲目,理性消费。
参考文献:
[1] 李俊蔡涛.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现状分析[J],中国商贸,2010
[2] 何明钦.解谜炒鞋,从大众化到证券化[D],案例研究,2019
[3] 林潔如.炒鞋究竟是个风口,还是一场泡沫[D],2019
[4] 万喆.炒鞋热反应的消费泡沫[D],国际论坛,2019
[5] 李红军.炒鞋不可取,消费需理性[D],要闻时评,2019
[6] 双木.跟风“炒鞋”风险高[D],财富周刊,2019
[7] 张立美.疯狂“炒鞋”背后充斥着虚假繁荣的泡沫[D],要闻时评,2019
项目负责人:杨仁久
项目成员:邵志航,汪妮,赵亮
项目名称: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2019SKY027)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