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家珍
摘 要: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试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注重于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命题小组也从原来的注重学生考试能力的考察到越来越注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考察。而真正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过程的有效设计,能否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历史学科素养 渗透 策略
一、历史课堂有效提问下注重历史核心素养渗透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模式,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这一切都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密不可分。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持续不断的存在于教学活动中。高质量的历史课堂教学,应以设问、置疑始,以析疑、释疑终。高中历史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新课改为导向,从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角度,巧妙设计问题,把历史知识串联起来,通过知识体系的形成或者冲击性认识的对冲,指引学生去探究问题,挖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潜能,逐渐巩固学生对于基础历史知识的掌握,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本课在提供大料史料的情况下,设置问题“《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两个重要的施政纲领。请史料及所学知识,思考二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其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在学生形成基础知识的认知下,渗透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牢牢地坚持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借助于有效提问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只是手段。只有在坚持以学生为本体,加强课堂有效提问的针对性、具体性、拓展性、开放性,才能拓宽学生历史学习的视野,使学生主动地了解和理解历史,从而使历史核心素养得以培养。[1]
二、历史史料素材选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历史学习很重的是史料的呈现和解读,尤其是对同一事物,多视角史料的呈现,对于还原历史现状有限的借鉴意义。但,有些史料因为超出学生的知识储藏,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引导。历史史料素材的选择属于深挖教学资源,增强教师及学生历史技能的过程。本课大量史料不断解读,尤其是冲击性史料的呈现,在唯物史观的指引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性,去努力了解真实的历史,把握当时的时空大背景,根据史料实证,形成自己的历史认识与解释,不断深化,与现实相结合,客观而理性地看待问题,形成自己的家国情怀,回归历史核心素养的育人本质。但本课的史料呈现和解读只是初次尝试,在以后历史素材选择的过程中会更加结合学生的实际,引发学生的共鸣。
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唯物史观,通过主题式教学、问题探究、史料呈现的方式,帮助学生多角度思维历史人物、事件,并帮助学生架构时空关系网,树立时空观念,让历史具有流动性。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主动而内化的,最后它将呈现的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这一切都需要教师的引领和培育,不断摸索,找寻最适宜学生接受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放眼现实,加强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要求学生一味地提高考试成绩,而是通过历史学习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服务生活。教师有意识地将现实生活、热点话题、当前时事与历史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入手,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在课堂中给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体会历史,引领学生进行历史求知与现实生活的直接对话,这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实现历史学科的价值。比如在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一课的分封制的知识时,这个内容非常重要需要学生透彻理解并熟练掌握,但是因为年代久远以及现实关联度等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很难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在掌握这个知识点时会倾向于机械性记忆,不能灵活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特区与分封制进行相应的类比,现在信息非常发达,同学们对香港的了解比较直观,老师在引导学生回答时学生可能会回答香港人可以自己选特首、香港有自己的货币,有自己的法律等,教师指导学生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背景和原因,通过类比,学生對分封制的理解就会容易透彻的多。
四、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阅读专业史学文献,教会学生从初步理解史学文献的表面含义到知道该如何根据史料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回答历史问题,探究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历史问题,确立客观的历史结论和观点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历史小论文,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搜集与课题相关的历史文献,简单论述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形成书面小论文,在上课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这样做既锻炼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开放网络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快速的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对于一些历史重难点,光靠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很难使学生理解透彻,课堂效率也因此会比较低。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运用文字、视频、图片、录音等信息途径,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一些抽象的知识通过多媒体用图示观察法、直观了解法、图表归纳法等变得直观而形象,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对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复习巩固时,会让同学们区分分封制和郡县制、宰相制和内阁制、内阁和军机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这些制度的内容非常相似,容易混淆,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进行图标归纳法进行对比,迅速、直观地展示出不同政治制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同学们对复杂的知识点一目了然,不仅方便同学记忆,还可以节省大量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结语
在进行历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必须合理选择史料,进行有效性的问题设置,适时进行问题探究,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之成为一种技能和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德民.中美历史教学的学科素养关注点差异分析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08):123一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