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燕
摘 要:一直以来,在高中课程之中,物理都是一项重要科目,通过物理教学可以让高中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其科学思维以及综合能力,这对高中生日后生活以及发展十分有利。在物理课程之中,实验属于重要内容,所有理论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形式,演示实验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旨在探究如何将高中物理当中的演示实验做好,进而给实际教学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演示实验 教学方法
如今,新课标已指出,通过实验教学须着重培养高中生物理学科科学思维、实验探究方面的核心素养。借助实验教学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具体理解,不断提升其学习效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种种原因导致实验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进而导致理论和实践出现脱节现象,而学生难以通过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加以解决。
一、明确演示实验目的
若想把演示实验做好,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物理教师须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具体教学目标以及学生情况,对什么地方要用到演示实验,借助实验让学生看到哪些现象,要对哪些规律进行验证,要对哪些知识加以掌握,实验过程如何引导高中生进行思考以及观察这些内容加以明确。同时,在此基础之上,物理教师须选择一些合适的演示器材,对合理科学的实验方案加以设计,这样才可确保实验目的具有明確性,将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实验之上,有效提升其观察、归纳以及分析能力。
二、确保演示实验形象直观
演示实验具有的所有功能全都离不开观察,学生只能在物理教师演示出来的实验现象这一基础之上加以观察。所以,只有说服力强、直观、明显以及形象的实验现象,才可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主动对实验内容进行探究。例如,进行“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在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根本原因”这一内容进行讲解之时,通常会对以下问题加以辨析:当人用力来推墙壁之时,会受到墙壁施加的弹力作用,然而人没有运动,依然处于静止状态,为什么?实际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是因为摩擦力的作用。假设教师只举出这个例子,难以让学生形成深刻印象,所以教师可进行以下的实验演示:
教师可让一名穿普通鞋子的学生用力推墙壁,此名学生处在静止状态。之后,教师可让另一名穿上溜冰鞋的同学用力推墙壁,此时可以看到该名学生滑出很远。因为这个实验非常直观,可以在实验当中对摩擦力的影响及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直观展现,让学生深刻认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根本原因。而且,这个实验在课堂之上非常容易操作,可以取得较好效果[1-2]。
三、注重实验关联
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之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对表面相似,然而本质相同的演示实验进行关注以及探究,通过关联把这些实验全部联系起来,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其科学思维以及探究能力,有效培养高中生的科学素养。第一,实验教学期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对探究思路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比如,在引导高中生借助实验探究“影响物体向心力的大小的因素”之时,物理教师可引导高中生对这个实验思路进行探究,把此实验和“影响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这些演示实验加以对比分析,对实验思路展开探究。比如“影响物体所受向心力大小因素”这个演示实验的探究思路就是探究物体的角速度、质量以及半径这些对向心力的大小产生影响的因素,通过变量控制方法展开探究,这些实验具有相同的探究本质,都是探究多个变量对于一个特定的变量的具体影响。第二,进行演示实验方面教学时,物理教师可引导高中生对实验装置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比如,进行“动能定理”演示实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期间对牛顿第二定律有关的实验装置加以运用。再如,进行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当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期间对平抛运动有关实验装置加以运用。第三,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法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比如,进行平抛运动演示实验时,通常会运用等效替代方法,用两个直线分运动来替代实际运动[3]。教学期间,教师可启发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这个实验当中运用的探究方法与曹冲称象所用方法相同。在以往演示实验方面教学期间,教学空间比较小,而通过对演示实验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由特殊一直到一般,可以对演示内容加以拓展,有效扩大高中生知识面,并且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对实验进行探究,深刻理解实验当中包含的物理知识,有效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对其科学思维加以培养。
四、重视实验方法具有的可操作性
和理论讲解不同,实验教学需要借助一些仪器以及现象展开教学,所以教师需要确保演示实验拥有可操作性。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材当中包含很多实验,比如“单摆”实验,教材为说明该运动图像的轨迹是正弦图像,介绍了下面这个演示实验:在一根细线下面悬挂一个没有柱塞注射器,该注射器朝下喷出细束墨水,一直沿着和摆动方向相垂直方向匀速地拖动白纸,这张白纸之上的墨迹就是振动图像。在对此实验进行实际操作期间,主要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是白纸长度非常有限,而且可观察到的图像尺度非常小,难以看到明显的正弦规律。其二是拖动一张白纸难以做匀速运动,和正弦规律相差很多。所以,教师可进行以下改进:在矿泉水瓶当中装满水,在其底部打一个小孔,去除顶部的瓶盖,同时用一根细线悬挂,将其握在手中,让其做单摆运动。人一直保持悬点的高度不变,可以在教师当中沿着直线进行匀速前进,之后对地面上的水滴轨迹进行观察。上述改进方法可以对之前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具有可操作性,所以效果较好,可以对实验效果加以保证。
结语
综上可知,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之中,演示实验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须积极通过演示实验来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教学期间,教师须明确演示实验目的,确保演示实验形象直观,注重实验关联,同时重视实验方法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可对实验效果加以保证,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思凡,刘竹琴.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