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妍 黄睿 王颖 尹衍林 李金懋
摘要:“互联网+”已经应用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中,但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高校教师们也正在积极探索研究将“互联网+”应用于各门课程,所以研究“互联网+”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部分相结合的教学具有实际意义。从研究的背景与意义、传统教学状态分析为出发点,研究 “互联网+”教学的实施具体做法。
关键词:“互联网+”;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实践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互联网是网络之间以一种通用的协议连接在一起,而将互联网的优势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便有了“互联网+”。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进一步明确了“互联网+”和教育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
2019年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部分数据“截止到2019年6月份,我国网民数量达到8.5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61.2%,手机网民数量达到8.47亿,选用手机上网占网民总量的比例高达99.1%。参与在线教育数量为2.32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27.2%,学生是我国网民数量最多的一个群体,约占26.0%。”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到“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互联网+”的形式不但可以弥补教育的短板,也为均衡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互联网+”能将5G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和教育领域融合创新。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了微课、MOOC或者翻转课堂等方面的教学建设,并在2020年上半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本课程传统教学状态分析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主要讲解逻辑代数、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半导体存储电路、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和整形电路以及数模和模数转换等,是高等教育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要求同学们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同学们学会应用,所以说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部分也非常重要,很多高等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部分单独开设,与数字电子技术理论部分分开授课。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们对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提升学生们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可以开设课内的实验课、课程设计、拓展性实验实践项目等。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传统的授课模式是教师通知学生们在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实验室做固定的实验项目,上课时授课教师首先演示实验的过程、提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然后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最后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提交实验报告。这种授课模式不需要学生们思考任何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运用到哪些理论知识点、如何将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等等。学生们只需要按时出勤,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即可。上课前学生们不需要做任何准备工作,上课过程中学生们不需要任何思考,上课后学生们也不需要做任何总结,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引入“互联网+”的优势,改变学生们不积极、不主动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们对实践课程引起足够重视,同时也解决因为没有实验设备而无法预习、思考实验项目、不能随时随地地学习等问题,开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互联网+”模式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 “互联网+”教学的实施
1.充分利用 “互联网+”资源
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互联网资源信息量庞大,学生们在上课时只局限于一位授课老师、一份实验教程、一个实验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学生们更多的是想要接触先进的新鲜事物,每个学生手机都不离身,每节课学生都要偷偷地看n次手机(即使老师们上课禁止学生们看手机),那么授课教师为什么不把手机作为上课的一种教学工具,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呢!因此,需要授课教师课下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多查找、多收集一些先进的信息(包括某某电影或电视剧片段、某某公司发布的新技术、大家正在使用的某APP中的某个功能等等)与本节课程相关的关键词提炼出来,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光明正大地拿出手机搜索相关的技术资料,并且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将学生们各自搜集到的信息进行交换,同时将学生们各自的观点进行交流,授课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完成本节课程的实验实践任务。
2.实验教程内容改革
结合学校实验实践条件、学生们各自专业特点等情况,不断地创新实验实践内容,编写出以项目为主线、工作目标为引领、项目描述为特征,将知识培养、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相结合,以基础、仿真、应用、创新为出发点,采用项目式教学、递进式教学、分层次式教学、因材施教式教学、自主式学习为教学改革思路,组织授课教师成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团队,编写出适应“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程。
3.建立“互联网+”微课程模式
以学生为核心的自主式学习理念和“互联网+”教学模式不谋而合。实践证明:通过以学生为核心的自主式学习方法,学生们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地将理论知识得以应用,而“互联网+”技术能够给学生们提供更加快捷、有效、高速、多元化的学习路径,从而使学生们在注重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同时,更注重学习过程中资源和思维的多元化。因此,建立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互联网+”模式能够增強学生们自主式的学习理念。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应按照数字电子技术理论知识授课的逻辑顺序,选取系列实验实践项目,录制成微课视频的形式,原则上每节微课为3分钟至20分钟,将微课以“互联网+”的形式展现在钉钉平台、雨课堂平台、智慧树平台、QQ平台等网络平台上,使学生们随时学、随地学、任意学、任性学从可能变为现实。
4.建立“互联网+”教学交流群
按照学年、专业或者授课教师建立微信平台、QQ平台、钉钉平台或者其他互联网平台的教学交流群,按照需求发布有关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项目的基础知识要点、实验项目实施步骤、实验项目注意事项、拓展思考等内容,使学生们关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方面的学习更加便捷;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也可以随时通过各个平台的教学交流群进行提问,学生们之间可以直接立刻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教师实时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这样教学交流群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和授课老师之间不能及时交流的问题、老师无法有效获取学生对知识点疑惑的问题等。
5.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竞赛
授课教师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部分国家级、省级、市级或者校级往年的竞赛题目,鼓励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强或者有此方面兴趣的学生们自由组队、完成竞赛题目,通过授课教师的答辩。授课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特点,推荐小组成员参加省级电子设计大赛、省级光电设计大赛或者其他各级各类竞赛等等,当小组成员获得相关奖项后,根据各个高等院校的相关文件,参加竞赛的小组成员申请奖励。参加各级各类竞赛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还能锻炼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为参加更高级别的比赛打下基础。
6.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授课教师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简单介绍一些本专业新趋势、新技术、新工艺等,支持并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学生们参加各级各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过程中,不仅能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为学生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增强今后就业竞争力。
四、总结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所有领域都明显体会到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快捷高效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方式,“互聯网+”教育也正在给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生命力,让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互联网+”教学可以使学生们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改变传统乏味的学习方式,引进新的学习技能,拓宽学生们的界限和领域,使学习路径多元化、思维方式多元化、学习资源多元化,优化学生们的学习深度。
因此,将“互联网+”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探索研究出适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优化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教学,促进该课程教学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妍,郭维威,刘锋.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8,16(08):28-30.
[2]胡晓华.新工科背景下的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02):161.
作者简介:
张妍(1981—),女,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教学。
课题项目: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数字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阶段成果(项目编号:SJGY20190579),黑龙江工业学院社科联规划课题《应用技术型本科现代化教育发展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HSK2018J1301)。