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丽丽
摘要:在互联网大力发展下,互联网逐渐渗透到教育工作中,优化了教学,丰富教育资源,推动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但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保障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应依托于互联网树立新的思政教学概念,贯彻落实高校辅导员加强思政工作的意义,制定科学化的互联网教学手段,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并进一步完善自己,为学生们做好榜样。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师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纲领为核心,落实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并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优化党对辅导员工作指导水平,贯彻思想指引目的,培养学生们具备优秀的心理素养与良好的精神状态。但现阶段我国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应的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的研究成果较少,同时因高校思政教学目标、师资力量、教学优势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同,尚未构建具有指导性的思政教育工作执行系统。所以,为进一步加快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发展,探索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相关工作开展最优策略显得至关重要。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導员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
互联网具备信息实时传递、公开及共享的特征,在互联网逐渐健全发展下,当中交互传递的思政教育素材丰富,可以为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提供资源,让教育工作的进行更具有效力。与传统化教育工作对比,互联网背景中思政教育工作对辅导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需其掌握信息化操作技术,依托于数字资源落实相关工作,优化自身教育工作,便于展示互联网背景中的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价值。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意义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与学生相处时间较多,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思想状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使学生有了多元化的渠道接收各异的资讯,但由于这类资讯并不仅是正向的,还存在大量负面新闻传播,这些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都存在不好的影响[1]。所以,高校辅导员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在要求学生学习新文化、技术的基础中,还要关注学生道德素质的树立,尤其是在复杂的互联网发展时代下,更应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力度,提高其辨别对错的能力,引导其构建正确的三观。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背景下分析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要点
(一)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利用互联网实现沟通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所以良好的网络环境至关重要,是师生依托于网络沟通的前提。所以,可以针对性地借助权限技术,限制进入高校网络体系的群体,非校园人群不可应用,而在其中辅导员要做好网络环境的维护工作,若存在社会分子潜入或在校园内网中发表错误言论,及时干涉并纠正,为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传递正确的三观[2]。
(二)按照学生现状进行思政教学创新
辅导员应当清楚自己学生现状及心理变化特征,然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科学化网络技术优化教学方法。譬如在“安全教育周”中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情景重现地震、火灾、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利用图片、视频及音效重现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在辅导员引导下学习自救知识,提高安全理念,对灾害背后的真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内涵有新的认知,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三)创编校本化与数字化的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素材
为确保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凸显高校育人的优势,应当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来编制校本化与数字化的教育材料,达到在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前提下,保障思政教育内容采用的手段都符合时代发展特征,把政治、社会热点及国际发展最新的资讯创编为视频、图片等表现形式,作为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材料,增强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
三、高校辅导员可采用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高校辅导员合理应用网路技术及资源开展教学
辅导员在思政教学工作方向及课题明确的基础中采用IT技术结合育人素材,以学生接受度高的方式来完成思政教育,所获得的效果较传统模式更好。譬如,辅导员开展“文化互动与文化意识养成”教育实践,可以搜索传统文化、时政内容来进行有机融合,设置具有讨论价值的话题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既达到传统文化传承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核心素养。课外,辅导员还可利用IT技术搜集、存储大量的育人资料来弥补教育中的不足,提高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性。
(二)创新教育工作方式
在维持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紧追时代节奏的基础中,还应当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网络。譬如,辅导员可与学生间建立微信群、QQ群,便于传播一些积极向上的思想教育材料;还可以建立公众号传播思政教育内容,激励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看法,掌握学生成长阶段的心理思想动态,便于辅导员合理调整教育内容,利于优化教育工作方式。
(三)增强辅导员核心素养
辅导员负责思政教育工作应自身具备良好的政治态度及立场,主动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能够加快辅导员思想理念的转变,这是正确引导学生响应党与国家思政目标的前提。此外,辅导员在开展思政工作阶段除了需具备良好的思想理念,还应当充分使用IT技术、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自身育人理念,学校定期针对辅导员开展培训等相关工作,升华辅导员思政教学思想,做好思政教学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途径创新至关重要,有利于教育工作体系的革新,增强本身的核心素养,同时在互联网背景下与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充分发挥网络技术、资源的价值,这样才能在落实对应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姜土生. 新媒体视域下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评《网络环境下学校思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 313(05):153.
[2] 杜旭阳, 邓红伟. 新时代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创新研究[J]. 辽宁高职学报, 2019, 021(004):90-9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